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研究长久以来忽视了翻译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译者。最近几年,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不少学者对译者主体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主要是从阐释学的角度研究的,指出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本文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认为译者主体性还体现在文本的选择、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确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外宣翻译中译者发挥主体性,以实现目的语读者对原文以及原文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理解的目的;但其主体性的发挥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译者的主体性是如何在翻译材料的选择和翻译过程中得到体现的.译者的主体性既有其独立性又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译者要适度发挥其主体性,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3.
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角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这对译学研究具有一定建构意义."理解的历史性"让我们看到了翻译活动的创造性特质,"期待视野"使译者对翻译策略有多元选择,凸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介入;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译者的主体性不是孤立的"占有性"独白,它应体现在与原作者及的语读者共存的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4.
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前提下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从哲学角度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这对译学研究具有一定建构意义。“理解的历史性”让我们看到了翻译活动的创造性特质,“期待视野”使译者对翻译策略有多元选择,凸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介入;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译者的主体性不是孤立的“占有性”独白,它应体现在与原作者及的语读者共存的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5.
译者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往往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视角来关注和考察《浮生六记》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译者主体性是如何通过对于译本的选择来体现,并影响译者翻译的目的以及翻译策略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斯坦纳基于阐释学提出的翻译过程四步骤,为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提供了一个角度。以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以杨、霍《红楼梦》两英译本为例,解读译者在翻译过程的四步骤中主体性的抑制和张扬,重点探讨译者主体性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译者主动性的发挥贯穿着翻译过程的各个阶段,杨译以源语文化为中心,是对主体性的抑制;霍译选择向译语文化靠拢,是对主体性的张扬。由此可见,基于阐释学的翻译过程四步骤对于译者主体性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译者应根据自身知识构成和双语能力,灵活选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合理、能动地发挥其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从介绍鲁迅对译者的形象比拟入手,指出译者是介于忠诚和叛逆之间,译者主体性肯定会介入翻译过程中,但又受到来自自身和社会等条件的制约.在翻译研究中我们既不能忽略译者主体性,应看到译者主体性介入翻译过程的影响,还必须清醒意识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对主体性发挥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翻译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而又结论未定的问题。翻译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翻译中对译者的态度、对译者身份的界定以及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也不尽相同。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化转向给译者研究以及译者主体研究带来了新的局面。本文拟就翻译中译者地位和主体性研究作一历史回顾,以此探讨译者在翻译发展和翻译理论演变过程中的身份变化和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译者主体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持并认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进行适度的叛逆性.由于重构的译文是基于译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及译者对原文自我理解,因此重构的译文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及开放性.本文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译者的主体创造性相结合,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探究,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过程及局限性,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法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法律翻译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法律法规过程中一般都处于"隐身"的地位,其主体性甚少有人提及。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译者在法律翻译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行探讨,认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是法律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目的论视角,以《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的卢秋莹汉译本《我就是要挑战这世界》为例,在阐释翻译目的与译者主体性之间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探讨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重点研究译者如何应用归化策略以及转译、措辞、句式结构调整和虚词具体化等翻译方法,分析译者对源文本的解读和对译本的加工,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的需求,积极发挥主体性,翻译出优秀的译本,彰显译者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讨翻译过程的复杂性和译者在每一个环节的主体性体现,论述了译者的主体性在多元文化系统内运作所具有的文化主动性和制约性,并从译者主体性定义出发对译者的文化主体性和制约性加以详细的阐释,最后通过列举实例并结合理论分析,从主客体两方面入手讨论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主体性和制约性。  相似文献   

13.
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对该主题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译者主体性在林语堂自译本《啼笑皆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警醒国人的翻译目的和中国传统文化取向决定了林语堂必然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其审美观促使他进行了创造性翻译。文章结合典型例句对其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对外新闻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外交流和宣传的重要工具,国内新闻的英语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决定新闻翻译质量的直接因素是译者。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目前对外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外宣译者在新闻翻译中应当发挥的主体性作用,使对外新闻翻译能够做到既准确传达又让国外受众喜闻乐见一  相似文献   

16.
为弥补关联翻译观与生态翻译观对比研究的空缺,从译者主体性角度阐释了译者在两种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在关联翻译观视阈下,为了寻找最佳关联,译者需要发挥主体性;在生态翻译观视阈下,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译者要发挥主体性进行多维度的选择与适应。研究发现:在关联翻译观和生态翻译观视阈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都会受到限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态翻译观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限制因素要比关联翻译观视域下的限制因素更加宽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阐释学角度分析了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指出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现状同时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指出译者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受到原著,译者的读者意识,双语能力及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国内译者主体性研究过分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由此造成对主体性内涵的认识误区。以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体性思想为理论指导,尝试对译者的社会性与历史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介入进行描述,以期为译者的主体性内涵提供补充,并消解当前研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9.
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在传统的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观是流行于西方的一派新理论,它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对该主题的独到主张与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翻译主体间性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过多关注,导致了对作者主体性和读者主体性研究的缺乏。结合翻译主体间性,通过对比分析《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深入探究作者和译者之间以及译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在《论读书》两个中译本产生过程中,影响翻译主体间性的主要因素是原作者的写作风格、译者个人经历和语言能力以及目的语读者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