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传播效果的研究是大众传媒的研究重点。微博把关效果是指通过把关行为或把关机制作用后的自媒体舆论传播对受众所起的社会效果。根据效果研究中的时间维度视角,微博舆论传播中的把关效果可以分为短时效果的"螺旋效应"、中期效果的议程"集聚效应"、长时效果的"涵化效应",分别对应传播学效果理论中的"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论"和"涵化理论",由此可以展开对微博舆论传播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孙曙峦 《社区》2012,(13):5
80后小夫妻网友"糖包包"和老公是不折不扣的"微博控",他们每天只要一有空就拿着手机刷微博。晚上回家哄宝宝睡着,两口子还要刷一会儿微博才去睡觉……可是这两天,"糖包包"突然意识到,好像除了上网刷微博,他们两口子之间几乎没什么多余的话好说。"看来,这微博都快成了我俩的‘小三’了。""糖包包"当机立断,拟定了一份"家庭微博公约",以后回家坚决不做"微博控"。(《扬子晚报》5月16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微时代"已然到来,并且开始逐步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程教学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不断合理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保证和促进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信息碎片化是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场域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的碎片化容易在公众中激发出刻板印象效应,造成信息的误读。通过对"罗尔事件"的网络民族志考察,还原事件主角罗尔"重男轻女"公众形象的建构过程,指出信息误读背后既有信息不足的原因,也有情绪化的非理性因素,同时也有某种基于微博、微信运营的市场理性,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微传播场域复杂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微博中进行公共议题的讨论是民众观点表达的有效渠道,促进社会民主、公平、公正,体现微博作为公共平台的特质。然而,通过对热门微博的实证研究发现,微博对公共议题的讨论呈现出"分散"和"短暂"的特点:网民的注意力既被各种议题不等量地切割,又总是"喜新厌旧"且"浅尝辄止"。此外,微博对公共议题的关注集中于公权力监督等领域,具有"报忧不报喜"的倾向;同时,旁观者对公共议题的关注,放大了微博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进行信息共享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这种新型传播媒介正改变着大学生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等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观甚至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同时也因为其便捷性、交互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将成为今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微博"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承载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运用好微博这个平台,及时了解当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全民微博"时代的到来,微博对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信息传播源、信息接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5W角度分析微博的传播特征。作为官员腐败的"曝光机"、民众微言的"呼吸机"、社会进步的"永动机"[1],微博具有正面的政治功能。从微博具有的"螺旋效应"、"集群效应"、"涵化效应"三个维度,辩证性地分析了微博对政治产生的隐患,并探索性地提出规避微博对政治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微博是近年来网络传媒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项网络应用。随着用户数和使用率的不断增高,微博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表达意愿、分享心情的工具,它正在向越来越多的领域渗透,发挥着比信息分享、传播与获取更多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微博因其低门槛、易操作的特性,在学生中广受欢迎。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博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高校思想政治课"微博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构建高校思想政治课"微博课堂"网络互动平台,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开辟思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交往提供了便利。作为使用新媒体比较普遍的大学生,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趋利避害是"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一个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为适应形势的需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必须具备六种意识,成为"六型"干部;必须处理好六对关系.同时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王姗姗  任芊  王洋 《社区》2011,(7):57
兔年春节,彭高峰或许是最幸福的一个人。2月8日,他终于找回了被拐3年的儿子彭文乐。"是我们的孩儿,是我们的孩儿。"彭高峰流着眼泪给家里打电话,不停地重复这句话。近日,知名学者于建嵘开设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颇受关注。一时间,"微博打拐"成为舆论焦点。相比中国,国外在打击人口拐卖上采取怎样的措施呢?他们在保护妇女儿童方面都有哪些妙招?  相似文献   

13.
在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同时,"新师范"的实质态势也影响着教师教育的地方性。研究表明,"新师范"背景下教师教育地方性的实践,不仅在资源层面上存在着"失衡的资源配置",也面临着协同与监测层面的机制挤压。同时,教师教育地方性的发展在归属与情怀层面仍被漠视和淡化。优化各种资源的配置,统筹各方机构的力量,培养教师的归属与情怀,是"新师范"发挥有效性及规避消极效应的必须之策。  相似文献   

14.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是新媒体发展的新阶段。高校辅导员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契合了"微时代"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特点,但存在着教育主管部门缺少战略部署、高校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辅导员自身局限等现实困境。将高校辅导员塑造为"网络意见领袖",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因势而谋、高校应势而动、高校辅导员顺势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微博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程度的普及,促使自媒体成"微时代"变化的趋势,对各基层信息交流有着很大影响。就大学生而言,"微时代"可以让他们对各类资讯进行获取,对生活情节进行记录,对主观情绪实施网络化的抒发,同时也对信息开展多元化的交流,参与至重大事件讨论热潮中。"微时代"对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着多样化影响,对学校教育工作产生比较强烈的冲击。为此,高校应针对该种时代趋势制定强化核心价值观效果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和爱国情怀,提升核心价值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典型”教育是我国行政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正效应不容忽视:促使官员“敢为”、“不敢为”,对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良性的辐射效应。然而,只强调“典型”教育引发了行政伦理评价标准的错位、“德行有用”价值理念的扭曲、官员道德选择的误区等。这一系列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寻求“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平衡:既要坚持不懈地抓“典型”教育,同时又要适应时代要求,树立“道德人”与“经济人”联体的公仆观。  相似文献   

17.
翟勇 《社区》2013,(3):25
我是2008年2月调到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的。刚到社区工作不久,我走访辖区16个小区,发现转一圈要半天时间,我一边走一边想,社区这么大,居民这么多,如何跟这些居民交上朋友,唠上嗑,为他们服好务呢?正在琢磨之时,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利用微博和大家联系起来?说干就干,我当即开通了"牵手树木岭"这个微博,从此,社区与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必须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必须对他们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不清、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偏弱等诸多问题。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准确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全方位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活动是由"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决定的,是"两课"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重大转变.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从而使他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它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强化"两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两课"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保证"两课"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圆满达到,是深化"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微博中不断出现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些事件借助微博平台不断扩散和发展,最终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力,引发"蝴蝶效应"。针对这一现象,以"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为例,运用传播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微博舆论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因、"蝴蝶效应"所需要的变量以及在微博语境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