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固相反应法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制备了盐酸掺杂聚苯胺,并以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等测试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DS对固相反应法制备盐酸掺杂聚苯胺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存在下固相反应合成的盐酸掺杂聚苯胺与相同条件下盐酸掺杂聚苯胺相比,其分子链的氧化程度相对较小,结晶性、导电率及电化学活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室温条件下,采用平面叉指电极式器件,运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和静电力自组装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制备了盐酸掺杂和对甲苯磺酸掺杂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薄膜气体传感器,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其在常温下对NH3气的敏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掺杂PANI/TiO2复合薄膜较对甲苯磺酸掺杂PANI/TiO2薄膜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响应恢复特性以及更好的稳定性。该研究有助于开发低功耗、高灵敏度的NH3气体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以四氯化钛为钛源,硫溶胶为硫源,在室温下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了单质硫改性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91,-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和N:吸附-脱附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以次甲基蓝(MB)溶液为模拟废水,对其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硫掺杂有效地抑制了纳米TiO2在热处理过程中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在低温下热处理得到的样品为单质硫与TiO2的复合,而500℃以上热处理得到的样品为S^4+的掺杂,S复合与掺杂的纳米TiO2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吸收,400℃热处理所得样品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性能.这种硫复合或掺杂的纳米TiO2的催化降解性能显著高于相同方法制备的纯TiO2.催化剂经6次重复使用其光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光催化降解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溶胶-凝胶合成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在其悬浮体系中对甲醛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考察了溶胶一凝胶法中酸量、乙醇量和热处理温度等对甲醛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的TiO2具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甲醛活性.最佳的制备条件是钛酸丁醋;乙醇:盐酸:水=20ml:80ml;3.5ml:l0ml,煅烧温度550℃。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化学液相共沉法制备了掺La 0.1~4.0摩尔%的六种钛酸钡粉体,观察并测试了陶瓷试样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探讨了掺杂浓度与晶粒尺寸间的关系、掺杂浓度和电性能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了组成、工艺与材料性能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就所采用的粉体和实验条件而论,掺La在 0.2~0.4摩尔%范围内能获得电阻率最低(<50Ω.cm)的半导体陶瓷。烧结温度选择适当,才能获得较好的PTC性能,就本实验结果看,1360℃的烧结温度对其PTC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将SnCl2、FeCl2及CuCl2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水解,得到Sn基氧化物与其他惰性材料(FeO,CuO)的混合物,将其在还原性气氛(Ar96% H24%)中进行热处理,以获得具有高容量及更好的循环性能的负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影响不大,但对循环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复合材料电极的可逆容量起过381mAh/g。Sn-Fe体系在400℃热处理2h,获得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但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仅24.91%。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掺杂多晶硅的氧化机理及影响其氧化速率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掺杂多晶硅的氧化速率受氧化温度、掺杂剂的分凝作用、掺杂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低温(如800℃)下进行水汽氧化,就可以得到在要掺杂磷的多晶硅和轻掺杂的硅衬底之间具有约2000A的氧化层厚度差。 文中还对掺磷和掺硼多晶硅?电路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表明前者较为优越。并简要分析了掺硼硅?Ⅴ_r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使用搅拌摩擦焊(FSW)设备对厚度为6 mm的7075高强铝合金平板进行对接试验。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固溶温度、时效时间)对接头进行热处理,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接头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7075铝合金FSW接头由焊核区(WNZ)、热机影响区(TMAZ)及热影响区(HAZ)组成,WNZ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组织;热处理后接头WNZ部分晶粒发生粗化;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晶粒粗化程度增大;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WNZ晶粒粗化程度变化不明显;FSW接头显微硬度分布呈“W”型,热处理后接头显微硬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接头的显微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固溶温度490 ℃、时效温度120 ℃、时效时间24 h是厚度为6 mm的7075铝合金FSW接头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在Fe2O3-CaO-SiO2-B2O3-P2O5五元系统中制备出能用于温热治疗肿瘤的铁磁体微晶玻璃热种子材料.在1000℃热处理得到的微晶玻璃磁铁矿晶粒尺寸约为70 nm,最大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94.6 A·m2/kg.并证实形成玻璃的氧化铁最大含量为37.7%,必须在还原气氛下进行热处理才能得到以磁铁矿为主要晶相的铁磁体微晶玻璃.  相似文献   

10.
结温过高会影响寿命与可靠性,为了降低芯片温度,设计了一款带凹槽的半球型散热器。首先通过实验对模拟 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ANSYS Workbench稳态热分析模块模拟仿真的合理性,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半球型散热器进行模拟优化设计,从翅片高度、翅片个 数、凹槽深度和翅片厚度4个方面考察了半球型散热器尺寸参数对COB LED芯片最高温度的影响,得到了一个散热效率最优的结果。优化后芯片最高温度降低到 63.705 ℃。优化后散热器体积小于太阳花型和翅型散热器,而散热效果在3者中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实用化的关键在于电解质材料性能的提升,本文采用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Gd3+掺杂CeO2的Ce0.9 Gd0.1 O2-δ陶瓷粉体材料.对Ce0.9 Gd0.1 O2-δ粉末在经过1300℃烧结8h后形成的陶瓷片,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以表征其微观结构、形貌和电性能等方面.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高温烧结后的陶瓷片依旧呈现立方萤石结构且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12.
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导电聚苯胺的制备和应用。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可溶性导电聚苯胺的方法有功能质子酸掺杂、结构修饰、制成复合物和胶体微粒等.制备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的方法有制成聚苯胺衍生物、复合物、聚合酸接枝法、线性胶束法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薄膜理论和通过成膜工艺实验,研究了影响铂薄膜电阻温度系数的主要因素。1)对铂靶材料的纯度要求高,含杂质极少;2)淀积薄膜要有一定厚度,通常近于1μm才能有较大的α;3)成膜以后,需经过高温热处理,减少缺陷,结晶化改善。通过大量实验,使用高铝陶瓷基片或微晶玻璃基片,溅射铂薄膜的厚度为800nm,高温热处理1h,可以获得电阻温度系数为3.850×10-3/℃的铂电阻薄膜。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在应用过程中因滥用而发生热失控现象,导致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传统的固液两相模型难以准确描述热失控机理。针对以上问题,以18650电池组为研究对象,构建气液两相的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了热失控气体对锂离子电池内部应力、温度、电解液浓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5.5软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和理论模型修正。研究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对电池内部应力、温度、电解液浓度有着明显的正反馈影响规律。内部应力的理论修正值与仿真值峰值均在相近时刻出现,且误差为0.04 MPa,计算精确率提高了80%。电池内部温度到60℃左右时发生热失控,产生的热失控气体在内部温度升高到160℃时被点燃,640 s时达到最高仿真温度,修正温度分别为177、172℃,热失控气体产生的热点现象是影响电池包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电解液浓度理论修正值和仿真值从1 200 mol/m3同步下降至837 mol/m3,形成气液两相流,电解液与电极材料反应和分解造成了电解液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袁永秀  黄文广 《社区》2003,(17):18-18
从目前部分社区档案现状看,社区体制、服务对象、人员的构成决定了档案的多样性和不规范性,比如,文件、材料的用纸、用笔、墨、字迹等,因此,根据档案制成材料的特点,除需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必要修饰、复制外,还必须具备必要的防范措施,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因为温度过高会使耐热性差的复写纸、圆珠笔等字迹发生油渗扩散现象。高温也有利于档案有害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高温还会加大档案材料中各有害化学杂质(如某些酸性物质)对纸张的破坏作用,温度在10℃以上,每升高10℃,这种破坏作用就会加大1~2倍,所以高温对制成材料寿命的影响是不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Q235钢进行退火处理,研究其微结构的变化及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退火温度下材料损伤变量与塑性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火温度对疲劳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退火温度较低试样和未退火试样力学性能相差不大;当退火温度升高以后,抗拉强度降低,延性升高,韧性升高;屈服强度下降,疲劳寿命也随之降低,当达到材料的临界温度(300℃)疲劳寿命又随之升高.引入损伤形状因子,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材料的微结构演变.100℃退火试样和初始试样的损伤形状因子变化趋势相似,初始损伤阶段增长较300℃退火试样增长明显,超过损伤临界点后增长较为迅速.而退火温度较高时,材料初始损伤阶段增长较为平缓,超过损伤临界点后损伤因子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Mn)共掺的0.99BaTiO3-0.01(Bi0.5Na0.5)TiO3(BBNT)高温无铅正温度系数电阻(PTCR)陶瓷.XRD图谱表明了掺杂不会改变材料的物相结构,电阻温度特性表明了所有样品都能够实现半导化.室温电阻随着Y3+的掺杂量的掺入会呈现变化,其中掺杂0.2 mol%Y3+的BBNT陶瓷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在0.2 mol%Y3+浓度下,0.04 mol%Mn2+掺杂后制备的BBNT陶瓷,室温电阻约为700Ω,居里温度约为140℃,电阻升阻比在2.8个数量级左右.当Mn2+>0.07 mol%时,室温电阻突增,PTC性能也大大降低.该材料在可控硅触发电路的温度补偿中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在冷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相变,并容易被腐蚀的情况,通过实验验证了奥氏体不锈σ在 冷加工过程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方式,以及不同组织对其耐腐蚀性的影响。通过冷加工变形试样制备、高温回火、金 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和能谱分析,分别对马氏体和o相相变的机理进行验证。通过金相腐蚀试验,分别对2 种相存在条件下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冷加工变形下产生的马氏体,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耐腐 蚀性能,而高温回火产生的σ相对材料耐腐蚀性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铝基复合材料的稳定力学性能,避免发生失效,课题组通过粉末冶金法和搅拌铸造法分别制备了6061Al合金和碳化硼(B4C)质量分数为10%的B4C/6061Al铝基复合材料,然后通过T6工艺对其进行热处理(535 ℃保温5 h后温水淬,165 ℃时效4.5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2种材料的微观组织形态,并运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6061Al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204和210 MPa;而经过热处理的B4C/6061Al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为221和246 MPa,相对于热处理前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66%和62%,但热处理对2种材料的延伸率影响不明显。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断裂形态显示出6061Al合金的延性断裂,基体与碳化硼颗粒之间存在界面脱粘以及颗粒产生的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 高分子材料和商品,在加工、储运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使其性能逐渐变坏而丧失使用价值,这个过程,称为高分子材料和商品的老化。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化学变化。而研究和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措施,提高高分子材料和商品的耐老化性能,延缓其老化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称为高分子材料或商品的防老化,简称防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