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若愚 《日本学刊》2015,(2):109-127
日本强行吞并琉球,拉开了其近代领土扩张的序幕。日本对琉球吞并的非法性,不仅体现在"琉球处分"的过程中,更体现于其后对冲绳当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上。从政治史的维度考察日本占领冲绳后在当地的施政情况,能更深层地了解日本的殖民统治。日本统治者为了使对冲绳的掠夺不受本国法律束缚,利用"旧惯温存"的统治手段,通过保留琉球王国时期的封建积习以延缓当地的近代化进程。"旧惯温存"暴露了日本在冲绳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所在。日本在冲绳的殖民统治表明,其所谓的"国民统一",正是日本对外侵略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剩余主权"论是美国和日本在1971年签订《琉球与大东群岛协定》的理论基础,美国据此将"琉球与大东群岛"区域交由日本"管理",日本称之为"冲绳归还"。"剩余主权"论从杜勒斯最早提出到《琉球与大东群岛协定》中的演变,其内容不统一,理论也不完整,还存在与联合国托管制度不兼容等诸多法律障碍。鉴于"剩余主权"论本身的非法性与无效性,它不能成为日本拥有琉球主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次"琉球处分"不仅是冲绳人一再被"出卖"(处分)的历史,也反映了琉球、中国、日本以及域外力量美国两者及其三者之间的历史恩怨,因此也是探寻琉球主权归属问题的主导线索。在这三次处分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不断进行着"处分"与"反处分"的斗争,琉球岛内反"处分"的斗争最为激烈和持久,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三次"琉球处分"是东亚国际秩序演变的产物,其背后掩盖着近代日本国家发展道路的轨迹以及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安全战略。对于美日两大强国,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宗主国,琉球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其一直扮演着"棋子"的角色。本文以此为线索,通过回顾三次处分的历史过程并分析各方决定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探讨内置于东亚近代史的琉球主权归属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琉球名称的演变与冲绳问题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滨 《日本学刊》2006,31(2):29-41
琉球曾经是中华朝贡属国体系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但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之后,将其划为冲绳县,从而改变了琉球原来的政治属性及地域范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基于冷战的需要,急于实现对日媾和。日本则趁此机会将琉球的名称及地域范围作了有利于自身的修改,并在旧金山《对日和约》中予以确认。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署标志着冲绳问题的产生,而冲绳问题对战后中日关系、美日关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琉球国的称谓及所属范围,是伴随邻近国家或列强之间政治与经济关系变革而随之更迭,同时也反映出琉球国在周边大国强势下的从属地位。日本在琉球称谓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当中不断运用多种混淆视听的"去本土化"手法,逐渐蚕食与吞并琉球国并使其纳入到日本的管辖范围内。即使在二战前中日之间对于琉球国归属的争夺,乃至冷战中美苏博弈后遗留下的冲绳问题,均能映射出日本在处理琉球国地位问题中所使用的更改行政区域、掩人耳目的"去本土化"历程。  相似文献   

6.
冲绳是战后日本问题的缩影,日美同盟不对等是基地问题的根本所在,并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日本本土和冲绳关系的认知变迁,从历史上看冲绳和本土是一直作为不对等关系存在的;从思想观念上看,冲绳和本土存在着中心——边缘主从关系结构;从现状看,冲绳和本土对话环境恶化,近年来本土和冲绳矛盾突出,两者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并且存在"琉球独立论"。看待冲绳问题需要放置于东亚地区秩序以及自身认同进行整体考虑,东亚地区和平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保障。在东亚形成稳定的国际秩序之前,冲绳可作为多国交流的桥梁,积极发展物流、观光产业,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以亚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进步,从而促使世界经济结构在21世纪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相伴的是国际关系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中心发生从西向东的转移,标志着"近代历史的终结"和"亚洲世纪"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催生了"美国式的和平",琉球-冲绳的历史地位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特殊意义,战后日本和平宪法、象征天皇制、旧金山对日媾和、冲绳军事基地、日美安保条约等一系列历史事件都随着当时世界局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这种调整的影响极为深远,直至今天。由于在前一历史时代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形成的琉球-冲绳的东亚军事要塞,也将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在过去的20多年,东亚区域一体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亚洲贸易生产共同体、东亚FTA网、开发建设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亚洲文化社会共同体等多个领域的共同体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重大的阻碍因素。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的应对战略,跨越亚洲合作的"严冬"、迎来共同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与韩国解决"慰安妇问题"之后,日本迅速以"不固执于领土问题"的妥协姿态与俄罗斯厘定和平条约交涉"新思路",并启动了谈判。从战后处理的历史过程和日俄交涉最新进展来看,双方极尽博弈的最大相互利益,将是日本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日俄间领土改变"结果"与俄罗斯承认战后美日间"冲绳返还"的"历史事实"的平衡。这意味着,日本不再纠缠"北方四岛"返还,俄罗斯确认向日本移交两岛,但目前维持现状即还要谈判移交条件甚至于美国不从冲绳撤军则俄不实际或不完全移交,而在确认战后"琉球再冲绳化"为合法的意义上强化了日本把钓鱼岛作为冲绳一部分的立场,陷中国的钓鱼岛权益于危险境地。日韩、日俄相继和解,将使中国对日外交面临更复杂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石敢当—日本冲绳所见中国文化留存事物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宝元 《唐都学刊》2003,19(1):17-20
泰山石敢当是中国古代镇魔僻邪的习俗之一,它起始于唐代。有明一朝,这一习俗传入琉球,并在琉球发展演化,成为当今日本冲绳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印证了中华文化对海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健彪 《唐都学刊》2011,27(2):86-91
问永宁先生的论文《论常遇春的信仰与族属问题》没有拿出新的资料,其推测性的结论完全建立在一知半解的猜测之中,逻辑混乱、概念错误、缺乏回族常识是这篇文章不能令人信服的主要原因,较对原文中所有的论据一一反驳,并通过常遇春后裔、家谱等论据证明常遇春为回回人无疑。  相似文献   

11.
沧桑琉球:琉球国·中国·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杰 《太平洋学报》2010,18(10):56-64
琉球国是一度占据西太平洋琉球群岛的一个独立王国。在1372年,琉球国正式与中国的明王朝确立了朝贡关系,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本文在概略描述琉球国起源、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分别就琉球国与中国的接触与交往、琉球国与日本的关系、日本强占琉球的因由及中日就琉球归属的交涉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探讨,以期对涉及琉球国的诸多相关问题有更为深入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卒谥文成,浙江余姚人。所创立的阳明学派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其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最近,笔者在整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闽人家谱时,发现了一篇未见于《王文成公全书》收录的王守仁所撰《重修宋儒黄文肃公家谱序》。是序载《青山黄氏世谱》中。《青山黄氏世谱》系宋代著名理学家黄幹的家谱。黄幹(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福建长乐人,卒谥文肃。据谱中记载,该谱创修于宋绍熙五年(1194),二修于宋咸淳六年(1270),三修于元至正元年(1341),四修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民国八年(1919)黄良安第五次重修。福建师大图书馆藏民国八年志坚堂重修刊本。王守仁的这篇谱序是在明正德十五年(1520)时,应黄氏入闽青山阳夏一世干公长子辂公派下尧公仁房支系第十三世孙黄祚之谱而写的。是序主要阐述了作者对于纂修谱牒的准则及其意义和作用。据笔者查阅,在《王文成公全书》中所录的类似文章仅《竹江刘氏族谱跋》一篇,所以该谱序的发现对  相似文献   

13.
《日美地位协定》是规定美军在日特权的日美间协议。以地位协定为核心,由《日美安全条约》、地位协定、"密约"及日本国内特别法等构成的"安保法体系",在法理上确定了日本对美军事从属地位,并将该协定嵌入到国内统治结构中。"安保法体系"及其制度性支撑共同构成了规定日本对美军事从属的"法理框架"。日本将对美军事从属的压力传导至冲绳,导致冲绳基地问题的产生。基地的存在给冲绳带来了美军犯罪等问题,且在相关事件处置过程中司法不平等现象屡见不鲜,基于地位协定的"治外法权"导致冲绳民众被害心理的"再生产"。地位协定是冲绳基地问题的法理根源。  相似文献   

14.
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琉球托管问题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但常常为人忽视的地位.美国“二战”后托管琉球并于20世纪70年代将琉球“返还”日本,并将钓鱼岛非法划入“归还领土”之列,这成为日本对钓鱼岛主权主张的重要一环.本文另辟蹊径,围绕琉球托管问题和钓鱼岛争端的关联,在挖掘中日间琉球交涉及此后美国托管琉球的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托管制度,论证美国托管琉球及美日私相授受琉球的非法性,为我国反驳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提供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15.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清廷派遣苏州府长洲县人徐葆光出使琉球,颁以册封副使身份陪同翰林院检讨海宝正使前往琉球册封尚敬王.归国后著有《中山传信录》一书,记述其册封琉球国王、测量琉球国的经过以及琉球的山川地理、制度文化等内容.其中,赴琉航海部分和琉球地理方面的记载涉及钓鱼岛海域领土管辖.本文对书中三幅地图和所引《指南广义》的记录做一剖析,以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相似文献   

16.
<正>琉球,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琉虬"、"琉求"、"流求"、"瑠求"、"琉球"等称呼,即今冲绳岛及其附近岛屿,地处九州岛与台湾岛之间。据现存文献来看,最早出现琉球国记载的当为《隋书·流求传》与《隋书·陈稜传》。从明洪武年间开始,中琉之间存在着数百年的交往史,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史料。至今,有关文献虽散佚不少,但仍有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的青磁碗去年(1984年)8月,我们访问中国,游览了福建、景德镇、上海、北京等地.在景德镇陶磁历史博物馆参观时,展品中的青磁碗引起我们的重视.据同行中的考古学家知念勇讲,该青磁碗酷似冲绳佐敷上城出土的青磁碗.佐敷上城位于冲绳本岛南部太平洋一侧佐敷町字佐敷后,作为十五世纪初统一冲  相似文献   

18.
五代十国时期,荆南政权的佛教不及十国中的南唐、吴越、闽、南汉和楚兴盛。但是荆南的佛教因为其自身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统治者高季兴、高从诲等人的支持,也是较为繁荣的。荆南管内地区庙宇众多,有六十余所。也屡见僧人活动。见于史籍记载的主要有驻锡荆南的齐己、尚颜、怀濬、知节禅师和荆南无名僧;外地游历的有吴僧文了与僧可隆。  相似文献   

19.
正"和我们约会的土地充满杀气,那儿孤立无援;天空、陆地和海洋是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当国家下达命令时,我们知道身上的军服就是我们的寿衣……"《太阳的后裔》中,宋仲基扮演的柳时镇曾触动女主角的这些话,真实地张贴在如今韩国第707特种作战营每个队员的卧室门口,成为他们每一个人的自述。  相似文献   

20.
陈波 《太平洋学报》2010,18(10):50-55
近期,由美日核密约以及日本内阁更迭引出的冲绳问题再次成为两国媒体上的热点。"二战"以来,对冲绳的争夺反映出日美同盟关系由"不对等"向"对等"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历史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冲绳"民间—官方"模式既提供了一扇解读日本国内政治的窗口,也成为观测日美同盟关系走向的风向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