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赵进 《理论界》2006,4(10):142-143
权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它反映的是人与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们通过拥有权利获得了人的具体性和主体性。权利体系的本质就是维护特权阶级的特权,而人权是随着特权的产生而产生的,它的本质就是消灭特权,人人都平等地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权利。人权包含维持生命、解放和发展个性、培养独立性人格,其核心是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梁林 《理论界》2009,(1):107-108
人的个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对人的个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时,必须要明确它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进而明确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研究人的个性问题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针对当代青年在追求个性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认识误区和一些客观原因而导致个性追求的动机反而造成个性泯灭的结果。提出青年人要真正发展个性,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个性观、历史观、劳动观和学习观。  相似文献   

5.
哲学由人的终极求知本性和人类生存、生活实践的终极需要所推动,应这种终极本性和需要而诞生。由这种终极需要赋予了其天职与基本使命,从而先天地决定了其基本功能,进而决定了其应有的基本特质。这种基本特质就是对世界统一性的理性或理论性把握,它构成了哲学的一般本质。  相似文献   

6.
孙正聿教授撰写的《哲学通论》一书已经出版十年了。这部著作不仅是孙正聿教授个人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的结晶,也是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学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哲学通论》于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并于2007年收入作为"21世纪经典"的《中国文库》。作为教学成果的"哲学通论"先后于2001年和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并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孙正聿教授本人于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哲学通论》出版十周年,吉林大学和云南大学于2008年10月26日联合主办了"《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了《哲学通论》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哲学教育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刊从会议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五篇,并特邀孙正聿教授为回应这些问题撰写专题文章,以此深化哲学教育改革,希望能对探索当代中国哲学新道路的讨论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7.
李梅 《船山学刊》2013,(3):100-104
方东美以形而上学之视角切入中西哲学的比较和对中国哲学的阐释,相比较于西方超自然的形而上,方氏极力推崇中国哲学的内在超越性的形而上。在对原初儒、道及大乘佛学的阐述与贯通中,将生命的概念提升到本体的地位,关切宇宙创生与人之伟大,努力推进其生命本体论的哲思路径。视艺术精神为哲学之高妙处,而人格的提升和精神文化之价值的理想则在"双回向"的大乘法理中落入现实。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呼唤个性充分发展的新型人才,而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教学大纲、教育管理的全国划一形成了共性至上的群体性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对待共性与个性,单一与多元的人才选拔标准,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比.教育与人才长远发展的可能性构想入手,对统一标准与个洼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更加深入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人的个性是指人作为人所具有的主体性、独立性及其自主性.人的个性解放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关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核.中国在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不能只简单地归结为制度或体制原因,还与社会的国民性格特质有关.我们在以批判的精神改良社会体制的同时,更应该以哲学的反思精神去进行文化创新,重塑国民性格,解决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理性地思辨万事万物共同的根据和理由的学问。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多中求一,以一释多。不同的哲学主要区别在于求"一"的方法或求得的"一"各不相同。哲学的本质是人类基于理性信仰而对本质问题的追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呼唤个性充分发展的新型人才,而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教学大纲、教育管理的全国划一形成了共性至上的群体性原则,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对待共性与个性,单一与多元的人才选拔标准,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从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比,教育与人才长远发展的可能性构想入手,对统一标准与个性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更加深入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叶泽雄 《江汉论坛》2007,3(12):33-36
人生问题尽管纷繁复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回答"人是什么"和"怎样做人"这么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并且,对人的问题的正确解答构成对人生问题正确解答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看,人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后者即"应如何"的问题上,较少在前者即"何以可能"的问题上作深入的理论探究.为此,本文将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前提"纳入人生问题的研究视野,从哲学层面上作些初步分析,以求为人生问题研究确定合理的价值坐标和意义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个性自由发展是以实现“自由个性”为指向的发展过程,是超越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是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个性现代化是个性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在个性倾向、个人能力以及人格的现代化三个方面实现从传统个性向现代“新人”的主体性转变.能力建设是实现个性现代化的关键,需要用“能力本位”扬弃“权力本位”和“金钱本位”,克服异化,引导个性发展向人本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5.
论西美尔货币哲学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美尔对货币的论述主要是从货币的价值根源、哲学本质、社会构造功能及文化影响四个维度展开的.前两者是对货币静态的形而上学的反思,后两者是从货币的演化历史中,去揭示货币对社会结构的构造功能及其对个体精神的文化影响.对货币的哲学意义的认识,可以使身处市场化潮流中的人们摆脱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倾向,发现被金钱遮蔽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在先秦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哲学传统。现代西方生命哲学推动了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生命哲学精神的自觉。对中西生命哲学特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哲学的独特成就在于突出了对生命之中和状态的追求,强调德性修养的努力,注重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进行即时点拨。但中国哲学在思辨性、系统性以及个性创造力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通过反省和自我更新,相信中国生命哲学的传统一定会在未来中国哲学建设特别是价值体系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对人类生活的深情检视和智慧救赎.本真的哲学尽管以理论形态关注人生,但因其真诚地面对历史和现实、勇敢地挑战前提和传统、智慧地建构生活和家园而获得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这样的哲学因其时代内容而"有力"、因其民族形式而"有根"、因其个性风格而"有我",换言之,理论是因为彻底而拥有了生命力.然而近年来关乎生存根本的哲学日益被边缘化,究其原因就在于许多哲学变成了"三无"的概念哲学,这样的哲学也许可能成为学术象牙塔中的摆设,但绝不能成为照亮苦难征程的阳光.今天面对中国人的生活困境、精神焦虑与意义危机,建构实践哲学的当代形态即"游戏哲学",从而为人们重拾意义,是时代交给中国哲学的神圣使命.因为游戏是实践的最本真样态,源于审美,因而自由,能够创造与超越,也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哲学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谈价值哲学的生成论研究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价值哲学研究的危机实际上是本体论的危机。论文在揭示了当前国内价值哲学研究中囿于认识论视阈的局限性后,从马克思等哲学的理论角度尝试性地提出了“生成论”价值哲学的研究路向,并指出,生成论价值哲学是为主客二分视野下的价值哲学寻求一个端正而坚固的本体论基础,以充分体现价值哲学之反思人类自身生存困境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法国新尼采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理论背景,集中讨论了以巴岱、福柯等为代表的新尼采主义的生命哲学的思想渊源、重点论题等理论特征,揭示了法国新尼采主义的生命哲学扭转对生命的传统看法,重新把握"内在生命/实践生命"双重性,思考生命的复杂性、矛盾性、神秘性及其永恒回归性的全新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哲学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样板。哲学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个体性特征,因而在哲学自身范围内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哲学。要理解哲学,必须超出哲学的范围,从哲学与非哲学、特别是与实证科学在对象、问题、方法、功能等方面的区别中来揭示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为对象,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同时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