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保留原则最早产生于政府实施"警察权"的背景之下,意义在于约束侵害行政和保障公民基本利益,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文法规可依。而随着现代社会政府的职能和角色越来越从管理向服务发展,给付行政的兴起要求行政机关根据需要作出授益性的行政行为,并随之带来了法律缺位时行政自由裁权和公民权利的处理难题。因此,传统法律保留原则必须在给付行政的适用中,进行修正和重新释义。  相似文献   

2.
《行政强制法》关于行政执行罚的规定有较多模糊之处,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偏差。为规范行政执行罚的实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对行政执行罚制度予以完善。在行政执行罚的依据上,要明确《行政强制法》第45条第1款并非普遍、直接授权条款,行政机关采用行政执行罚手段必须另有法律依据。在行政执行罚的设定上,行政执行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其他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在行政执行罚决定的作出时间和方式上,加处罚款决定不能和罚款决定同时一并作出,只能在罚款决定作出之后另行单独作出。在行政执行罚的实施程序上,行政执行罚决定作出之前必须践行催告程序。在行政执行罚的使用顺位上,行政执行罚的优先使用须以该手段在个案中有助于达成执行目的,且法律上没有相反规定为条件。  相似文献   

3.
立法原则是行政立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但却被学界长期忽视的问题.虽然在一些相关论著中或多或少对行政立法原则有所涉及,但鲜见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学界关于行政立法原则的理解,多与一般立法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甚至政治原则等相混同,并未能揭示出行政立法所应当遵循的特殊原则.通过分析学界在行政立法原则问题认识上所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行政立法应当遵循三个层次的立法原则所组成的原则体系,其中广义行政立法应当遵循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权利(力)义务均衡配置、尊重行政活动科学规律、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并重等三项特有原则,狭义行政立法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审慎立法、重在执行等三项特有原则.  相似文献   

4.
行政公共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其管理或提供服务中制作、获得或拥有的信息。现代社会,知悉行政公共信息是公民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公开制度是法治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行政紧急权力具有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和扩张性的特征,在紧急状态下极易被滥用。因此,有必要对行政紧急权力进行规制。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应急法制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如何通过完善突发应急法制中的某些具体制度,使突发事件应急法律的内容逐步完善、规范,来达到规制行政紧急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环境保证金制度及其合法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证金制度是我国各地为了加强环境法的实施效果而推出的创新性政策手段,但大多涉嫌违反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为此,应当通过立法尤其是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法》将保证金正式确立为环境保护的一项新型制度。在保证金制度设计上要兼顾公益与私益、行政目的与行政手段之间的平衡,建立包括保证金在内的多元化的环境行政的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7.
行政解决作为一种非诉讼解决方式,在农村纠纷的司法解决难以施行的情况下更具有可行性、实用性。相关法律也对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办法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仍处于发展完善过程中,特别在农村国家正式的法律秩序还未形成,这就导致我国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关键词:农村纠纷;行政解决;法律规定;现实不足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是贯穿于整个公法领域的重要法律概念,为所有国家行为提供合法性理由。但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在解释其内容时往往要诉诸于行政裁量。当今宪政国家要求行政裁量行为遵守内外界限,而此种界限映射到公共利益上即表现为法定性以及合理性和程序性。  相似文献   

9.
行政规定既具有规范性文件的多样性,又具有行政法规、规章的抽象性,这一属性使得它成为行政法律规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同时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行政复议法在控制行政规定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对它的监督力度还不够。因此必须把行政规定纳入司法审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立法,建立行政规定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0.
行政裁量的广泛存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作为行政能动性的体现和实现个案正义所需的一种政府工具,只能在尊重其存在的同时给予其必要的控制。来自国外的合理性原则和比例原则历史久远,或许能为我国实现行政裁量正义带来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促进了政府管制理论和实践的新思考。政府管制内在的产生权力扩张的冲动,与要求限制政府权力的宪政主义产生冲突。政府管制中的利益博弈也影响着对管制的认识。限制政府权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减政府,而是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更好地为公民服务,一个小却无能的政府绝不是宪政主义的选择。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政府"大"还是"小",而在于适应政府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对待政府权力和规模的发展。管理、政治、法律途径的整合要求政府管制要以服务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行政垄断的成因分析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行政垄断的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必须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则和范围,明确列举行政垄断的表现形式,规定严格的法律责任。同时设立专门的反行政垄断的执法机构,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以消除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比较 ,认为复议法在原复议条例的基础上 ,从六个方面作出了调整和改进 :扩大了受案范围 ,除了将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复议范围以外 ,还扩展了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范围 ;在管辖问题上作了调整 ,设立了两种新的管辖模式 ,即“选择管辖”模式和“两级管辖”模式 ;在复议程序的规定上更加突出了便民利民原则 ;增加了许多旨在保护申请人合法权益的规定 ;在复议决定问题上作了改进 ;在法律责任方面 ,就程序违法作出了实质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世纪以来现代行政法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创新是必要的、合理的选择。但为防止行政权的恣意,需要现代行政法中法律保留原则和民主参与程序对我国行政管理创新进行制衡。探讨应用行政行为理论来划分两种制约机制适用范围的分类标准,消除目前行政管理创新中的一些不受制衡的制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信力的失范极大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制约着社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并影响了社会市场交易与资源配置的效率。为了规范政府失信,保证政府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己任,提高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必须从政府的内在驱动和外在监督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学报责任编辑这一编辑职位有两个属性:一是权力,二是责任,责任是其本质属性。坚持法规至上,是责任编辑承担编辑责任,依法从事编辑活动的底线。法规至上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认真遵守各种出版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学报禁载内容、保守秘密、载转稿件必须符实、防止侵权、规范用字等规定;二是要在管理上形成一套按法规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孙宁 《东方论坛》2009,(6):112-118
行政规则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规范行政机关的内部秩序或运作,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公务人员所发布的并不直接对外发生法律效果的抽象性规定。尽管行政规则用于规范内部行政相对人,但其具有外化并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缺乏规范行政规则的法律法规,行政主体制定行政规则缺乏程序制约,立法随意性较强,这不利于人权的保障和依法治国的实现,必须对此现状加以改变,确立统一的行政规则程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应急行政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行政法学领域并没有关于政府可以采取紧急避险行为的规定,主要原因是政府职务、业务性质决定着其不能采取紧急避险行为。笔者认为,可以把政府应急行政行为理解为紧急避险行为。如在防治“非典”时期,国家、公共利益,公民的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面临着巨大危险,如果不及时采取一些应急处理措施,将会给这些合法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此时,政府就采用以短时期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支配财产自由的方式,保护广大公众的较大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对政府应急行政行为进行法律调整,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在紧急情况下,政府采取的应急行政行为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排除司法审查原则,法律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与其他领域相比,涉水法律法规对行政强制行为的设定明显偏少、偏弱,特别是行政强制措施种类更少,只有个别法律法规中设定了“查封冶“扣押冶等行政强制措施,难以适应水执法的现实需要。为此,必须加强水法律法规中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条款的设定,特别是要加强《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涉水法律中行政强制条款的设置,赋予水执法机关以更多的行政强制权力。同时,要对法律以下其他法律规范中涉及行政强制行为进行清理,剔除违法的行政强制条款,以确保涉水领域行政强制行为的统一与规范。  相似文献   

20.
<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行政立法程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开性仍显不足.中国应加强行政立法起草的科学性,大力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确保公众参与的实效性,在程序设计时还必须关注立法草案的公布制度、立法主体的理由说明制度和立法审查的责任机制.中国拟制定的行政程序法典应该将行政立法纳入其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