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法国近代海权形成过程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7世纪初,应法国建设强大海洋国家的时代需要,法国首相黎塞留提出并践行了独具特色的海权思想,其海权思想主要体现为系统的海军战略思想和海军战略理论,内容涵盖对海上力量的认识、海上力量的建设和海上力量的应用等三个方面。黎塞留海权思想直接指导了法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实践,推动了法国作为传统大陆国家的传统海洋观念和国防理念的更新,为法国乃至世界海军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启示。黎塞留海权思想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由传统陆权国家所提出的系统的海权思想,其内容不仅对其他"滨海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破解其自身"在海权发展上面临的两难困境"提供了启示,也为传统海洋强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争取海洋主动性是我国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回顾近代史上19个世界强国海洋主动性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4个方面论述了争取海洋主动性是当今强国战略布局的重要关键;强调发展海洋高新技术是中国争取海洋主动性的重点内容,并指出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人才缺乏、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缓慢及其与海军建设和经济实力的关联不足等5大问题;最后提出制定海洋战略是争取海洋主动性的核心。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受美苏两极格局影响,冷战时期美印海洋合作发展不畅。进入21世纪,美印海洋合作逐渐驶入深水区,取得一系列成果。在身份认同基础上预设共有目标、维护印度洋航线安全、平衡中国等助推美印海洋合作持久发展。目前美印战略界在推进海洋合作方面已达成基本共识,并有日本、澳大利亚等积极"牵线搭桥",故而近中期美印海洋合作将进一步发展。这将对地区安全走向造成影响,一方面会加剧印太地区海军军备竞赛,使海洋热点问题持续发酵;另一方面将增加中国的不安全感,使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对中印关系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的海洋霸权国家。作为国际体系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向来把控制海洋作为维系和巩固其霸权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海洋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霸权护持的战略考虑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的变化促使美国推出了"千舰海军"计划,进而演变成美国的海权合作战略。美国先后在2007年和2015年颁布了两个版本的海权合作战略,显示出该战略在不断演进与发展。这种演进与发展在完善和发展美国海权战略的同时,也丰富了地缘政治理论中的海权学派思想。然而,美国的海权合作战略对中国的海上反干预作战、海基核力量建设、海上交通线的安全以及正当海洋权益的维护造成了不利影响,如何针对该战略趋利避害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凭借全球军事投射能力,美国能在中国难以掌控的国际能源咽喉要道影响中国海外能源供应。限于自身实力,中国在近期内奉行搭便车战略是潜在的政策选择,但难免会受制于人。中美两国的竞争关系,以及两国在海洋领域矛盾的凸显,决定了中国在中长期时段必须采取自助战略,发展本国的海上力量。对此,中国在推进陆上油气通道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制定相应的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发展一支能执行多种任务的蓝水海军;提高海上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力;加强对国际海洋法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发展本国的海运能力和造船工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2015年度《中国国防白皮书》所体现的新变化出发进行分析,从海军战略的角度予以观察,展望中国未来海军战略发展方向及可能面对的问题。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践的新背景下,今年最新版国防白皮书中,中国海权战略被首度明朗化,海外利益攸关区也被首度提出。笔者认为印度洋周边是中国首要的海外利益攸关区,同时中国对外海洋军事合作将会面对新的目标。此外,除"近海防御"战略被再次强调,新版白皮书还提出了远海护卫型海军建设的目标,这将推动中国"远海护卫"战略,乃至两洋战略的成型。由于太平洋地区和印度洋地区的环境差异,中国较易也应该在印度洋利益攸关区着力发展军事合作伙伴,培养战略支点,实现军事外交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前,在海权论的影响下,美国抓住机遇实施海洋扩张战略,迅速扩展海军实力并增强综合国力,成为称霸海上的强国。"二战"结束后,美国逐渐转变海洋发展思路,采取了几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对美国的海洋工作乃至世界海洋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20世纪50—90年代美国海洋发展思路在政治、军事和科教等领域的主要表现,并初步归纳了这一时期美国海洋战略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国在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领域具有优势,这是其在全球进行海洋能源产业布局的基础;英国海洋能源产业全球布局反过来也有助于维持英国海洋能源产业的优势。为此,英国同法国等欧洲国家及环太平洋国家开展海洋能源合作,英国同中国的海洋能源合作则是英国海洋能源产业全球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中英海洋能源合作不仅源于英国的主动,也源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多重诉求。今后,我国要加快制定海洋能源国际合作战略规划,重视参加多边主义框架下的海洋能源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海洋能源人才储备和信息服务,提高海洋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增进中英海洋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9.
印度海洋战略的确立深受其海权思想的影响,其战略目标具有渐进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印度海洋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建设了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和诸多海内外军事基地与战略支点,首创印度洋海军论坛,并多次参与海上联合军演。考察印度海洋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将其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使用四项指标进行衡量,以对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一种结构解释。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印度在联合印度洋其他国家并充分尊重美国的前提下,可实现对印度洋的"合作性主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本与法国在双方“印太战略(构想)”的相互交汇与影响下,陆续开展了涵盖机制建设、防务装备与技术合作、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海洋安全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日法两国能够在印太地区开展海洋安全合作,除了受到“印太”地缘结构变化及美国“印太战略”等外部条件影响外,也与双方巩固本国既得海洋利益、维护西方自由国际秩序和稳定的双边关系等内在基础密切相关。在当前美日等国不断扩大海洋安全合作联盟的背景下,日法海洋安全合作无疑会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及权益带来一系列影响。然而,由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外交传统、日法在遏制中国和对俄问题上存有分歧,以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将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这都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宿命,高度关注海洋、航运、世界市场、海战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有着丰富的海权思想,在其著作中提出分工、航运、市场化、海军是海权的四要素,并阐述了四要素的关系:国际分工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世界市场,而航运是分工与世界市场之间的枢纽,海军则起到了海上安全的保障作用。本文试图构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的海权思想体系,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海权思想对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几个欧洲主要国家及欧盟为研究案例,详细论述各自国家"印太"认知与战略动向,重点探讨欧洲"印太战略"的路径与举措,并深入分析欧洲"印太战略"的特征与不足。欧洲主要国家积极介入印太事务,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防务与经贸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洲主要国家对印太地区的战略焦虑感与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忧虑感,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特别是印太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欧洲主要国家"印太"认知与动向增加了印太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使印太地区战略结构进一步失衡,印太地区安全与冲突风险上升。在印太地区形成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共同抗衡中国的阵线而使该地区安全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形成于明治维新之际,发展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时,发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海权战略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觉醒于甲午战争之后,成熟于辛亥革命之际。中日两国近代海权理论发展的非对称性,决定了两国在海防战略、海军发展战略、制海权战略等方面的分野,并直接导致了中国在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两次海战中的受挫。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要想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对近代海权战略做全面反思。本文通过中日近代海权战略的比较,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中国未来海权战略的制定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降,法国的海权兴衰与其国家命运密切交织,其经验与教训并存,并也因此而成为诸多国外研究者思考海权理论、海军战略的重要历史素材。同时,法国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最具代表性者之一,其海权思想对世界海权理论发展也有自身独特贡献。但迄今国内学界关于法国海权的研究和成果仍显零散,且存在相关认知误区。今日,中国面向海洋的发展战略面临转型,迫切需要相关理论供给和经验借鉴,因此,对以法国为代表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海权发展和战略研究确有重视和加强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报告首次提出了"全面实施海洋战略"概念,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紧密结合起来,为我国今后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面实施海洋战略,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方针的贯彻和落实,是实现海洋强国的基本途径和具体规划。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6.
海洋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海洋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海洋战略决定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兴衰成败。1949年以来,中国的海洋战略经历了从以"生存"为底线的海洋认知,到以"发展"为基调的海洋政策,再到以"强国"为战略目标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核心内涵的海洋发展战略。中国正处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既有良好环境和基础,也有风险和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历史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开拓创新,制定完善海洋政策和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体系。从毛泽东时期的向海图存防御性海洋战略到邓小平改革开放时代的开放性经略海洋思想,从江泽民时期"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主张到胡锦涛时代发展建设"和谐海洋"的延伸,习近平新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海洋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理论体系。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旨在厘清和明确我国迈向海洋强国发展进程中的顶层设计、政策发展嬗变的轨迹、核心理论与重要观点、实践经验与历史教训,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韩国海洋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其战略举措的提出与实施旨在推进海洋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实现世界一流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中国的海上邻国,韩国海洋战略实施会对中国产生诸多影响。客观认识这些影响对制定我国海洋战略及其政策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并有助于倡导海洋合作、建设和谐海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人生真有命运一说,历数中国皇帝,命最好的莫过于清朝的乾隆帝了。他25岁登基,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63年零4个月,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或许要反驳,说统治记录的创造者应该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但是,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开始执政,实际掌权不过50年,而乾隆呢,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自己咽气那一刻,手握专制皇权近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  相似文献   

20.
2015年3月,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了《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其注意到全球地缘政治和海上安全环境的变化,对三支海上力量的任务目标、军力部署、分工协作和能力建设等做出部署,重申"前沿存在"和"加强合作"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印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发展和海上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全域介入"和"全球海军网"等新的作战概念。该战略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在海洋领域的调整和升级,反映出美对华在海洋领域政策的两面性,体现了美国希望与中国在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方面加强合作的意愿,也暗含了美国对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反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