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自1955年《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以来,金庸的名字就伴随了华人半个多世纪,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成了华人世界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精品,香港的文学评论家林以亮先生甚至认为“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正因为金庸小说传播受众的广度及其雅俗兼得的特点,学术界也对其广为关注。  相似文献   

2.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是不断变化的.通过这些变化的侠客形象折射出金庸不同时期各不相同的人生哲学:金庸小说,不仅是一流的武侠小说,也是一流的爱情小说.金庸写爱情之深、之广、之奇,均可与世间任何言情大师一决高下.对侠客形象匠心独运的书写,对爱情多层次立体感的呈现,使金庸武侠小说赢得了众多读者的亲睐,并在文学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在现代新武侠小说中,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金庸的小说也不例外。所不同的只是许多武侠小说存在着“为情而情”的倾向,更有着许多滥情的描写,而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描写却是独树一帜,写到了爱情本身。以写情闻名、为情而生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就写道:“我曾对金庸先生说,你岂只是写武侠小说呢?你写的包含了人类最大的,古往今来最不能解决的,使人类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的一个字,也就是‘情’字。”①尤为突出的是,金庸在江湖这一自由的世界中给了女性以特殊的地位。在传统情感话语系统中,女性根本就…  相似文献   

4.
金庸是拥有华人读者最多的作家,其武侠小说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风靡至今,创造了一个阅读神话。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使读者群跨越了年龄、种族、阶层和政见等的不同,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生动形象的教材,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进而培养和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金庸以其武侠小说著称于世 ,对金庸作品评论的文章也不胜枚举、褒贬不一。笔者认为金庸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并从金庸小说的侠文化 ;金庸小说的琴棋书画 ;金庸小说的美食与美酒三个方面谈了金庸小说的审美意趣 ,同时指出在现代汉语小说作家中恐怕很少有名气能超过金庸的人 ,金庸已成为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其原因就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考察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必须重视研究读者的接受心理.对英雄传奇的叙写,是金庸武侠小说,也是所有武侠小说的重要特点,但金庸武侠小说对英雄传奇的叙写相对于其他武侠小说又有其独异之处,其对有人气的英雄群体的塑造,可以使读者在鉴赏中幻化为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英雄历险,获得灵魂的安慰与欲望的替代性满足.这是其征服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对佛教四谛思想的表现,来阐述金庸小说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庸200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月云>,是一篇自传色彩很浓的作品.男主人公童年宜官真诚对待弱小者丫环月云,并对她产生"主人--婢女"模式的朦胧情愫.整个作品流露出忆念江南的"江南情结",都可以看成是金庸后来创作的武侠小说中倡导平等博爱思想、描写"一男多女"式情感关系、对江南和其他地域的描写笔法各异的源头.作者通过追忆童年经历,实际上为自己的武侠小说创作和人生道路做出了某种自我诠释,这篇小说是透视金庸其人及其作品的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一直被认为是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历来有雅俗共赏之好评。其雅俗共赏的原因之一在于金庸小说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这种和谐精神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金庸小说将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相融合;金庸小说在借鉴传统武侠小说复仇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武侠小说中的复仇主题给予了否定,着重挖掘复杂而真实的人性;金庸小说挣脱了狭隘的民族观念的...  相似文献   

11.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 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 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 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 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 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金庸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也是五四新文化熏陶出来现代作家.他的15部武侠小说,在扣人心弦的故事后面,隐藏着作家对封建时代现实社会的尖锐而深刻的批判.这一点,在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尤其突出.该文认为,《鹿鼎记》表现出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正是这一特点,使读者不再沉迷于虚幻的武侠世界中不能自拔,从而消解了武侠小说所特有的成年人童话的特色.这是金庸武侠小说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重要之处.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现实批判精神正是金庸武侠小说雅俗共赏,受到各界人士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斗,他的创作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高度,远非一般武侠小说作家所能比拟。他的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的最高成就。要对武侠小说作出中肯的评价,就必须研究金庸的作品,否则就难免偏颇。很多人之所以把武侠小说说得一钱不值,就是由于没有阅读金庸的作品,至少是没有深入领会金庸作品而只凭读过三两部蹩脚武打小说作者所胡编乱造的蹩脚武打小说就急于发议论的缘故。事实上,金庸作品不仅具有严肃而深刻的主题,宏阔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在结构、语言、叙事手法、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金庸武侠小说达于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古典精神的复活.春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常表现的主题模式,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表现.小说中春恨与情欲的伴生以及春恨的意象表现的主题学角度阐释,是我们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古典精神的发掘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5.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佛学思想,体现出作者从佛家的悲天悯人精神出发解读人性,以人道主义的关怀诠释侠武的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理念和现代意识双重视角来审视金庸武侠小说文本,或许能更深入地解读其审美内涵。金庸武侠小说文本体现了金庸独特的思维模式,突现了其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尤其是在对读者接受心理的把握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双重视野,正是这种双重视野与读者的“成见”和当下“视界”达成了广泛的融合。而这正是金庸热产生的根源,也是其广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剑仙型武侠小说或剑仙神魔型武侠小说中,剑术、仙气、魔气是主要的,“内功”只是造成高明剑术、造就剑仙、魔头的根基;而到了金庸笔下,“内功”本身就变成了剑仙或魔头的直接本领,“内功”成了金庸作为“新到仙派”的最本质特征,也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最大卖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相关的历史与道教文献,结合金庸武侠小说的具体作品,在宋金时期全真教初传时期的背景下,对其小说中所描写的全真七子之首马钰以及全真教的主要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与历史上相同的人与事件相比,其核心内容是真实的。同时金庸先生在抓住了历史事实和主要人物精髓的基础上,强化武侠小说需要"热闹"的特点,也为了适应报纸连载时每期都要有精彩之处的需要,在必要之处进行了一定的虚构,"让丰富的想像和尽可能完美的情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金庸武侠小说一直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文学载体,本文从传统道家思想入手,论述金庸武侠小说中蕴含的道家文化。  相似文献   

20.
结合相关的历史与宗教文献,在宋金时期全真教初传时期的背景下,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的具体作品,其小 说中所描写的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全真七子之首马钰与历史上相同的人与事件相比,其核心内容是真实的。同时 金庸先生在抓住了历史事实和主要人物精髓的基础上,强化武侠小说需要"热闹"的特点,也为了适应报纸连载时 每期都要有精彩之处的需要,在必要之处进行了一定的虚构,"让丰富的想像和尽可能完美的情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