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法公正是自有司法活动以来人类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 ,法官职业化建设是推进法治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法院系统的改革建设 ,对于我们的法治化进程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始终以法官职业化为核心,并在人员的选任、晋升、培训、考评和监督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由于脱离中国的制度语境和缺乏理性的改革分析,法院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日益陷入窘境.回顾和反思三十年的改革历程,坚持有限司法独立的理念才是继续推进法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3.
司法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和标志,作为司法现代化的职业表征,法官职业化是司法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先决条件,对司法现代化的实现有重要作用。我国法官职业化已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应采取一定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树立司法权威.而司法权威的树立与法官队伍的职业素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司法伦理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司法伦理是指与司法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并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司法伦理作为司法文化的主线和核心,对司法活动的性质和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法院只有高度重视法官的司法伦理教育,着力加强法官的伦理信念和伦理自律,才能有效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水平,进而提高司法水平,实现司法公正,培育和建设一支优秀的职业化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官的职业化遴选:现状、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司法改革重视法官职业化遴选制度建设,在职业准入、任职资格、选拔任用以及培训方面业已体现了按照职业化要求进行规划的思路。尊重现代法律职业的基本规律、彰显现代司法的基本特性、展现法官遴选制度的发展趋势应该成为中国法官职业化遴选制度的重要原则。据此,中国法官的职业化遴选需要在具体制度的编排上进一步实现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法官职业是一种专业性强和人格道德要求很高的特殊职业。法官的职业理性 ,是指职业法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它蕴含着法官从事专门化活动的理性判断和一种价值化的经验理性。法官的职业理性 ,起源于 1 5世纪的英国 ,后在西方得以全面发展并更趋理论化和制度化。其历史背景、理论发展和制度保障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 ,我国现时司法改革的重要前提是确立和发展法官的职业理性 ,由此实现法官独立和司法独立 ,保证司法公正 ,从而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法官职业是一种专业性强和人格道德要求很高的特殊职业。法官职业理性 ,是指职业法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它蕴含着法官从事专门化活动的理性判断和一种价值化的经验理性。法官的职业理性之说 ,起源于 15世纪的英国 ,后在西方得以全面发展并更趋理论化和制度化。借鉴其历史背景、理论发展和制度保障的经验 ,可以使我们认识到 ,现时司法改革的重要前提之一是确立和发展法官的职业理性 ,由此实现法官独立和司法独立 ,保证司法公正 ,从而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官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 ,特别是有相当一批法官是通过成人教育培养的 ,提高其专业水平有诸多困难。应从改革法院人事制度、提高法官任职资格的学历底线、进行严格的司法考试和搞好法官继续教育等方面入手来进行法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9.
司法能力是提升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司法能力的提升已经跃上人民法院的议事日程。但司法能力的提升的形势不容乐观,法官职业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落实法官职业保障,实现法官精英化,是司法界及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对于提升司法能力、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意义深远。多年来,人民法院工作不断取得明显的进展,但依然还有多种问题制约着人民法院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正确适用法律的水平不够高,解决矛盾的本领还不够大,公正裁判的能力不够强,司法作风还不够过硬,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案件裁判不公、效率不高等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少数法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现象还在屡禁不止,人民法院司法能力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11.
法官在“依法治国”,实现法制中举足轻重,本文针对法官应具备的思想业务素质,指出在我国现有法官队伍中存在“素质低下”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文章结合现实对如何提高法官素质作了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12.
员额制改革及其配套措施对法官的激励作用是否发挥到位,事关本轮司法改革的成败。基于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我国基层法院法官受到收入、晋升、声誉、考核机制、工作量、福利保障、人身安全保障、工作环境、公平感、个人成就感等激励因素的影响,激励效果体现在是否愿意终身从事法官工作。实证研究得出,基层法官目前的年收入没有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而收入的增幅、公平感和绩效奖金能否反映自身贡献,都有着显著正向激励作用;工作量、加班以及来自错案追究制、审判管理指标、信访等方面的工作压力有着显著的负向激励作用,也是引发离职倾向的最主要原因;晋升的难度、人身安全保障的不足有着显著的负向激励作用;荣誉称号对法官的激励效果并不显著。鉴于此,未来的改革应继续完善薪酬评价体系,扩展晋升渠道,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提升审判团队效率和职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司法员额制在改革的进程中遭遇了不同的声音,甚至有误读。误读的高频词语,当属案多人少僧多粥少挤占名额。这些被误读的词语没有反映员额制改革的真实面貌,容易让人对司法员额制度设计的初衷产生误解。兰州市两级法院司法员额制改革推进后近三年的司法数据,为明辨误读的概念、展现司法员额制改革在西部地区的部分实践成果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进一步巩固员额制改革成果探明了有效路径。当前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充实审判辅助力量、保障员额常态化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应当探索创新考评方式,构建审判业务量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专业法官会议是一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已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实施的一种审判咨询制度。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具有公平正义的价值属性,契合司法改革内容,有利于培育专家型法官。它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的辅助制度,对推进司法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优化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应当客观分析研究制度运行效果,积极回应法官质疑,吸纳合理建议,从性质、设置、功能等静态要素和人员组成、议事范围、提起和决定、议事规则、意见的效力及校正等动态要素两大方面进行完善,以期建构顺应司法规律、能够为主审法官及合议庭独立办案提供有效智力支持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司法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立足于现行宪政体制,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务实思路。就我国目前而言,司法改革,除了内在体制、理念的变革外,也包括外在形式的各种符号性变化。“法官职业化”凸显了司法改革对“人的因素”的关注,它与司法外部构造上的“非地方化”和内部管理上的“非行政化”一起构成了目前和今后我国司法改革的方向。程序是司法之特殊所在,故司法程序改革应当是司法改革的基础性问题。司法改革的理想是实现现代司法理念引领下的公平与正义,追求司法权的独立,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如何确保司法公正,践行司法为民,法院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法院形象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实施“村居干部”职业化管理是一条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近年来,随着“村居干部”职业化在各地的深入推行,制约“村居干部”职业化建设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例如角色定位不具有“扮演力”、人才资源不具有“持续力”、福利待遇不具有“吸引力”、监督考核不具有“震慑力”等.鉴于此,为完善新时期“村居干部”的职业化建设,建议科学定位工作内容,尽快建立健全“村居干部”职业化服务清单;科学调配人才结构,建立开放的“村居干部”职业化选拔制度;重视教育培训作用,健全“村居干部”职业化岗位培训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解决“村居干部”“经济、政治待遇”问题;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健全“村居干部”职业化考核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8.
从法理上讲,法官往往被认为是民意的代表,应倾听民意;实践中,我们的法院也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司法工作效果的标准.可见,在司法过程中,民意是影响法官裁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保证司法独立的前提下倾听民意以体现民意,并最终促进司法公正,是当前困扰法官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审判裁判尺度统一面临新形势,对人民法院和员额法官的刑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给人民法院的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文章以S市两级法院的实践为例,首先对刑事审判裁判尺度不统一的现实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重点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实现刑事审判裁判尺度统一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大学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央16号文件下发后,先后两次召开全校学生工作会议,着力构建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五项机制",努力让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待遇有保障,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完善"选配聘用"机制,把好职业入口标准。学校目前统一招聘的辅导员全部为事业编制,每年面向全国公开招聘20名左右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补充到一线岗位,要求应聘者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