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当代人际交往的实际看,我国公民间的友爱关系包含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道德情感、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它们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情感为动力、规范为导向,创建互助友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盛书刚  孙永怡 《探求》2005,(5):78-79,52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最大的新亮点.由20个字、10个"德目"组成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凝聚了"三德"、"五爱"精华,完善了道德规范体系,有利于亿万公民践行,搭建起中华民族道德建设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杜乾举 《社科纵横》2007,24(4):19-21
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它承载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内驱力和基本的价值导向,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公民道德建设的精神源泉。因此,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4.
王玲 《社科纵横》2007,22(6):134-137
随着自由主义理论被公民资格理论所取代,今天的西方伦理学界关注的热点,也转移到公民的责任方面。其中,公民道德责任是公民资格理论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责任和包含在其中的“公共精神”将是新一轮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它可能会领跑21世纪的文明重建。本文认为公民道德责任的本质是道德契约。在道德契约中,才能真正建立和实现公民的责任。公民的最重要的道德责任就是通过行善和义务付出来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和一些政府官员道德败坏是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最为突出的三方面社会环境问题,而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为公民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是政府公共行政决策的伦理标准,内蕴着关怀全体公民福祉的道德价值,理应成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首要伦理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发展的根本基础。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不断提升诚信水平,为公民道德的发展塑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政府官员的道德形象对公民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官员应成为普通公民的道德表率;民间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领域,应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中的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湘泽 《浙江学刊》2005,(6):196-198
道德责任意识,即道德主体对与自身特定的角色和权能相联系的自己在道德上的"份内应做之事"或"应当为没有做到份内应做之事所担当的道德过失"的自觉体认,它应当而且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自身所应担当的道德责任"是什么"的明确认知和判断,其二是对自身道德责任之"为什么"的深刻体认.加强道德责任意识建设,以道德责任意识的自觉来促成道德行为的自律,是当今中国公民权责关系状况、社会道德生活境况、道德推理方式特点和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现状条件下为更加富有成效地搞好公民道德建设所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好的一项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7.
陈绍斌 《社科纵横》2009,24(1):106-107,110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道德,公民道德教育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最广泛的德育实践。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强化职业良心教育的感召力,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作力。  相似文献   

8.
论儒家的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臣申 《学术交流》2005,(12):18-21
作为儒家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范畴,诚信主要用于调整平等的人伦关系和官民关系。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取得主导地位的现时代,儒家的诚信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责任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军 《学术交流》2006,(6):31-34
作为伦理学的基本范畴,责任的发生是由人们的利益关系所决定的,责任行为依据的是主观所拥有的道德能力,体现了道德实践精神的内在要求。责任所包含的道德强制力和道德理性,是所有道德规范中最多的,也是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的道德信念结合得最紧密的。因此在道德规范的整个体系中,责任是处于最高层次的道德规范。承担责任不一定是道德行为,但道德行为必然意味着对责任的承担,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责任的道德价值体在:道德责任是道德运动的中介环节;道德责任有利于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统一协调的道德调控体系;道德责任是社会经济有序运行和科技成果造福人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盛书刚 《探求》2003,(6):70-74
“诚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信”规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发掘我国历史上珍贵的诚信道德资源,对加强公民诚信教育、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威威 《唐都学刊》2005,21(1):42-45
墨子提出了兼爱无别的平等观、相爱相利的人际交往原则、贵义尚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反映了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 :平等、公正、义利统一 ,这也是现代公民道德建设所必须重视的方面。墨子毕生锲而不舍地践行道德理想的人格魅力更为今天思想道德工作者做出了典范。公民道德建设要倡导人格平等 ,培养公民公正的道德品格 ,发挥平等互利道德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的调节作用 ,倡导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诚信是公民立身处世的道德起点。在我国古代,“诚信”被视为基本的为人之道。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程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可见,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修炼人格的基点。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规定了“明礼诚信”的内容。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再次提出以诚信为突破口,强化公民道德建设。诚信教育因此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学校教育的重头戏。学校是社会生活的窗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假冒伪劣等必然反映到学校,影响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为此,结合政治教学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总要求和主要任务都强调了道德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公民德性。文章分析了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并反思我们对其内涵的已有理解,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理念和本质特征三方面论述了对公民道德教育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戴艳军  李志强 《唐都学刊》2003,19(4):139-142
道德、政策、法律作为实现社会目标的三大控制机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政策保障,政策以其利益驱动机制和公共权威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价值导向和坚强有力的外在支撑.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不仅要关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应充分考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努力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富于实效性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的公民道德原则在学理意义上的扩展性诠释。寻思公民伦理的普适性依据,它需要从人性、人的道德情感及其共同体社会的整体理性架构中得以验证。公民伦理把主体的自由平等、交往的合理性以及社会合作的有效性要求作为构建的取向。因此公民伦理自处于一个可普遍泛化的世界关联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6.
唐俊 《创新》2017,11(5)
道德勇敢就是在道德困境下行为主体为善的目的而自觉践行道德规范的勇敢.道德勇敢包含特别的恐惧与危险,其所面对的危险情境具有双重性,而且它往往也是孤独的勇敢.道德勇敢主要表现为勇于作为与勇于不为.在道德生活领域,往往因为道德主体和道德理性的缺乏、道德认知的偏颇以及道德责任的缺失而导致道德勇敢的缺失.培育道德勇敢主要包括培育健康的道德心理、建设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与构建完善的道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公民伦理是公民社会的公民道德原则在学理意义上的扩展性诠释.寻思公民伦理的普适性依据,它需要从人性、人的道德情感及其共同体社会的整体理性架构中得以验证.公民伦理把主体的自由平等、交往的合理性以及社会合作的有效性要求作为构建的取向.因此公民伦理自处于一个可普遍泛化的世界关联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公民道德建设不但是贯彻以德治国的具体举措,而且是社会转型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道德控制是与制度化控制相辅相成的有利的社会控制手段,它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是由其不同于制度化控制的特点决定的:它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重在引导激励人们的行为、直接关注行为者的精神世界,可起到消除违规观念、防止越轨行为发生的作用。运用道德建设方式加强社会控制,必须从基础道德建设入手、消除妨碍公民道德建设的不利因素、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社区氛围。  相似文献   

19.
姬兴涛 《社科纵横》2013,(7):109-112
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面临着道德评价多元、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教育失语和道德监督机制弱化等诸多道德困境,因此,当前道德文化的建构应注重挖掘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合理构筑道德文化的层次体系,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从而化解当前社会道德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侯保龙 《社科纵横》2012,(11):18-20
当今中国正处于道德社会的建设进程之中。我国公民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在于道德型领导的引领与示范的缺失。道德型领导是道德社会建设中主要的领导范式,其独特魅力建立在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无形的道德吸引力之中。理解道德型领导需要三个向度:从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维度看,道德型领导是一种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领导范式;从领导与群众关系的维度看,道德型领导是一种律己亲民的领导;从领导对公民道德的作用方式来看,道德型领导是一种充当公民道德催化剂的领导。道德型领导的领导策略是政府领导制度的道德化设计、政府领导行为的道德性示范、政府领导道德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