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凤灵 《太平洋学报》2011,19(3):97-F0003
大地回春暖,四海涌春潮。3月18日,国家海洋局借“十二五”规划启动之机,在北京召开两院院士座谈会,听取院士们关于“十二五”期间开展海洋工作、推动海洋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面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新机遇,对如何推动“十二五”时期海洋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巢纪平、胡敦欣,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袁业立、高从堵、金翔龙、徐洵、潘德炉、方国洪、黄锷分别从海洋经济、海洋权益、海洋灾害预警、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2019年10月27日,温州洞头蓝色海湾·海洋经济院士论坛在浙江洞头成功举办。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自然资源部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磊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自然资源部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正楼主持主论坛,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政府参事李铁,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由于越南、菲律宾等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不断加强对中国海洋国土及资源的军事侵占和抢掠,以及美国、日本等域外国家不断加大干预中国南海安全事务的力度,原本就已"乱象丛生"的中国南海安全问题更加吸引世人关注。近日,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的《美国重返东亚概评》一书,冋顾了中国南海安全形势的演变历程,勾勒了中国南海安全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一些思考中国南海安全问题的"谈资"。《美国重返东亚概评》是有关专家在一份上报中央的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的普及性学术著作。该书由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太平洋学报》编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第五届南海《更路簿》暨海洋文化研讨会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举办,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海南大学法学院特聘院长、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原所长高之国,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崇敏,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决定从 2 0 0 3年 4月起任命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A .M .瓦西里耶夫为非洲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博士P .C .格林贝格为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地理学博士O .П .利托夫卡为地区经济问题研究所所长 ;物理数学博士Л .А .鲁霍韦茨为圣彼得堡经济数学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博士Ю .Н .萨吉多夫为塔吉斯坦科学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 ;院士М .Л .季塔连科为远东研究所所长 ;技术学博士А .И .希什金为卡累利阿科学中心经济研究所所长。同时 ,免去任期期满的А .Д .涅基别洛夫院士的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丛书近日将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包括《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历史与借鉴》(田其云等)、《中国海洋管理:运行与变革》(王琪等)、《中国海洋法制建设战略研究》(马英杰等)、《海洋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27日,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和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海洋管理哲学研究课题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暨第一阶段专题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举行。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主任潘新春,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鹿守本,海洋出版社社长隋吉学、总编辑杨绥华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副主任柯昶主持。会上,课题主持单位海洋咨询中心与海洋出版社签订了中国海洋管理哲学研究课题的合作协议,海洋出版社分别与湖  相似文献   

8.
<正>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等著的《中国海洋空间丛书》于2019年3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全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海洋空间、中国的海洋空间在哪里、中国海洋空间怎样演变、现状如何以及未来向何处发展等前瞻性问题,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拓展海洋空间,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智力保障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2月14日,2019"冰上丝绸之路"与北极合作论坛在大连海洋大学召开。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太平洋学报》编委会主任、原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张宏声,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大连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姚杰,大连市政府副市长靳国卫,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党委书记徐胜,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自然资源部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磊主持论坛相关环节。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大连海洋大学教授李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原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所长王校轩,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党委书记贾宇分别作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以来,随着中国南海维权政策的深入调整以及美国对南海的深度介入,越南顺应自身政治经济发展客观要求,调整其南海政策,在政治上强化"南海诸岛主权属越",反对中国的南海政策原则;经济上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外交上推进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强军建设注重推进与美国等的防务合作。因此,越南南海政策表现出以下特点:政治属性强、具有强烈的经济动机、极度依赖美国等支持、注意利用中越关系大局。纵观这8年,越南南海政策在维护既得南海非法权益上遇到了挫折、经济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海洋出版社     
《太平洋学报》2012,(5):2+101
<正>海洋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2日,是我国唯一的中央级海洋专业图书出版单位,隶属于国家海洋局。出版社的领导班子为:社长隋吉学,党委书记马瑞,总编辑杨绥华,副社长牛文生。海洋出版社每年出版海洋科技、管理、政策法规等海洋类图书上百种,是全国出版海洋类图书最多的出版单位,海洋科技专著图书的市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区域秩序是指以南海的海洋秩序为中心的地区秩序,是南海地区各行为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共同价值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在西方殖民者到达南海之前,南海地区已于中国明代前期形成了共同发展、和睦友好与和平稳定的区域秩序,基于西方海权观的殖民侵略者却解构了这种秩序,但只是"解"了而没能重"建"。直到今天,南海区域仍处于海洋霸权与海洋主权争端并存下的"无序"乱局中。这表明西方传统海权观有本质上的历史局限性,重构南海区域秩序需要新型海权观。在这方面,中国的和谐海洋理念与强大的经济、海上力量使得中国主导重构南海区域秩序成为必然。为此,中国必须努力促成南海各争端方搁置主权争议,实现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3.
韩国虽非南海争端的当事国,但由于南海局势事关其海上生命线的通畅,且中韩之间亦存在海洋划界的争议,因此韩国长期对南海争端保持高度的关注。纵览韩国政府、学界、媒体三方的认知,韩国对南海争端整体上持中立但不支持中国的态度。韩国的这一立场,不仅是为了维护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也有着借此增强本国在中韩海洋划界问题上筹码的考量。因此,充分认识到韩国立场对南海争端乃至于中韩海洋划界问题的影响,防止南海争端和中韩海洋争议的纠缠与并发,应是中国未来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8月29日,由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的"海洋观与建设海洋强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海洋局原局长、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张登义出席会议并致辞。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鹿守本,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国家海洋局学会办主任、中国海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雷波,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原所长王校轩,海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7月15日,"南海仲裁案"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学报》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等单位共1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以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展开讨论。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6.
近三十年来学术界有关南海历史权属的英文研究成果表明,以比尔·海顿、阮雅等为代表的部分欧美和东南亚学者通过大量著述掌握了解释南海诸岛主权归属和海洋历史性权利等的历史依据的话语权,但他们的研究歧见颇多、漏洞明显,混淆南海岛礁权属的历史真相,对我国南海权益维护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学者发表的关于这一议题的英文研究成果较为有限,在国际上未能积极有效地发挥正本清源的作用。鉴于此,中国历史学者应在南海研究中担负更多责任,通过推动历史学视域下南海岛屿主权归属研究框架的构建、中外文史料整理与翻译、中国史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等来促进对南海诸岛主权归属和海洋历史性权利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为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挖掘海洋历史文化,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于2018年5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文昌联合举办第四届"南海《更路簿》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以《更路簿》和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一次盛会,这两个主题契合当下南海理论和南海现实发展的大势,与建设海洋强国和建设21世纪海上  相似文献   

18.
论海洋秩序演变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是海洋秩序从权力竞争的无序状态发展为以规则和机制为中心阶段后的产物。与此同时,作为海洋秩序的重要内容,海洋治理体系的架构也反映了秩序的权力与规则的安排结构。当前,国际和南海地区海洋秩序深度调整,海洋治理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抓住当前南海海洋秩序调整的机遇,通过完善规则与规范、建立区域海洋治理合作机制网络,建立起基于规则的南海海洋治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应与东盟国家一道牢牢抓住主导权,并扮演与自身国力和地区影响力相匹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元代"四海测验",是中国古代的纬度测量,即天文测量或天文大地测量。而20世纪南海科考"岛礁联测",既是中国海洋科考创新项目,也是首次南海海洋大地测量。本文概述"四海测验"和"岛礁联测",并将韩振华教授推算的古代南海测量点与当代精测黄岩岛地理位置展绘于同一幅图上,为考证"四海测验"南海观测点,提供精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周边海洋划界、航行、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及海洋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学术探讨中,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九部分"闭海或半闭海"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结合《公约》第九部分的起草过程,其他国家针对闭海或半闭海的实践,以及功能性区域合作法律的发展,本文认为半闭海可作为中国应对上述海洋问题的出发点。本文结合南海的具体情况及既有实践,以半闭海为出发点,为中国在南海应对划界以及油气资源开发、航行自由与安全、功能性区域合作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