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发展迅速,以成员国全面零关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利和环保等议题为特点,提出建立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东亚生产网络格局虽逐步形成,但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中国还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随着美国主导TPP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从外部需求、区域合作和贸易标准等多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应正视和关注TPP发展动态,完善东亚生产网络格局,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积极应对TPP可能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正在搭建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对当前世界发展意义重大。拉美国家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方,而且"一带一路"本质上有利于促进全球价值链参与和产业价值链攀升。因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拉经贸合作机遇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拉美地区因为产业结构失衡、基础设施落后、区域一体化发展不足、营商环境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在面向美国、亚洲和欧洲的三大价值链中附加值占比较少,而且自身的价值链发展也呈现出局限性。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察,"一带一路"建设将给予中拉经贸合作新机遇,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合作、参与拉美再工业化、金融合作、促进中小企业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和面向亚洲的跨区域一体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日本认为虽然在综合国力上相对中国处于劣势,但在亚太区域一体化过程中确立对华制度优势、获取规则收益的机会窗口仍在。因此,安倍政府在区域一体化政策上采取了先TPP后RCEP的次序选择,意图让TPP扮演向RCEP输出规则的桥梁角色,牵引RCEP实现TPP那样的高自由化率。这导致了RCEP谈判在"急进"与"渐进"之间竞争激烈,即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坚持"毕其功于一役"的立场,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强调应奉行循序渐进的方针,RCEP谈判旷日持久却收效甚微的肇因正在于此。直到CPTPP和日欧EPA成形后,日本认为已在经贸规则的建章立制方面抢占了先机,对RCEP谈判的态度开始转向积极,并在立场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现阶段,中日两国已围绕尽快推动RCEP达成框架协议达成共识,RCEP谈判在2018年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既不可与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也不会与TPP针锋相对。中美两国提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合作方案:美国主导TPP、TTIP是"排他性的",是为了巩固其在全球的经济霸权,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商、共建、共享,是包容、开放的方案,欢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和国际组织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中来。"中美经济博弈"围绕地缘政治、国际规则制定权的话语权、TPP与RCEP竞争等领域展开。与TPP不同,"一带一路"倡议超越了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化、政治制度和民族界限,中国以比美国大四倍的国内市场和经济潜力寻求全球的发展与合作。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传统安全风险、非传统安全风险、法律与道德风险、债务风险、中国公司自身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的风险。为克服上述风险,本文提出"三两"政策建议,即"两容",强调"包容性";"两分",强调"共享性";"两轨",强调"共存性"。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在国际产业体系中拥有较强的产业主导权,我国产业则处于相对不利地位:产业发展资源保障能力弱;自主进步能力弱,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市场主动权缺失。考察英国全球产业主导权的形成与衰落,为产业国际主导权构建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以广西制糖业为例,阐述广西制糖业构建区域性(东盟区域)产业主导权,来例示我国产业国际主导权的构建路径:推动产业在价值链内升级;加强跨国资本运营,推进产业跨国并购;强化对于资源的控制,控制制糖原料;推进自主创新,占据制糖业技术主导权;提高食糖交易中心水平,铸造食糖定价权。  相似文献   

6.
由于日本的加入,美国推动的TPP谈判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自由贸易谈判之一。且由于TPP谈判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联系密切,日益成为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日本加入TPP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对相关经济体现有的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日本加入TPP后,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整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一直是台湾当局谋求加入的目标。其基本意图既有实现台湾经贸国际化与活力化的考虑,也有通过加入TPP来平衡两岸经济密切化与拓展台湾"国际活动空间"的考量。然而台湾地区加入TPP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内外政治问题与岛内政治问题,同时面临着内部市场开放等经济问题与加入后分配不均进一步加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跨国企业获取技术、资源、信息和市场的重要途径,并通过边际产业转移、进出口贸易创造、逆向技术溢出以及市场竞争效应促进母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GVC)。基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和绩效特征,利用前后向产业关联GVC参与度指数对出口与产出数据中的国外增加值进行测算,刻画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研究发现,中国OFDI存在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企业OFDI的GVC攀升效应没有充分显现,GVC分工相对地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依靠原始创新掌控全球价值链,加快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构建安全自主的国际循环新格局,加快完善制度型开放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是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是安倍政府对外经贸战略的最高目标。为此,一方面,安倍政府实施了以TPP/CPTPP为龙头,以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与RCEP、中日韩FTA等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等为抓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使日本"成为在区域层面以及双边层面创造规则的国家";另一方面,安倍政府高度重视峰会外交的"规则设定与建章立制"功能,在G20大阪峰会期间充分利用主场外交的优势,通过巧妙设立峰会议题,创立制定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大阪轨道"、以"协调人"的角色力推WTO改革,使日本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战略取得了重要进展。日本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经验对中国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本首相野田拟提倡以美日为主轴的新外交战略“太平洋宪章”,以建构经济合作与解决纷争等区域整体准则.日本政府在经济上联手美国的战略意图越加清晰.从日美经贸关系看日本在TPP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日美联手TPP将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日本和美国将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日本参与美国主导的TPP有利于美国整合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美参与TPP进一步促进两国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1.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谈判之初即被定位为"标准最高、深度合作,最为全面"的区域贸易协定,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对非传统议题的深化发展。其从P4协议中的附属协议内容升级为TPP协定的独立章节的环境议题尤其引人关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型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章节的发展趋势,即条款由分散到集中、地位由附属到去边缘化、内容从空泛到具体,对未来区域贸易协定的制定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价值链理论主要分析不同类型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动力、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升级的潜力.全球价值链上的影视产业包含创意与影视脚本创作、影视制作、全球营销发行、全球播映、衍生品开发和生产等核心环节.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模式来看,我国影視产业仍处于流程升级和品牌创建阶段,其制作、发行、放映环节各自为政,核心价值链环节的价值创造力偏低,价值链拓展乏力.立足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模式,我国影视产业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升级策略,加快发展影視制作业等核心价值链环节,积极建构链接全球价值链的相对独立的我国影视产业的国家价值链体系,寻找全球价值链的合理嵌入点,实现功能升级与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日本先后推行积极的亚太经济战略和东亚区域经济战略。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加强了对东亚的投入,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进取性的对外经济战略,日本把加入TPP作为在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取得主动性、引领性地位的重要战略。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和实行"美国第一"的保守主义政策,让日本的"一箭双雕"设计受到损害。面对新的形势,日本如何定位自己的新区域经济战略,有没有"积极的区域经济战略",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形成与转变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转型期三大阶段。TPP折射出日本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上的新思考。尽管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对TPP造成重大打击,但日本依然希望借助TPP主导构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新体系,并将"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日本理念融入新体系的构建进程。受其影响,未来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体系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相关规则及制度设计会更多反映日本因素的存在,这也将加剧中美日三方围绕构建亚太经济合作新体系的主导权竞争。  相似文献   

15.
赵顺章 《社会》2004,(10):4-7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拉近了我国劳工界同国际劳工领域的距离.在劳动关系日趋国际化、社会对话范围不断扩大、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空前凸现的今天,关注国际劳工标准的由来和发展,比较我国劳动标准同国际劳工标准的差别和原因,趋利避害,及时应对,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后,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态势下,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遭到了新的挑战。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分配规则遇到了危机,随着世界强国美国的战略东移,世界面临新的抉择。但世界经济走向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市场、大产业、深分工、全球化的道路不可阻挡。世界政治国际政治从"小政治"向人类可持续发展、全球文明等国际"大政治"的纵深发展,世界将围绕联合国的发展、国家社会的组织纪律、价值取向、利益制衡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实践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事实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及集群升级能力的关键因素.依据这一发现,本文首先剖析了这两种制度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然后,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完全嵌入式和混合嵌入式两种基准模式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加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不同选择动机、竞争优势来源以及集群升级能力的差异性.考虑到集群分工结构形态的差异,我们进一步将混合嵌入式集群区分为短距离型集群和准层级型集群,并结合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的交互作用,阐述了二者因竞争优势和升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肖剑桥  宋宪萍 《创新》2021,15(5):80-92
已有文献主要从产品内国际分工维度、全球价值链治理维度和中间品贸易维度研究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实质是"中心—外围"的结构化,推动了分工地位的攀升,同时导致了分工环节的固化,需由低端要素驱动转变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治理是市场与非市场关系的综合运用,既推动了链条环节的升级,也导致了"低端锁定",需由被动嵌入转变为主动重构;中间品贸易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企业增加值的核心竞争优势,制造业企业吸收技术溢出易产生路径依赖,需由引进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今后可从动态演化和层级累积的维度,深入剖析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断层机理,阐明其存在升级断层、难以自动升级的内在机制,形成对我国制造业阶梯式升级的路径探源.  相似文献   

19.
王勤 《创新》2021,15(1):64-75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新加坡相继推出了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计划及其政策,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旨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缓解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以智能制造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及重塑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新加坡确定了产业转型的23个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七大领域和人工智能的五大领域,重视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构建全球首个智慧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时期,但是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已初见成效,然而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加坡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实践可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了WTO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贸易协定中关税运用的调整,探寻了我国入世后关税运用定位的变迁规律。研究认为,入世后我国关税调整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性与前瞻性转变,关税的财政与保护职能定位已弱化,宏观调控职能凸显且目标趋于多元化发展。随着数字技术对全球贸易模式的深刻影响,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的颠覆或将成为关税的新一轮升级方向。因此,建议在顺应WTO可持续发展的规则下,政府可优先调整数字经济产业的关税结构,有效发挥关税调控职能,抓牢数字化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