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给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的中太旅游外交研究既可推动旅游外交研究领域的拓展,又对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太旅游外交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加强中国与建交岛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及服务中国整体外交是疫情下推进中太旅游外交的现实动力。新形势下的中太旅游外交应加强顶层设计,主动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深化多边和双边旅游外交机制,拓宽旅游外交维度;贡献中国智慧,开展中国旅游发展先进技术、经验与太平洋岛国对接,深化旅游外交内容;培育疫后太平洋岛国旅游增长极,提高旅游外交效率。  相似文献   

2.
公共外交是全球化时代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台湾当局"外交"博弈的需要,中国亟须获得南太平洋岛国民众对中国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增强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近年来,中国通过文化外交、华侨华人外交、援助外交等公共外交项目的开展,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有所增强。本文认为,由于大国竞争性公共外交的影响,中国在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仍显不足,应秉承"和平、合作、和谐"的外交理念,继续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太平洋岛国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美国例外”“有限干预”和“战略拒止”为特征的战略文化。基于“美国例外”,美国提出需保持对“自由联系国”的“绝对权威”;基于“有限干预”,美国寻求与太平洋岛国建立机制化合作关系;基于“战略拒止”,美国对域外国家介入太平洋岛国事务保持高度警惕。在战略文化的驱动下,美国积极改善与南太平洋区域组织的政治外交关系,加强顶层设计,由美国国际开发署统筹对太平洋岛国的对外援助事务,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树立美国正面积极的国际形象,并将太平洋岛国纳入伙伴关系网络,在太平洋岛国及周边地区扩大军事部署。即便如此,由于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发展问题缺乏认知,忽视双方历史、文化差异并与太平洋岛国存在现实利益分歧,美国在太平洋岛国的战略文化辐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4.
2014年11月21—23日,习近平主席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并同太平洋建交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习主席在访问期间发表了多次讲话,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即中国"愿同各岛国一道努力,求友谊之真,务合作之实,结共赢之果,共圆发展繁荣和谐之梦",宣示了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立在命运共同体理论基础上的平等外交。这一理念反映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全新的外交义利观,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新面貌、新姿态和新布局,从而开创了我国新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构架体系。习主席"平等外交"理念的提出,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时期。从新中国奠基时期的"革命外交"到改革起步时期的"务实外交",再到"全球化"新时期的"平等外交",实现了历史性和时代性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5.
由于二战后日本与南太平洋岛国外交发生演变,有必要探讨日本从环境外交向海洋外交转变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外交定位。二战结束后,日本势力一度彻底退出了南太平洋地区。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南太平洋岛国纷纷独立整合组建太平洋岛国论坛,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重新开始加强对该地区的外交攻势。此后,通过举办八届日本—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日本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逻辑实现了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的转变,在历史惯性和现实主义外交的双重作用下,日本力求在南太平洋地区构建符合自身利益与偏好的外交模式。目前,日本已将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提升到与中东地区、非洲的西翼并重的高度,成为其海洋战略的东翼。中国今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将不得不直面日本的海洋战略,并与之展开博弈。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界对太平洋岛国的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初创及缓慢发展时期、较快发展时期。本文从历史及发展的视角对中国百余年来关于太平洋岛国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历史背景与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研究、提升水平、形成特色,为中国发展与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关系服务。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时代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是维系东亚安全格局的重要力 量。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韩日友好年。但是,2005年的日本 外交咄咄逼人,在历史认识、参拜靖国神社和领土问题上不断对其周边国家 进行挑衅。对此,太平洋时代的中国应当如何选择。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 探索。本文认为:具有怀柔与中庸等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特色外交为突破 东亚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邓小平外交 原则,积极构筑亚太大周边战略,才能更好地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为 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曾晓元 《探求》2013,(Z1):64-66
一、法治文化的概念及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关于法治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设,学术界和法治实践中有多种解释。笔者认为,法治文化是指公民内心和行为方式中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及其价值追求。它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机构、法律设施、法律保障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有并遵循的以法律价值观为核心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法治文化建设是法制宣传教育深入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中国对东盟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中国对东盟的外交战略陆建人中国在下个世纪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建成真正的世界强国。为此,中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21世纪中国对外政策的长远目标就是努力创建这样一个环境。东盟即是中国的近邻,又是正在迅速崛起的亚太一极...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田卫亮  王非 《社科纵横》2013,(7):101-103
近几年来,中国通过推行文化外交在软实力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年等文化交流形式,中国拓展了自身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面对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应当继续中国特色的软实力建设,同时警惕文化霸权主义的入侵和渗透。  相似文献   

11.
嵌入式援助是指一国在对外援助的过程中,利用本国的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优势把本国的治理理念、规范制度、治理模式嵌入到受援国的治理架构中,重构受援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深度影响受援国治理议程和政策偏好为目标的援助形态。近年来,出于制衡中国崛起、利用太平洋岛国的独特地缘战略价值、护持太平洋霸权和扩展软实力影响的战略需要,美国将太平洋岛国纳入其“印太战略”框架,着力实施嵌入式援助,推动太平洋岛国与美国实现战略耦合,呈现出多主体参与、全政府协同、注重治理经验输出、依赖联盟网络、采用项目外包和嵌入领域广泛的特点。美国的嵌入式援助在本质上就是以柔性、隐蔽和伪善的方式,试图在大国竞争中以治理软实力塑造太平洋岛国的美国认知、治理结构与对外关系,维护其在太平洋岛国的话语影响力和战略控制力,稳定由其主导的“印太秩序”。由于受到自身霸权相对衰落、部分太平洋岛国与美国存在利益冲突以及太平洋岛国的自主性增强等多重因素限制,未来美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嵌入式援助成效将充满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北极外交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北极外交经历了早期的以北极科学研究以及北极科学合作为主导的北极科学外交阶段、21世纪初以加入北极理事会为代表的争取身份承认的北极身份外交阶段。在身份升级之后,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进入到怎么做的阶段,中国的北极外交也应适时作出调整。在进一步推进北极外交的实践中,首先需要厘清不同阶段中国在北极地区的不同利益,在此基础上制定北极外交战略,对北极外交活动进行统领性的战略规划,进而加强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的机制协调,充分调动和发挥多层面行为体在北极外交中的能动性,构建多主体、多领域、立体式、双向度的北极外交实践模式,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实质性存在,最大限度地拓展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中国的世界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变量,也成为影响世界的稳定力量和塑造者。这些变化也使中国外交面临转型。中国外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转变为大国外交,外交内涵进一步明确,外延扩大,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任务变得艰巨,海外利益保护任务日益多元。中国外交的工作量与日俱增,工作性质日益复杂。面对这些变化,学界需要加强针对性研究,如世界秩序与格局演变、外交理论凝练与创新、外交机制调整、外交能力提升、外交新领域拓展等,同时也需要研究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以更好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智力支撑,助力中国外交顺利转型为大国外交和强国外交。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南太平洋周边外交环境总体稳定,高层交流互动频繁、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顺利,合作成果显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背景下,双方合作拥有了新的内涵,共同利益得到进一步拓展。尽管当前中国的南太平洋周边外交仍面临诸多挑战,但稳定的双边政治环境仍将是中国南太平洋周边外交的基石,自由贸易协定的落实和升级将推动双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并且战略对接的日益深入也将为双方创造更多的发展与合作机遇,从而推动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多边外交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国家参与的外交行为和活动.中国已经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参与了全球层面、地区层面的多边外交.中国需要加强对多边外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自己的多边外交战略.在参与全球多边外交时,尚需"韬光养晦",但要争取在东亚地区多边机制上尽早"有所作为";在对特定多边机制的参与上应当奉行有条件的多边主义,同时要处理好多边外交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基本形态有三个:文化交流、制度输出、价值观传播。文化交流属于表层的、最常见的文化外交形态;嫁接美式政治经济制度属于美国文化外交的中层形态;传播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属于核心层的文化外交形态。这三种形态紧密联系,共同搭建起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的有机体,成为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事实上,美国也的确把文化外交当作谋求"文化霸权"地位的有效手段;而以"文化霸权"为目标的美国文化外交政策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威胁。美国对华文化外交政策在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英国文化外交: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成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竞争和海外利益驱使下,独具特色的英国文化外交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数十年来,英国文化外交并不满足于语言、对象和机构设置上的比较优势,而是适时将外交动因从文化帝国主义调整为文化国际主义,不断扩展文化的内涵,并在重视精英路线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大众路线。英国以比较优势为后盾,积极创新文化外交的实践特色,将其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种资源有效地转化为软实力,使得英国的"帝国余晖"仍深刻地影响着世界。英国通过文化外交的路径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很多美国人都在谈论大西洋时代已经结束,太平洋时代正在到来,因而人们对南朝鲜,台湾和日本的认识也正在提高。从历史上看,文明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现实却与历史不同,日本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中国人却生活在与他们的气质格格不入的共产主义制度下。美国正在衰弱下去不仅表现在贸易、技术、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高铁外交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高铁外交是一种着眼于交通、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交手段,其目标是建立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高速交通网络和便利的贸易网络。中国高铁外交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亚洲地区的文化交流,并加速东亚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组织创新:意义、目标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组织创新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面临一些问题,因此必须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即探索政府行政的新方法、政府组织的新模式。这就要深入认识政府组织创新的意义,确定政府组织创新的目标,选择政府组织创新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