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第"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古音思想和"以经证经"的考音方法使其在古韵学史上倍受推重.可是,在推重陈第思想方法的同时,却鲜有<毛诗古音考>内容的研究与检讨.这使得对陈第古韵学的认识始终简单地停留在推重其思想方法的人云亦云的层面.<毛诗古音考>所考字音的本证旁证是<毛诗古音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述评,深入检讨陈第的古音思想及考音方法,使陈第古韵学有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音学五书》、《六书音均表》是清代古音学的代表作,成就有二:理论创新和古音音韵系统的初步建立。前者包括高举明陈第“古音时地说旗帜,还原古音音韵本来面貌”和“采用离析唐韵、以谐声系统归纳古韵分部、本证旁证推论的科学方法进行古韵分部”;后者包括“清代古韵分部的历史发展”、“按照古音的‘敛侈’重排韵部顺序”、“四声之论”和“入声韵和阳声韵的搭配”四点。  相似文献   

3.
古文字资料在古音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文字资料为判定形声字声符提供依据,古文字资料可以揭示形声字声符的来源,古文字资料有助于古韵部关系的确定,古文字资料为细化古音分期提供文字基础,古文字资料有助于揭示古音中的方言差异.  相似文献   

4.
汉代四家<诗>皆为专门之学,其中<韩诗><毛诗>采用汉代经派命名的一般做法,以创始人姓氏命名;<鲁诗><齐诗>以创始人故国命名,与人们对"齐学"、"鲁学"的认识有关,有尊崇的意味.<汉书·楚元王传>所说申公自号<鲁诗>是一种追述.三家<诗>之命名应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之后,为创始人弟子所命.<毛诗>之名亦当为毛公后学所命,且因三家各自命名而为.  相似文献   

5.
王士禃、赵执信交恶真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士禃是清初诗坛领袖,其诗歌刨作和诗学理论影响巨大,被奉为康熙诗坛的"一代正宗".赵执信是王士禃甥婿,他著<谈龙录>攻讦王士旗,遂使"王、赵之争"演为清代诗学一大公案.前人对"王、赵交恶"多有探讨,但歧说纷纭,莫衷一是.依据新发现的<赵执信与王渔洋信札>,可以考知"王、赵交恶"真相,结合这封信读<谈龙录>,能够使人更准确地理解赵执信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6.
赵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胶州人,由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有诗文集<海壑吟稿>,被清人收入<四库全书>.王三锡在<海壑吟稿>序言中述其因抗忤权奸锦衣卫都督陆炳获罪,于狱中与杨继盛唱和一事,推重其志节;<胶州志>谓其"执法不避权贵";四库馆臣亦称其"可谓志节之士",惜其"徒以名位未高,史不立传,遂几于湮没不彰,仅赖此集之存,犹得略见其始末,亦足见正真之气,有不得而销蚀者矣",并揄扬其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绝无叫嚣怒张之态,亦与有明末造矫激取名者有殊."评价颇高.  相似文献   

7.
初唐孔颖达主持编撰的<毛诗正义>①具有集大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编撰征引了自汉魏以来以迄初唐的学术著作292种.<毛诗正义>引书彰显着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从取材看,以经史为主,无门户之见;从宗旨看,以服务政治为根本目的,即使是引用文学典籍,亦不违此,甚至不惜牺牲对诗的审美观照;从方法看,运用礼学、训诂和谶纬解释经义.所有这些,决定了<毛诗正义>文本的经学特征,这是现代<诗>学研究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登科记考补正>(清徐松撰,孟二冬补正,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9页,卷二十七附考·进士科录有卢载,考云:<千唐>[1002]元和九年(814)五月三日<唐故朝散大夫绛州曲沃县令郑府君故夫人天水赵氏墓志铭并序>(参见<汇编>[071])题下署:"前乡贡进士卢载撰."亦见张补"存疑"类.  相似文献   

9.
<诗>是<焦氏易林>文体与文辞的主要来源.作为齐诗遗说的<易林>,是研究汉代<诗>学演变发展的重要文献;而通过对其文辞名物的考释,有利于佐证毛诗故训,从而正确解读毛诗.<易林>吸收了<周易>卦爻辞言简意赅及<诗>四言韵语的特点,发展成为精炼的四言短体诗.这种独特的创新文体,是汉代经学对文学渗透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
清乾隆二十年八月,将军班第、鄂容安自伊犁撤军殉难,史书多指称殉难地在乌兰库图勒,然<清实录>有确切的记载,本文据此作一订考.  相似文献   

11.
当儒学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之后,历史上每次变法与改革,都必须先在儒学学理上找到根据.康有为等人发动的维新变法,就是以儒家的春秋公羊学为理论根据的,他以<春秋繁露>为依托,编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等书,系统论述他的政治改革思想.然而同在晚清公羊学发展的学脉之中,苏舆却对康有为的理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他编辑<翼教丛编>,撰著<春秋繁露义证>,正是晚清学术界"维新"与"翼教"两派之间思想斗争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两派之间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融合的一面,这是由晚清学术与政治复杂的互动关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渭君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发表论文<蒋捷的晚年>(<词学>第7辑),提出蒋捷晚年以相士为业的观点.马茂军、张海沙<蒋捷三考>(<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于此观点又有进一步的论证.高莹、张子健<"相士蒋竹山"非蒋捷考辨>(<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8期)一文则以为蒋捷晚年当是剃度为僧.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北学中国"是<热河日记>的主基调,那么"利用厚生"的主张就是衬托朴趾源这一主基调的理论根基.他把古代圣哲们对伦理道德与日用经济之间的因果逻辑颠倒过来,从而使他们的这一理论主张更具哲学意蕴.在他那里,"利用"与"厚生"是"正德"的基本前提,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里,再高的道德说教也是苍白无用的.正视现实,打破陈冗."北学中国、实业救国",这就是他的<热河日记>的基本思想脉络.今天,他的这些理论主张,照样给我们以一系列极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晁福林 《人文杂志》2008,(3):138-143
上博简<诗论>第25简用"知言而有礼"评论<诗·大田>的卒章(即其第四章),启发我们对于此章的内容及主旨进行再探讨.此章内容的问题集中于诗中提到的"曾孙"的身份、"馌彼南亩"其事的理解等处,这些问题皆有重新研讨的余地,唯有如此,才能正确理会<诗论>的相关简文之意.简文所谓"知言"意指曾孙与妇、子馌彼南亩时知道所当讲的慰劳之言,"有礼"指曾孙对于耕作者很有礼貌.简文评论此章,是孔子礼学思想的一个展现.  相似文献   

15.
杜新艳 《云梦学刊》2008,29(5):25-31
梁启超在日本所办<清议报>与<新民丛报>社会影响力甚大.至于二者的关系,并非一般认为的是因<清议报>馆失火而自然停刊,其结果为别办<新民丛报>.而是由于另办<新民丛报>,才导致了<清议报>的停刊.论据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清议报>馆的"失火",事实不明朗,难以成立,而产业内部的资产变动才是报馆暂歇的主要原因.主观方面,梁启超这一时期在思想和行动上正处于从"一党"到"一国"的变动中,1901年底恰是一个突破关口.从<清议报>到<新民丛报>,就是梁启超思想和行动上相对独立的标志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陈华  严军 《东岳论丛》2005,26(5):207
周洪才<孔子故里著述考>一书由齐鲁书社于2004年5月出版,该书作者前后花费了十四五年工夫,历尽艰辛,笔触所及,上下数千载,纵横万千里(子孙迁徙他邑如衢州孔氏、临沂颜氏等皆在收录之列),共著录490人,1700多种著作,洋洋八十三万八千言,有人称此书乃"集历代阙里文献著录之大成"、"其体例之完备精善,征引之浩博,使交口称赞的清朱彝尊<经义考>不得专美于前."似不为过.读过此书,感觉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疑经思潮与《春秋》学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佳 《中州学刊》2004,(1):109-111
自中唐以来,特别是北宋庆历以来的疑经思潮,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经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束缚,并由此促成了宋代新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宋儒的疑经过程中,<春秋>学受到了高度重视,他们把宋代的时代命运同<春秋>本身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功能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春秋>的"经世"作用,使其成为宋代的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8.
<王风>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周王城一带的诗歌,此说自汉以来相沿至今.当代<诗经>研究专家张启成教授根据三家诗学者的观点提出新说,认为<王风>就是王畿之风,即是周代西都镐京与东都洛阳地区之间的诗歌.其实,三家诗的原始材料与毛诗学派在<王风>地域的观点方面并没有分歧.张先生是通过置换概念内涵的方法,将宗周也视为王城,然后,通过实例牵强地说明<黍离>、<君子于役>产生在长安以西,与东都洛阳无涉.因此,其说不足取.相反,东汉郑玄的观点因为其客观、科学与集大成性,二千年来一直为<诗经>学者所遵从.  相似文献   

19.
近读<礼记正义>至<学记>,见如下经文:"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郑玄于"中年考校"下注云:"乡遂大夫间岁则考学者之德行道艺.<周礼>:三岁大比乃考焉."(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版,卷三十六,第1521页)笔者对此颇有疑问,故略陈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明代驿站考>(增订本,杨正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是一部很见功力的明代交通地理研究论著,该书图文并茂,考论精详,为文史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典籍浩繁,偶有疏漏在所难免,此作勘补二则. 1.谷亭驿.谷亭驿为<明代驿站考>失考之驿.该驿属山东兖州府鱼台县,在县东二十里谷亭镇谷亭闸近旁.明初,因谷亭闸(此闸初建于元至顺二年)设有此驿,至"隆庆中,运河东徙,省递运所及闸"(<大清一统志>卷一四六"谷亭镇"条.案,<大清一统志>于谷亭驿亦失考),闸废,谷亭驿亦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