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越南的南海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越南通过对南海诸岛法律地位的调整,和东盟各国基本达成了一致立场,同时也赢得了美、日、印等国的支持。虽然越南声称此举是希望与各国建立战略信任,以维护区域内的和平与安宁,但其真实目的是想通过操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条款、以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为筹码来联合东盟国家和区域外大国,从而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981事件"是越南为检验其政策调整成效与中国展开的第一次交锋。该事件后,中越关系斗争性的一面有所上升,但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决定了中越关系总体和平稳定的大趋势在未来几年内难以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2.
美国提出并启动落实"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将对地区局势尤其是南海问题产生深远影响。观察美国战略动向尤其是美越关系走向,对中国保障周边安全、发展与东盟关系以及维护中国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越均对双边关系高度重视。美国拓展对越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合作,战略意味浓厚,有意将越南打造成抗衡中国的重要依托。两国更意图在南海问题上联手制华。美方政策动向包括提升美越双边关系,邀请越南加入"四方安全对话",加强军事互动以阻止中国对南海问题影响力增强等。然而,越南仍需顾及东盟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质疑,在南海问题上低调借重美国,避免充当反华先锋。越南不会为美国战略而牺牲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3.
2012年以来,随着中国南海维权政策的深入调整以及美国对南海的深度介入,越南顺应自身政治经济发展客观要求,调整其南海政策,在政治上强化"南海诸岛主权属越",反对中国的南海政策原则;经济上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外交上推进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强军建设注重推进与美国等的防务合作。因此,越南南海政策表现出以下特点:政治属性强、具有强烈的经济动机、极度依赖美国等支持、注意利用中越关系大局。纵观这8年,越南南海政策在维护既得南海非法权益上遇到了挫折、经济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美国干涉南海问题的政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凡 《太平洋学报》2011,19(11):82-91
伴随美国全球外交战略的调整,奥巴马政府强势介入南海问题,使南海争端的复杂化和国际化几成定势。美国南海政策与其亚太政策的目标一致,在于加强其对该地区安全事务的领导权和预防地区大国崛起的挑战。本文从中美互动、美国与东盟互动以及中国与东盟互动的三个视角,对最近几轮(特别是2011年夏季以来的新一轮)南海争端进行再观察,厘清美国逐步积极、深入介入南海问题的政策转型轨迹,及今后将长期对我解决南海争端进行干预的政策趋势。同时指出,南海问题的实质是美国的霸权边际与中国影响力扩展的必然碰撞,中国需用有战略高度的新思维应对之。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3):86-90
1978年以来是南海问题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在"内因驱动"和"外因刺激"下,南海局势变化历经"从岛屿争夺到区域外大国介入"、"在东盟化、国际化推波助澜下升级为国际热点"、"从海洋权益之争演变成为各国海洋战略博弈"变化。面对南海局势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和国家战略指引下,制定南海政策,调整南海战略,从"军事维权与行政管辖并举",到"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再到"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内政、外交等措施应对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关注及重视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是大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中赢得先机的前提条件。因此,分析俄罗斯与东盟关系的前景,对于中国了解东盟地区大国关系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引入合作博弈论的基础上,以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作为合作剩余的基本考察指标,讨论了俄罗斯发展与东盟关系的前景。分析结果显示,尽管俄罗斯与东盟都有较强的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但因合作剩余生成的有利条件不足且上升趋势不明显,俄罗斯与东盟关系在中短期内将不会有显著的提升。当然,如果国际政治出现影响俄罗斯和东盟关系发生较大调整的新诱因时,那么俄罗斯与东盟关系有可能趋向紧密或疏离。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越南趋向于通过对外宣传的软实力战略,将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这是越南在本国政经适度分离的外交路线下,采取的一种低投入、高收益的南海策略。越南的宣传手段主要包括:依据事件性质变换官方声明力度,进行举国动员和社会化宣传,发动海外越南人进行宣介,构建本土媒体的多维强势舆论攻势,推动智库及学者立场偏颇的学术产出等。通过上述手段,越南得以造势国际舆论。最终,对南海问题的彻底解决和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产生三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国在南海的维权成本上升,二是将南海问题导向国际化和多边化,三是人为激化了中越民间的民族情绪矛盾。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关系和东盟地区主义的紧密相连是中国外交、也是地区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的转变,二者关系出现了新特征、新挑战,需要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考察。本文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双重性"特征出发,阐述东盟对华认知及相应的地区主义战略取向,归纳出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中国-东盟关系包含的地区主义逻辑,本文以南海问题为例,阐述了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行为和立场,并通过描述东盟内部分歧,论证了东盟地区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随之做出的反应式调整。中国-东盟关系与东盟地区主义的相互作用是长期、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从东盟视角透视其近期特征,并由此推想出中国-东盟关系的前景,为中国的应有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是牵涉日美同盟重大利益的地区之一.在日美同盟的影响下,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日美同盟与南海、东南亚海上通道、东南亚地区反恐等地区热点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安全.东南亚国家唯有通过积累强大的综合实力、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抓住机遇,强化独立自主意识、营造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对话机制、实施具有层次性和非对抗性的"大国平衡战略",方能有效地实现自身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0.
自“印太”概念于2013年正式进入澳大利亚官方文件之后,澳在印太区域的战略逐渐形成。这反映出澳大利亚对地缘环境变化的重新认知,战略“西翼”分量的加重,契合了其中等强国的外交传统,也展现出澳希望降低同盟转型的风险。在具体推进中,澳加强了与以美国为中心的“志同道合者”的合作,努力维持同大国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并确保海上东盟与南太岛国的“两翼齐飞”。在印太区域,澳注重与美、日、印等“印太”核心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协调与安全合作,强化了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小多边合作,对华言语强硬但行动克制。展望未来,澳大利亚在印太区域的战略推进和南海政策的调整还面临着同盟依赖困境、战略错位冲击和身份定位制约等挑战,战略实施的不确定性将增大。  相似文献   

11.
日本并非南海争端的当事国,但近年来却频频插手南海问题,甚至试图在军事上重返南海。究其动因,既有维护自身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应对钓鱼岛争端等现实利益的考虑,又有争夺地区影响力、遏制中国崛起等战略性的考量。日本采取多种路径介入南海问题,包括以海上区域多边安全合作为突破口,搭建介入南海问题的平台;利用各种多边论坛,极力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加强与菲、越等南海声索国的防务安全合作,对之提供能力建设支持;与美、印、澳等其他区域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加强联动,提出所谓"亚洲民主安全之钻";解禁集体自卫权,为军事上重返南海奠定法律基础。在亚太格局深度调整和中日结构性矛盾凸显的背景下,以及日本加速解禁集体自卫权和修改和平宪法的情况下,可以预见,日本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对南海问题的介入。  相似文献   

12.
杜特尔特政府上台以来,积极调整菲律宾的南海政策。这是菲律宾内政外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基于菲律宾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务实理性选择。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政策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国内政治压力、大国平衡压力以及对待南海仲裁结果的实用主义。杜特尔特政府的未来南海政策走向和发展前景,则与菲国内政治发展态势、美日对菲关系发展态势以及中美菲三方关系的互动态势密切相关。中国需要审慎评估相关态势发展动向,以便及时做出预案。  相似文献   

13.
自2010年以来,奥巴马政府的南海政策日益朝着"积极干涉"和"选边站"的立场转移,给中美关系及南海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变数。奥巴马政府不仅对中国的"断续线"主张提出质疑,还指责中国阻碍南海航行自由,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填海造地,鼓动菲律宾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与多边化,积极向越南、菲律宾等国提供外交帮助和军事支持,甚至直接派遣飞机和舰船进入南海争议地区。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日益积极的干涉立场与举措,不仅折射出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和海洋抱负与日俱增的忧虑,也反映出美国维护亚太领导权、安抚亚太盟友及维护其海洋霸权的战略决心与考量。在美国国内对华强硬的声音抬头、中美在亚太地区竞争加剧及美国政治正进入大选周期的背景下,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积极干涉"和"选边站"的态势只会加强而不会弱化,并可能采取一些新的措施。中国需要综合平衡各种利害关系,积极稳妥应对南海困局。  相似文献   

14.
美国跨国石油公司的基本优势、目标追求及与美国政府的竞合关系,是影响其干预南海问题能力的三个基本因素。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吸引力、周边国家的制度性诱惑力及美国自身的推动力,促使美国跨国石油公司深深地卷入南海问题,并发挥其高效的干预能力。美国跨国石油公司使南海问题朝着非良性化发展,给南海争议国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机会与空间,使域内外国家联手制衡中国的动机更加强烈。但美国跨国石油公司的双重身份、其在华重大利益的存在以及国际制度的约束,决定了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对南海问题的干预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南国内的民族主义围绕南海问题表现出激化的趋势。越南政治精英通过不断将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利用媒体舆论加强宣传等形式,表现其民族主义;越南知识精英则通过著书立说、成立民间宣传团体等形式,表达其民族主义;越南草根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广大网民等,受到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的影响与煽动,通过互联网、现代传媒等方式参与示威游行,并形成以维护岛礁主权为宗旨的实体组织,宣扬其民族主义。越南的民族主义不仅使越南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受到国内舆论的牵制,而且也给中越两国人民间的交往带来了消极影响。越南政府如不加控制,将会影响到中越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国虽非南海争端的当事国,但由于南海局势事关其海上生命线的通畅,且中韩之间亦存在海洋划界的争议,因此韩国长期对南海争端保持高度的关注。纵览韩国政府、学界、媒体三方的认知,韩国对南海争端整体上持中立但不支持中国的态度。韩国的这一立场,不仅是为了维护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也有着借此增强本国在中韩海洋划界问题上筹码的考量。因此,充分认识到韩国立场对南海争端乃至于中韩海洋划界问题的影响,防止南海争端和中韩海洋争议的纠缠与并发,应是中国未来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全球治理的区域转向、大国竞争的区域化及中国推进区域合作的需求等现实问题折射出深入研究区域的必要性。本文以泰国、越南竞争为主线,勾勒了中南半岛地区有别于域外大国竞争的次区域合作竞争景象,阐释了泰国、越南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竞争的机制和表征。次区域强国的自身定位与国内发展利益差异是推动泰、越两国次区域合作竞争的核心变量,而大国博弈的加剧进一步强化了两国在机制层面的竞争关系。文章以三河流域机制与柬老越三角、湄公河委员会以及沙耶武里大坝为案例,验证了提出的竞争框架。泰国、越南的竞争反映了域内国家在次区域合作维度的角色差异,折射出次区域合作层次互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周士新 《创新》2010,4(2):5-9
合作安全指国家间为了共同的综合安全利益,建立安全协调与信任措施,摆脱安全困境、解决国际冲突,维护地区稳定。合作安全具有非强制性、预防性、非排他性及综合性与共同性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在南海问题及环境保护问题上建立安全信任的措施与实践证明追求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合作安全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选择。中国奉行合作安全的政策符合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中国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南海维权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及海洋权益的维护,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中国在南海维权过程中的国际形象遭到曲解,中国南海维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这种挑战和压力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间舆论基于大国尊严的需求与南海维权现况间的不平衡,二是东南亚地区其他南海争端方和美国等域外大国对中国南海维权行为的歪曲理解.因此,重塑和改善中国在南海维权过程中的国际形象,对缓解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面临的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也势必将为南海维权创造新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由于安全、经济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的中国开始缓慢而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并将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其战略目标。作为中国周边四大海域中面积最为辽阔的南海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重点区域。区域外大国美国出于霸权护持、地缘战略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的考虑,在南海问题上加强了对中国发展海权的制约。鉴于南海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且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其资源、航运价值以及军事价值对中国的发展不可或缺,中国必须对此进行反制。中美南海海权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霸权国进行控制与新兴大国进行反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