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字理教学是一种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 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识记汉字的形义, 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用得准。  相似文献   

2.
汉字识记是汉语学习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和掌握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信息处理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汉字与日语音读汉字读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音读汉字是以汉语汉字原来在古汉语中的读音为基础受日语音韵影响而形成的。利用古汉语音韵学的知识 ,结合地区方言对日语音读汉字从声调、声母、韵母上进行论证、比较 ,将起到提高识记日语音读汉字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六书"理论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而非造字法。"六书说"依据小篆分析汉字结构,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许慎用它分析汉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分别提出"三书说"理论,对传统"六书"有所突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本文以时间为纲,对相关理论家主要观点做出阐释,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汉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汉字之所以不容易被外国学生所掌握,主要是因为它字形复杂,笔画繁多。以"六书"理论中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四种造字法作为理论依据,结合目前汉字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六书"理论应用于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的必要性,同时总结了该理论应用时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式,使得对外汉字教学能够有效利用"六书"理论,使外国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清楚识字,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真正达到汉字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上溯字源、分析汉字的造字法,从教学的角度看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乏,有些汉字的构造方式难以弄清,再加上古代汉字隶变、现代汉字简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汉字造字法的分析就难免出现一些穿凿附会的说解.关于"萨"字的构造,笔者就从可以找到的书籍中发现了几种相互矛盾且难以成立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是:“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伴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整体识记”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肩负着“识字提速”的重任。“整体识记”即把汉字当作一个整体,不要求对字形做过细的分析,通过各种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从而实现对字形的整体记忆。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整体识记”在追求识字“量”与“速”提升的同时,识字的“质’,却有所降低。笔者曾对一、二年级学生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较多地出现形近字混淆,识记出错等现象。例如:把“陪”认成“部”,把“晴’’认成“睛”,“喝”认成“渴”,把“初”中的“衤”写成“礻”等这些情况比比皆是,况且出错的频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8.
女人作为人的一个性别归类,和"女"字作为一个符号所表达的内涵,为我们证明了一个事实:在《说文解字》时代,女人仍然更多的是一种物品,是一种被男人审视和把玩的物品.但更重要的是它证明,创造汉字,或者更准确地说,当汉字发展到《说文解字》时代,女人失去了(或者就从来未曾拥有过)对汉字的驾驭和控制.汉字被男性化了.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名及标示地名的地图、路牌、站牌和交通路线图,是来华学习者最容易接触的语言景观,并且蕴含着城市地形地貌和人文发展的丰富信息。以地名用字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拓展内容,不仅是汉语教学与当地文化传播相融合的一个理想切入点,也便于引导来华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汉字、识记汉字和使用汉字。城市地名用字字形规范、形义联系理据比较透明、汉字重复率高;通名用字往往标示类别,而且语义层级分明,构词能力强;专名用字往往优先选用通用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0.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借助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利用汉字构形的理据,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构形原理从而大量地消灭错别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学术界掀起了探索汉字起源问题的热潮,在汉字起源研究领域,争论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即汉字起源时间以及汉字起源的渊源物问题,汉字起源时间有八千年说、六七千年说、四千年说等三种观点;在汉字起源的渊源物上有一元论、两元论和三元论等观点。另外,目前,在汉字起源问题的研究方法方面出现了新的倾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安子介先生的汉字研究成果在当代较为突出.他据形解义,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很多汉字进行了饶有趣味的说解,其影响颇大.特别是安先生把90%的汉字纳入会意系统,对汉字的构造原理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新义.但安先生在一些汉字的释义上,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不讲或基本上否定<说文>"六书",对"从某某声"从某从某某亦声"从某从某"缺乏具体分析,不利于真正解开汉字之谜.评析安子介先生汉字分析的得与失,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新 《山西老年》2010,(3):64-64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文《"年度汉字"成为新的流行》说,近年来,东亚汉字文化圈流行在岁末选举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说汉字"一"的丰富多彩的词义和词性的灵活运用,以它的丰富文化底蕴表明汉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悠久文化的根,证明汉字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一种“复脑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识字教学我们缺少一些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中一些识字方法,虽然对科学识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这些识字方法又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建构起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从汉字本身的识记规律出发,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对识字量、字种、字序上做出科学的定位,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字理是汉字造字的理据或造字的原意。构成汉字的笔画和偏旁不是随意的,而有其内在的道理和根据,传统的“六书”就是揭示字理的学说。揭示字理,是对汉字有深度的信息加工,往往有助于识记其音形义,提高识字效率,因而它是识字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字理,与溯源往往不可分割,这是因为由于社会牛活和汉字形体的变化,相当多的汉字字理已经淡化。  相似文献   

17.
汉字起源问题牵涉到汉字产生的时间,起源于何种记事方法。目前关于汉字的起源,学术界存在时、物两方面的分歧,焦点集中在对汉字性质的理解和对原始陶器刻符的认识上。在汉字产生的时间上,有三千多年说、四千多年说、六七千年说和八千年说;在汉字起源的渊源物上有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  相似文献   

18.
"亦声字"是汉字体系中具有重要认识价值的结构类型之一.亦声字概念肇端于<说文>,但<说文>未能对小篆体系的亦声字进行穷尽性的标注说明.以<说文>所录"重文"为考察对象,认定"重文"中的亦声字54个,归纳<说文>亦声字的构成方式:静态分析可得两种,即加注偏旁和改换偏旁;动态分析可概括为一种,即加注形旁;具体包括:独体字加注形符、会意字加注形符、形声字加注形符.  相似文献   

19.
再论汉字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汉字的性质,近百年来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的观点有:象形文字说,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形音文字说,音节文字说,表音文字说等。从单个文字的形、音、意来考察汉字,汉字应是字、词一体的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20.
《说文》中从"■"的字共有9个,大部分是用"省声"来注音的。这种方式不仅起注音作用,还反映了汉字读音变化。从字义上分析,《说文》对几个省声字的归类,既有一定的道理,又存在不足之处。《说文》中会意字有"寒"和"塞",二者来源不同,所从"■"的古文字字形不同,意义有别,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其中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