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受《晋书》记载的影响,学者一般都将太康元年视为晋武帝时代政治的转折点,但是这一看法实际上反映了唐人的观念,并不契合历史事实。从西晋政治演变的内在脉络而言,咸宁二年是更值得注意的年份。该年晋武帝病危时拥立齐王攸的密谋以及杨骏封侯这两件事虽然不太为学者所注意,但都对西晋政治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者彻底激化了武帝与齐王攸的矛盾,成为武帝后期一系列政治纷争的源头;后者标志着外戚势力在西晋政治中的崛起。武帝为了巩固皇权,抑制宗室、功臣势力,重用在曹魏时代默默无闻的外戚杨氏,将其作为一种异质力量引入西晋政治,改变了西晋政治的权力结构。因此,咸宁二年对于晋武帝一朝的政局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晋武帝泰始六年(270年),在凉州发生了鲜卑秃发氏首领树机能领导的各族人民反晋武装大起义,史称“凉州之乱”。这场斗争历时十年,参加者众达二十余万,一度使西晋政府完全失去了对凉州的控制。其声势之浩大,对封建统治打击之沉重,在西晋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它拉开了西晋末年北方各族人民反晋斗争的序幕,对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解放以来史学界却一直未曾对  相似文献   

3.
汉朝对金城的开发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城”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一语,时在武帝元狩年间。初为城名,后为县名、郡名。本文所说的金城,不限于县,也不指郡,约以今兰州市辖区为主,同时也涉及附近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4.
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国地方官吏的犯罪与惩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了战国时期秦国地方官吏犯罪及其惩罚的有关律令,主要有任用官吏不当罪、失职渎职罪、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犯罪、欺骗上司弄虚作假罪等方面的律令。秦国地方官吏犯罪多涉及到失职渎职罪,说明当时对地方官吏在职责范围上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在管理上较为严格。下属犯罪,上司要承担连带责任,同样给予处罚。秦律反映出优遇统治阶级的特点,对犯罪官吏,可找人替罪或以物赎罪,其物品多为甲盾等兵器,体现出战国以战为主的时代特点。秦国在地方上设置了廷尉、御史等主管司法的官吏,加强了监督、处理官吏犯罪的力度,在职官管理和以法治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同姓不同源(宗)的北方汉民爨氏家族在不同时间南迁入滇.以官职为氏的爨祖战国魏爨襄,其后人南来入滇有爨习和爨遐两支:爨习在东汉末为益州牧刘璋建伶令,其先祖是东汉后期来滇戍屯的长吏.爨遐在魏景元四年灭蜀汉时“左迁”南中.以邑(地)为氏的爨祖爨肃.爨本芈班(子文)之后,东汉末年,爨肃因功“采邑于爨”,官河南尹,入魏为尚书仆射河南尹,其后人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年置上庸郡,或魏明帝黄初二年省上庸郡并新城郡,或魏太和二年复置上庸郡时迁上庸地,魏景元四年魏灭蜀汉时迁蜀.后有爨深以晋武帝泰始六年或泰始七年置宁州之时,来滇仕晋新古郡太守,后有爨琛或爨頠相继为宁州刺史.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广西最早的县在哪里?这是研究广西郡县沿革的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按一般常识,谈论广西郡县沿革之始,都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今广西的大部分属桂林郡,小部分属象郡。但是这些文献略而不详,郡下辖哪些县,无从推考。《汉书·地理志》较之《史记》显然详细得多,郡下都注出了所辖县名和郡县设置的年代。据统计,今广西属当时的苍梧、郁林、合浦等郡,桂北部分县属零陵郡,桂西边区属群牁郡。但《汉书·地理志》所反映的只是西汉晚期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郡县情况,在广西各郡下虽都注明“武帝元鼎六年开”,如可信,也只能上推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仍无法与秦时郡县比较。经过对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墓出土的漆器铭文“布山”  相似文献   

7.
地方行政长官在中国古代政治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而为郡县,嗣后,地方行政长官承宣王命,抚绥一方,发展各地经济文化,向中央政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成为历代封建王朝一统天下、号令四方的基石。《汉书·循吏传》说:“(宣帝)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地方官任用得当,“政平讼理”,民服其教化;中央各项政令能够贯彻到底,中央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能按期征齐;君主、三公九卿以及后世中央各部主事者得以集中精力处理国家重大问题。由于地方官吏为“理乱所系”,处于整个国家政治成败的关  相似文献   

8.
《穆天子传》与所记古代地名和部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穆天子传》的发見编校和成书时代(一)西晋汲冢出书的年代今本《穆天子传》六卷,是西晋司馬炎太康年間在汲郡古冢里发見的。关于发見的时間,在唐修《晋書》里?媪巳植煌恼f法: 《律曆志》(上)說的太康元年(公元二八○年);《束皙传》說的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武帝紀》又說的是咸宁五年(公元二七  相似文献   

9.
永年县史略     
永年位于河北南部,与拥有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的武安县毗邻。从永年西部台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看,它们与著名的“磁山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出土的殷代铜器和陶器说明,这里在当时是商统治的地区,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晋、赵境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行郡县制。在现在县境东部设广平县,属钜鹿郡:西部设易阳县,属邯郸郡。这是此地置县的开始。西汉时,东部仍为广平县,西部为广年县,属文平国。东汉时这两个县均属钜鹿郡。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张角领导的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就发生在这个郡内。到隋朝时,因避炀帝杨广讳,东部广平县改称永年县,永年的名称自此开始。西部为临洺县。  相似文献   

10.
“都官”颜注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官”一词,秦汉出土文字及典籍习见。其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者,如: 1.“今课县、都官公服牛各一课,卒岁,十牛以上而三分一死;不盈十牛以下,及受服牛者卒岁死牛三以上,吏主者、徒食牛者及令、丞皆有罪。内史课县,大(太)仓课都官及受服者。” (《厩苑律》) 2.“县上食者籍及它费大(太)仓,与计偕。都官以计时食者籍。” (《仓》) 3.“宦者、都官吏、都官人有事上为将,令县黄(贷)之。” (《仓》) 4.“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养各一人,其佐、史与共养;十人,牛车一两(辆),见牛者一人。  相似文献   

11.
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史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地区是夏商周三代建都之地,号称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被称为“天下之中”。河洛地区诸侯小国的文化,是“天下之中”的文化,代表着我国古文化的不同的源流。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撞击出灿烂的火花。河洛文化是当时最先进文化的代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形成以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以洛阳为国都。唐以洛阳为东都。梁、晋、汉、周、北宋以开封为国都。河洛文化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表现出中国正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是否真正起到了协调与制衡权力的作用?监察体系中言谏制和御史制截然相背的运行轨迹根源何在?封建监察制对我国现代监察制度的完善有何借鉴意义?本文拟就沿循言谏制的演变过程剖析封建监察制度,希望对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有所裨益。 一、中国古代言谏制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百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六世纪岭南越族大多称为俚人,冼夫人是当时俚人的杰出首领。她毕生致力于“和辑百越”,开拓岭南,为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冼夫人的出生年月,史无明载。后世研究冼夫人的文章,多数认为她生于南朝梁武帝普通初年(约公元522年).当时,她的故乡高凉郡(今高州、电白、茂名、阳江一带),溪峒“各有长帅,无君主”,“尚仍蛮俗”,尤其“好相攻击”,经常发生“鬻口为货,掠人为奴婢”的部落战争。冼夫人的哥哥冼挺,虽身为州刺史,也“持其富强,侵掠旁郡”。①生长在世为南越首领之家的冼夫人,“幼贤明,多筹略”,②目睹南朝后期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其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李贤注曰 :“武帝建元元年 ,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也。”余按 :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有之 ,见于《汉书》本纪 ,然不当言“始”者。《汉书·文帝纪》孝文二年诏曰 :“乃十一月晦 ,日有食之 ,……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九月 ,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上亲策之 ,傅纳以言。”是为确证。《后汉书·光武帝纪》 :“匈奴遣使来献 ,使中郎将报命。”李贤注曰 :“《匈奴传》云 :‘令中郎将韩统报命 ,赂遗金币。’”余按 :…  相似文献   

15.
《陈情表》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赞赏、但论者多从文章本身剖析品评,而对字面以外的深层隐情,却少有人提及。 《陈情表》是李密在晋泰始三年(276)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表文。 司马炎是废魏建晋的“始皇帝”。从传统观念看,他是“乱臣贼子”,不便宣扬“忠君”思想,只宜提倡“以孝治天下”。这是稳定局势,维系人心的需要,是关系西晋王朝长治久安的国策,是巩固政权的大事。这是晋武帝读过《陈情表》大为感动,并称赞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还赏赐给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祖母馈送给养的原因所在。这是隐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县制.在地方政治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予以高度重视。郡裁州撤,唯县不变:皇冠落地.县官还是父母官;改朝换代.县制未改。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县制的思考。县制由来县,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兼并战争的产物。各诸侯国在兼并战争中,大都吸取了姬周衰败的教训。西周“兼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具五十三人。”“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各诸侯国由于以国的形式出现的,诸侯又都是世袭,具有较大独立性,在许多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各自小国的利益。各诸侯国不但未能屏周,反而消弱了成周。鉴于此,各诸侯国不再采取灭一国建一国的方式,而是学习秦国建立直接听命于己的县。“春秋时列国相灭,多以其地为县”。这是以战争方式建县。县的最大特点是县官直接听命于诸侯王,税收上交国库,即加强了中  相似文献   

17.
皇甫氏籍地朝那县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家族原籍朝那县,在今彭阳县古城镇,有大量历史文献可资稽考,至今遗址尚存,还有出土的朝那鼎为铁证。有人认为:东汉中后期安定郡南迁,朝那县也随之南迁了。但查遍史籍,只有安定郡南迁的记载,绝无朝那县在此时南迁的任何记载,同隶安定郡的高平、三水、乌氏县也未南迁。魏、晋、十六国时,朝那县仍在古城镇,西魏大统元年(535)才迁至今甘肃灵台县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统治,都制定有对官吏的考课制度。并且,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考课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随着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对地方官吏的考课制度就产生了。他们把官吏分为“良吏”和“恶吏”,分别给予奖惩。“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称为“五善”,善者必有赏;“见民倨傲,不安其平朝,居官善取,受令不偻,安家屋忘官府”称为“五失”,①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两句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安禄山的起兵叛乱和唐玄宗的惊惶狼狈情况。渔阳指和是什么地方呢? 渔阳是唐代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渔阳郡当时设在蓟州。蓟州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把幽州的三个县(渔阳、三河、玉田)分出来设置的,治所在渔阳县,即今天的天津市蓟县。天宝元年(742年),蓟州改称渔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20.
三、敦煌郡的独立与发展根据《汉书》卷六武帝本纪所载: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又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皆二千余里,不见虏而还。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武威郡设于元狩二年,张掖、敦煌郡设于元鼎六年。但据《汉书》卷28下地理志所载: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