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迅 《城市》2008,(11):23-33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1978年~2007年,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44.9%.年均增长0.87个百分点。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设市城市655个.建制镇2万个左右.城镇人口达到5.94亿人。城市化与工业化一并成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吴志明 《城市》2009,(4):65-68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由1990年的26.2%上升到2007年的约45%.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普遍80%以上的水平还存在着明显差距。近几十年来.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由于我国地区性差异大、发展多层次不平衡导致西方传统的以单个城市或城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道路并不能适应我国所有地区并取得成效。如何选择一个比较适宜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仍旧是一个困扰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庆斌 《城市观察》2014,34(6):115-122
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巨大引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在现有体制机制环境下,将受到户籍制度、就业、住房、土地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尽快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必须加快推进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证进城农民"居住有其房";必须全面提高城镇就业创业保障水平,使具有劳动能力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城镇经济社会承载能力,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必须建立完善城乡土地征用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4.
唐启国 《城市》2008,(2):30-32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正确认识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掌握城市化运行的基本特点.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口问题日益严峻和复杂,它关系到城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性发展。世博会的举办正深刻地影响着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同时也给上海人口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应放大世博效应,转变发展理念,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统筹解决上海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集约化发展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义 《城市》2009,(5):16-19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44%.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000多万农民进入城镇.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规模的外延扩张,大量耕地将不可避免地被占用.造成耕地的大量流失。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耕地占有量很低的国家.“吃饭与建设”的矛盾非常突出,在此情况下.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会芝 《城市》2016,(9):15-18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资源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对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与资源环境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城市化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关联性,进而提出推动我国绿色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许庆 《科学发展》2013,(2):24-27
在对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大样本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以及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首先要提高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采取相应的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使农民利益得到合理照顾;再次要加强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要完善就业保障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在就业收入、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教育、户籍以及其他方面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我国人口的城市化和经济的城市化难免存在不一致的情形。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是需要大量农村人口从身份上变为城市人口的城市化?还是农业人口不仅在身份上而且在经济就业上也同时实现城市地区非农就业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尚金凯 《城市》2008,(9):68-7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世纪.高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建设的速度.许多城市简单地采用“模式化”建设方式.忽略了城市的自身特色、地域特点等.照搬照抄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建筑、风格、特色等,造成了城市建设“千城一面、个性丧失、整体空间景观形象混乱”等问题和遗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不断向前推进,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部分非洲国家忽视生产力水平的现状水平和社会软环境建设、不重视公共服务的改善,一味地追求造城运动,缺乏有效政府宏观调控和城市总体规划,使得城市在全境内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负面效果日趋凸显。这种非均衡型城市化模式体现出如下特征: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不强、城市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等。这些矛盾给非洲国家带来了城市拥挤、疾病流行、高犯罪率、滞后的交通条件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剖析非洲国家的非均衡型城市化的特征和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对解决非均衡型城市化问题进行反思,对合理引导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二保  王玉亮 《城市》2020,(4):28-34
在“后城市化”视野下,乡村人口就地市民化、村镇就地城市化将会取代传统城市化模式。天津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交通和经济优势,在近郊区地带实现就地城镇化、民众生活方式城市化,并促进市区人口逆向流入郊区城镇地带。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指导,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发展多种规模形式经营,以乡村普遍富足为经济前提,确保郊区乡村地带真正实现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顾文选  高福美  李梦玉 《城市》2008,(11):17-22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是伴随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不断转移、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不断延伸而持续发展的。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数量和人口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城镇作为经济社会的载体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已具雏形的城镇体系犹如现代化大厦的磐石和骨架.正引领国家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4.
王晓玲 《城市》2016,(7):20-24
准确、全面地把握城市化内涵是推进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理论起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化内涵的片面理解,导致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笔者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时代的特征,对饶会林先生的城市化和城市化时代思想进行阐释,并对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荣增  李蕾 《城市》2013,(5):22-27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列为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体现了新世纪城市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指南和蓝图,城市规划受到了城市快速发展的深刻影响,不断地修改和调整,法规体系更加健全,规划需求和编制队伍呈  相似文献   

16.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提高我省农村城镇化建设质量,就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为手段,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和城镇组团为主体形态,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为保障,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聚集相统一,全民提高城镇自身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乡发展协调程度,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符合吉林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杨海华 《城市》2010,(6):51-55
郊区化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离心分散过程。郊区化现象20世纪20年代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也相继进入郊区化阶段,郊区化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最具长远影响的趋势性变化。郊区化是城市聚集一扩散效应传导机制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的结果,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它预示着现代城市发展的分野,  相似文献   

18.
冯云廷 《城市》2013,(4):8-11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近年来,观察我国各地城乡统筹与城市化发展中农业人口转移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一)模式一:统筹城乡的"三化联动"模式"三化联动"模式是成都的经验,作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成都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严重失衡这个矛盾,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9.
由数量推动型向质量导向型转变是城市化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有效地转型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及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具有指引意义.笔者通过对城市化内涵及功效的系统性分析,全面阐述论证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认为未来的城市化转型方向将是由重物到重人、 由重城轻乡到城乡统筹、 由重城市规模到重城市功能建设、 由重经济发展到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转变,并据此从坚持以人为本、 城乡统筹及完善城市功能等层面提出城市化转型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农村城镇集聚的经济社会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我国解决"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也有利于缓解城市的内需不足与市场制约,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动的压力.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并依托它们促进周边地区的农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