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伯纳是鲁迅会见过的有世界声誉的大剧作家。由于旧中国反动当局的腐败和对文化事业的摧残,当时中外文化交往濒于断绝,加上鲁迅长期处于被迫害的境地,所以虽然他生前就已是闻名世界的大作家,但会见的外国作家却屈指可数:除了日本文艺界若干人士、旅居我国的美国进步作家斯沫特莱、斯诺等人外,北京时期似乎只有爱罗先珂,而上海十年就只有萧伯纳了。一萧伯纳(1856—1950)是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剧作家,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前半期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优秀的讽刺艺术大师。萧伯纳的名字在旧中国的文化界并不陌生,早在“五四”时期就被介绍到我国来了,著名的《新青年》杂志出过萧伯纳专号,译载了他的剧作。萧伯纳作品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辛辣的讽刺,曾给鲁迅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期间,萧伯纳等人联名公开发表宣言,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这使鲁迅对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萧伯纳是有别于英国巡捕商人  相似文献   

2.
萧伯纳在其很多作品中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宣传社会主义,鼓吹超人思想.在<孤僻的社会主义者>等作品中,他表达了对于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及其议会选举制度、劳工大众愚昧的批判,阐述了其超人思想及其在两性关系上的意念.  相似文献   

3.
梅瑞狄斯、萧伯纳和巴里是明显影响了丁西林喜剧创作的3位英国作家。梅瑞狄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的理性品格上;萧伯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的语言艺术方面;巴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丁西林喜剧虚实相生的特征当中。正是在这些英国作家的启发之下,丁西林终于在时代精神、社会意识、理性色彩和艺术语言这四者之间找到了个性化的契合点,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和作家,他是近代最早被介绍到中国、对中国文学影响最深远的外国作家之一。莎士比亚作品对我国的文学评论、现代戏剧和新诗均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萧伯纳在剧本《芭芭拉少校》与《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清晰地表达了他的社会观。他憎恨贫穷,认为贫穷是罪恶之源,而社会是贫穷之根。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英国,金钱是万能的。他痛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并认为英国在战争中同样也是非正义的。在访问苏联之后,他赞同暴力革命改造社会。他认为英国政府低能且无道德原则,资本家寡廉鲜耻,惟利是图。该文探索了萧伯纳的社会现在以上二部剧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以反抗传统文化始,以回归传统文化终.他冲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成为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理论进行创作的作家,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作出了贡献.然而,他的反叛是一种并不彻底的反叛,他的回归也是一种被迫的回归.施蛰存的小说创作从反叛到回归的路,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小说实验的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7.
凡人的自信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应邀到俄国访问。有一天,他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可爱的小女孩,一时兴起,便高兴地与她玩起游戏。分手时,萧伯纳得意地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耍的是世界上鼎鼎有名的萧伯纳。"谁知小女孩望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耍的是小女孩安妮。"这个回答使萧伯纳大吃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  相似文献   

8.
哈罗德.品特是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用特有的、破碎平凡的品特式戏剧语言成功地使戏剧回归到它的基本元素,展现了封闭空间中人物间不可知的对话,发现了在日常闲聊下的深刻,揭示了荒诞生活中异化的现代心理,并为戏剧的语言革新开辟了先河。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亲和力?————王尔德读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汉学家瞿理思1889年发表了他翻译的《庄子》,而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很快在1890年就发表了长篇书评,把庄子的道家思想阐释为反对一切政府管理、争取个人自由的哲学。这正是王尔德自己所理解的费边社会主义,即认为艺术应该是超越政治和伦理的唯美主义思想;这是一种近于无政府主义的思想,主张一切任其自然。王尔德这一思想与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有一种不期而至的契合。虽然王尔德不懂中文,对道家思想也没有研究,但凭着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敏感,他对庄子的评论不无深刻之处。由于现代王尔德研究往往不关注这篇书评,而王尔德选本也通常不收录这篇书评,因此,在审视西方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的关系时探讨王尔德对《庄子》译本的评论,自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面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对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影响.道家学说是一门充满生态智慧的自然学说和社会学说.毛姆在《面纱》中对道家思想的生态智慧所做的理解和阐释,折射出毛姆是一个蕴含生态思想的作家,他渴望并追求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片山潜(1859年—1933年),是日本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是日本共产党的创始人,是日本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早的宣传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的活动家。他出身于贫农家庭,由于贫穷,1881年流浪到东京,当印刷工。1884年11月,赴美半工半读,在耶鲁大学神学部学习。1895年毕业。他在留美学习期间,观察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运动和社会问题。1894年春,他徒步旅行英国,实地考察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状况,撰写了《英国今日的社会》一书。  相似文献   

12.
论劳伦斯对现代英国社会的道德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劳伦斯是20世纪初英国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以呼唤自然人性为主题.在作品中,他通过对人性受压抑、被异化现象的描写,批判和揭露了英国现代社会的弊端,并从工业文明、教育体制、传统宗教等方面,对英国社会世俗的道德传统提出了质疑.他竭力呼唤的是一种真实的、尊重人的、以人为本的理想道德.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12,(7):11
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人不承认,在现代中国,没有另一个作家能够像鲁迅那样深刻地反映旧中国农村的生活的了。鲁迅以后出现的许多作家,即使是社会主义作家,即使他们在描写农村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前期的鲁迅更鲜明,但他们对被压迫农民所受的痛苦理解的深度,终究很难超越鲁迅。这里说明鲁迅之所以成为现代中国的伟大作家,不只决定于他对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吸收、继承,而且也决定  相似文献   

15.
周同宾是河南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四十多年的散文创作经历了由"写诗"到"写实"最终到"写史"三个阶段.作家不同阶段创作思想的变化,既有时代思潮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也有作家对创作个性化的自觉追求.周同宾创作思想的演变和他在创作实践中的得失在河南作家中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19世纪末著名的作家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在其小说<乌有乡消息>中表达了非常丰富的生态社会主义构想.他揭示了生态破坏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私有财产制和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生态恶化、人性扭曲的根源.只有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莫里斯对今天的生态社会主义学说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也颇具启发意义.但他的思想中空想色彩过于浓厚,距离现实实践太遥远,最终不免陷入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视野中的卡夫卡及其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艳兵 《东方论坛》2006,(1):26-31,44
卡夫卡无疑是一个西方作家,但他对东方文化,譬如日本艺术、印度宗教,尤其是中国文化却情有独钟,他阅读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已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卡夫卡是一个犹太人,但他一直生活在基督徒中间,他不信犹太教,但对基督教思想却有着深刻的体悟和亲和性;他是一个接受德语教育并用德语写作的作家,尽管他对德语的掌握和运用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在德语中却始终感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他生活在绝大多数人说捷克语的欧洲城市布拉格,他在家里经常使用捷克语,他还学过英语、法语、意大利和意第绪语,他渴望在犹太语中找到自己的家,但他最终却未能如愿。全部的文化冲突几乎总是以语言为依托的,卡夫卡由于如此深刻地体悟了语言的冲突和困境,因此,他对文化冲突的描述和表现总是和语言问题连在一起,而这又使得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非常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改革开放为标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经历了被动参与半个国际社会的奠基准备时期到主动全面参与并融入整个世界的开拓创新时期。回顾这一艰难历程,我们认识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国家建设中必须适时把脉到时代的变化与走向,并依此反思过时与不合理的因素,适时调整对内对外战略选择,将国家建设带出狭隘思想理念的樊篱,最终实现对国家利益的务实追求和对外战略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王馨娜 《社区》2011,(27):12-15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惜的事。”对老年人而言.随着岁月增长.日子过得更充实,且懂得享受生活乐趣。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大体经过三个时期:(1)人民公社时期泛政治化的具有空 想色彩的“社会主义”思想。(2)改革开放初期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家致富”的“现代 小农”思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每一个时期的主流思想都具有对中国传统 社会思想涤荡的一面,又具有“回归”传统的一面,演绎着中国农村社会艰难而沉重的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