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术出版国际化的历史从晚清和民国初期开始发端,经历了西方传教士办报建社的初创奠基时期(1887-1949)、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旧更迭时期(1949-1965)、“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的坚守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后的恢复与改革创新时期(1978-2008)以及2009年以来的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时期,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化进程可谓跌宕起伏。一百多年来,中国学术出版为融入国际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出版规模、传播技术等条件已与国际同步,应考虑改革现有评价体制和标准,完善中国学术出版的生态环境,提升中国学术出版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树立自信和威信。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赠次系统地论述了汉语语法,揭开了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帷幕。一批学者紧随其后,先后投入汉语语法的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把汉语语法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汉语语法研究侧重于现代汉语。陈承泽提出了汉语中小句(主谓短语)作谓语之说;赵元任先生则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开一代新风,把西方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引进了我国;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部各具特色的语法体系著作先后问世。新中国的成立,使汉语语法的研究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历史时期,(暂拟汉语…  相似文献   

3.
陈氏心、辣辣分别出自越南小说《盲目的天堂》(杨秋香)、中国小说《你是一条河》(池莉),她们生活的时代横跨改革开放(革新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她们身上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作为母亲,她们不仅有着无私的母爱,同时又带有专制的家长作风;作为现代的女性,她们敢于独立面对生活,在感情上也坚持以我为主。通过对比这两个人物,可以看到越中两国相似的社会历史、两国妇女相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1921年9月15—22日,新协和医学院开幕典礼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国际性、多样性的中国和世界历史意义,既标志中国现代西医教育和西医临床诊疗服务开端,又标志中国现代医院与医务、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元年,拉开中国现代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百年历史序幕。本文从制度社会史和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利用文献回顾、历史-比较研究、内容分析和理论建构等方法,首次将1921—2021年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其中,1840—1920年是西医传入和医疗慈善、医疗救助和健康公益时期;1921—1949年是现代医院与医务、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奠基并迅猛发展时期;1950—1977年是社会学与专业社会工作实务中断停止、销声匿迹时期;1978—2021 年是中国现代医院与医务、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恢复重建、结构转型、全面发展,社会工作专业重新专业化、理论化、政策化、本土化和制度化的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均具有若干鲜明和突出的时代特征。目的是清晰描绘中国现代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百年历史变迁的总体图画。更重要的是,本文首次分析中国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发展影响因素与社会成因,首次全面、系统、历史、客观地总结中国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百年历史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旨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为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和福利中国制度建设,为满足全民性、普惠性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专业社工实务体系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智慧、规律。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充分反映了哲学对自身权利的诉求及其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融合。当代中国哲学正在逐步摆脱某些不必要的干扰,竭力恢复哲学的本来地位;同时,中国哲学家们也打开了对外交流的窗口,力图重塑传统哲学的形象。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以及由此带来的现代中国哲学的形成,正是以哲学的特有方式演绎着中国百年来的现代社会的风云变幻,表达着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作为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哲学表达,在现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充分表现为三个不同的纬度,即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学术自身地位的迷失和寻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文化与经贸现象,丝绸之路包含了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几乎全部因素,它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笔者从张骞凿空与古代丝绸之路,自然环境变化对西域丝绸之路的影响,如何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沙漠路线中国境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就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现代的经济与旅游开发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历史遗产和传统优势,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合理开发人类自然资源,从而达到因地制宜,依托特色资源,促进西部社会经济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举、禅宗与中国文化思想史的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前,中国文化思想史(或中国文化精神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先秦两汉。这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时代课题是对礼乐传统和礼乐文化的思考,其间经历了从“制礼作乐”到“礼坏乐崩”再到“礼乐复兴”这样三个历史过程。这三个历史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儒学的草创、儒学与非儒学(墨、道、法、名等等)的斗争和儒学的独尊,因此无妨称之为“儒学时代”。第二个历史时期是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是玄学和玄学化佛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两晋士人,以谈玄为时尚;南朝皇族,以佞佛相标榜。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化的“般若…  相似文献   

8.
中国朝鲜族迁入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阶段略述了中国朝鲜族的迁入历史:关于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朝鲜人;弛禁时期朝鲜人的迁入和中国朝鲜族早期历史的开端(19世纪40年代─1880年);开禁时期朝鲜人的迁入(1881年─1931年8月)。  相似文献   

9.
完整的20世纪北京现代文化发展历史,应该把晚清十年新政和民国历史与共和国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梳理北京文化的整体特点.清末至民国初年、远至1936年,北京文化在政治、历史、经济和文化巨变的背景下发生的现代性转变,直接影响20世纪的北京文化的现代形态,是从1900年代开始的;1949年10月接续的北京文化现代性的前提,并非1900年之前的晚清宫廷文化,而是崭新社会政治内容(民主共和政治基础)、思想内涵(爱国、民主、进步、科学)、具有现代形态(新文化形式)和生活实践(趋向西方生活方式)的北京文化,正是这一现代形态成为连接新中国与封建专制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救亡与振兴是中国革命史的主线杨承顺中国革命史的时间跨度是从1840年到现在,在这个包括中国近代、现代和当代的历史长河中,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三个历史时期。前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是拯救中国,后一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英国与美国在语言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些美国语言学家喜欢借助数学和数理逻辑来建立语言学理论。而英国语言学则往往以传统的西方哲学为理论基础。这种差别.植根于不同的历史背景。英国的语言研究有近千年的历史,而美国语言学则是在20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本文拟扼要介绍一下英国语言研究的漫长历史。不仅是英语,还包括对其他语言的研究。英语本身有很长的历史。一般把英语的发展变化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5-11世纪),中古英语时期(11-15世纪)和现代英语时期(15世纪到当代)。早在古英语时期,就有了字母文字。所用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申报》符号中发现了统治、知识、革命、孩子等多种主题,鲁迅以《申报》符号扫描中国的场景,侧重叙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打造“中国”的丰富层面与深层内涵,进行一种卓绝的思考与反抗。鲁迅借用《申报》符号构筑了现代中国的两只底座:客观状态的现代中国(报刊显现)和主观状态的现代中国(精神显现)。  相似文献   

13.
王德威的《历史与怪兽》关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历史暴力及其文学书写,直指现代性进程中种种意识形态与心理机制加诸国人身上的规范和训诫。现代性(modernity)与怪兽性(monstrosity)相伴相生,现代性有时反而更需仰仗暴力以正其身。它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历史与历史再现之间的落差,尤其是革命男女如何于政治与身体、信仰与欲望、现实与虚构间串演幕幕悲喜剧;二是文学纪恶与其否定的辩证,探讨“文学所思所愿”与其“所写”之间的距离;三是“自杀”作为一种非传统的现代中国主体性的独特的生成方式。最后总结全书.探讨当代中文文学描写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五四、延安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三个重大历史拐点。五四发现了人,延安改造了人,新时期改善了人的生活。十年延安时期(1937-1947),不仅规范制约了此后半个多世纪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死浮沉与歌哭,而且重新阐释了此前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内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文化史和艺术史,重新规划了中国古代社会史、文化史和艺术史,还重新描述了世界社会史、文化史、艺术史。从此,开始了现代汉语知识谱系中的延安时代,五四是延安的五四,中国是延安的中国,世界是延安的世界,历史也是延安的历史。处于战争环境下的延安文艺,从艺术审美上来说,其整体艺术价值未可高估;从艺术社会学上来说,其历史文化内涵却是丰富、深刻、复杂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对中国妇女的婚恋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她描述了封建社会末期、军阀混战时期以及现代中国初建时期女性的不同婚恋模式,包括传统型、传统与现代并存型以及现代自主型,并由此揭示了中国女性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命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现代美学杨兆平本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是中国古典美学向中国现代美学嬗变、转进的历史时期,是一个从封闭的古典美学走向开放的中国现代美学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在建树现代美学过程中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如李大钊、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经过了晚清新政、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在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特点是学习与自我创新相结合、政党在中国国家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制度形式与制度的实际运作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回顾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总结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特点,是为当代中国的国家建设提供经验和鉴戒。为构建和谐社会,当代中国应着力强化和健全国家对社会监管和控制的力度和机制,提高国家政治权力运作的制度化水平和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三个方面来抓好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8.
以往有关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及相关问题研究中,气候与人口因素是两条基本线索,但是通过对时空维度下农牧交错带变迁考察可以发现,气候与人口因素的影响各有偏重,且在不同时期影响程度也有差别。因而本文在考察气候与人口因素对历史时期农牧交错带变迁影响的基础上,认为有三个关键点应加以关注:(1)要区别对待气候与人口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程度;(2)注重农牧交错带变动的核心区域"边界地带";(3)农牧业选择对农牧交错带环境景观变化与生态系统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5,8(6):F0002-F0002
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1916-1999,在汉语出版物中,又译为史华兹、史华茨、施瓦茨等),国际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之一。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兼费正清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历史协会会员,亚洲研究会会员。《中国季刊》和《哈佛亚洲研究会杂志》编委。其主要著作有:《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1952)、《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1954)、《毛泽东主义的“传说”的传说》(1960)、《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1964)、《共产主义与中国:变动中的思想意识》(1968)、《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1985)、《中国研究》(1990)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其中教育领域的变化令人惊叹。中国教育主要经历了以传统与现代的抉择为特征的嬗变期,以启蒙和救亡的变奏为特点的自觉期,以思想和政策的并轨为内容的协同期等阶段。山西铭贤学校恰好处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教育思想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特色,面对传统教育的转型,自觉地向现代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制度的方向发展;面对思想的禁锢到个性解放的转型,自觉地担当起改造中国社会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面对新的"政教合一"的思想束缚,自觉地结合当时抗战的形势发展抗战教育,挽救民族危亡。这些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铭贤学校时期教育思想的变化发展及其在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