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世纪末,爵士乐在美国兴起,受到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爵士乐,深受其影响.从爵士乐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爵士乐对埃利森创作的影响,并深入探寻爵士乐所传达出的融合思想在埃利森的两部重要小说《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体现,对研究埃利森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莫里森的第七部小说《宠儿》讲述了南方重建时期,已成为自由人的黑奴重建自我身份的故事。黑人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和重要文化密码——“召唤应答”,作为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召唤应答",踏上了一条回归自我,捍卫黑人主体性和尊严的道路;而小说作者则借助于同样的文化密码,开始了她回归非洲传统文化的征程。无论是在语言运用上还是在叙事技巧上,我们都可以从《宠儿》中看到莫里森与黑人本土文化的契合点,而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更是植入了她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3.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这篇小说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黑人母亲、小女儿麦吉和大女儿迪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三位女性人物和作者所采用的意象,显示作者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其对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的探索和对黑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非裔美国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在长篇小说《六月庆典》中,一方面塑造了黑人牧师希克曼对求真、求善、求圣的黑人伦理的坚守;另一方面塑造了希克曼收养的白人小男孩布里斯挣扎于黑人伦理与白人伦理之间,最终以白人伦理定位人生,成为参议员,却被私生子刺杀.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分析二位主人公最终的伦理选择,再现历史语境下黑人伦理不被认同的伦理图景,藉此揭示小说中折射出的埃里森的黑人伦理欲求.  相似文献   

5.
卡里尔·菲利普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落雪中》讲述了生活在英国的加勒比海裔黑人移民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对文化身份和家园的追寻。小说不仅再现了黑人移民面临的文化困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对流散族群如何才能保持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分析小说中黑人移民及其后代所面临的失落感和文化上的无归属感,揭示黑人移民只有通过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成功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6.
在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心灵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异化扭曲,发生了审美危机。同时,小说揭示了黑人民族只有保留住黑人文化,才能在两种文化的对撞中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7.
《林顿山》和《乐园》分别是当代美国非裔女作家格洛丽亚·内勒与托妮·莫里森的名作,两部小说分别刻画了非裔美国人追寻理想家园的两次重要实践——《林顿山》里的黑人中产阶级社区林顿山和《乐园》中的黑人小镇鲁比镇的建立。两次实践虽然均以失败告终,但是两部作品结尾都洋溢着浓郁的希望,契合了"寻乐园、失乐园和最终救赎"的原型主题。这一神话原型的潜在运用,表达了两位黑人女作家思想上的一致性与连贯性,体现了她们对黑人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强烈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小说家厄内斯特·盖恩斯的代表作《简·皮特曼小姐自传》(1971)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国内足够的关注。作为一篇黑人文学作品,该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蕴涵着丰富的黑人口述传统,本文通过对召唤-回应话语模式的梳理,探讨召唤一回应模式在该小说的运用,特别是盖恩斯对黑人文化传统的再现以及小说独特的结构特色与魅力。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黑人女性一直是其作品关注的焦点。小说《秀拉》展示了黑人女性寻找独立自我的过程,往往被看作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文本。通过对小说中"小鸡"死亡事件的分析,揭示"游戏——偶然死亡——葬礼"这一表层结构背后所隐藏的"结拜——蓄意谋杀——庆典"的象征结构,从而昭示小说的女性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一部家史小说。小说在追溯家族七代黑人曲折命运的过程中,清晰折射出黑人祖先身上不同的文化身份。通过对黑人家族三个典型人物文化认同的分析来探析黑人文化身份的嬗变与重建过程,这将对文化大融合背景下的少数边缘人群寻找精神归宿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国内外评论界已从种族文化、女性意识和叙事策略等角度对该作进行分析,但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神话因素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采用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从该小说的叙事结构、复活主题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解读小说中的神话原型及其社会功能,从而进一步挖掘该小说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的神话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运用神话构建小说人物、事件及主题,揭示美国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弱势文化的侵蚀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的迷失——对白人价值标准的内化和对黑人身份的放弃,引发对美国黑人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野兽逻辑》是山田咏美创作的一部颇具后现代主义特色的作品。小说以栖息在女主人公茉莉血液中"动物"的视觉,讲述了人类文明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作者在创作中运用戏仿、多元化、平行结构等后现代叙事方式,对男人、女人、白人、黑人等多种文化符号进行反思和重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族裔关系、同性恋、艾滋病、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作者在深入研读《西游记》文本及《性命圭旨》一书的基础上,发现二者的主题和结构竟然完全吻合,后者是前者的文化原型,前者是后者的艺术体现。《西游记》的作者所要表现的是阴阳五行、金丹大道、三教合一、实现人生等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西游记》不是一部神魔小说,而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化小说。《性命圭旨》与《西游记》如出一辙,可以推断这两部书的作者很可能同出于安徽歙县唐太史之手,而不是吴承恩所著。  相似文献   

15.
佩科拉悲剧探源--评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所反映的种族歧视问题,阐明白人的主流文化是如何压抑、摧残黑人女孩的,揭示小说作者向自己同胞传达的信息对压迫要反抗、要斗争.  相似文献   

16.
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苦难与自找解放一直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TomMorriso)关注的焦点,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题。(秀拉》(Sula)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本文将主要从象征层面上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再现莫里森在该书中所描绘的本世纪20~4O年代,美国黑人女性追求、创建自我的历程。“黑人妇女确实存在着,她们的经历、文化,以及导致这一存在的残酷压迫制度都与白人的真实世界并存着……”①黑人女性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于社会长期种族与性别压迫才使她们迷失了’自我。而黑人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就必…  相似文献   

17.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在其迄今为止发表的11部小说中,黑人女性是贯穿其中的主角,是作家始终关注的对象.对莫里森作品的解读需要关照其独特的三重文化身份:美国人、黑人、女人.身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作家,莫里森对西方经典了如指掌;身为黑人,莫里森对非洲文化传统秉承与热爱;身为女人,莫里森一直坚持女性立场.因此,在解读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时须掌握与《圣经》、非洲文化相关的知识并具有女性意识,三者的结合是解读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影响研究与互文性理论在批评实践中可以互为补充。鉴于目前对《紫颜色》和《他们眼望上苍》之间深层次的互文性研究不多,文章着重分析了这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及其相似性特征。这两部小说尽管在写作时间上相隔甚远,但都受到民间故事叙事模式和黑人民俗文化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黑人性,并充分展示了黑人优秀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梅丽迪恩》中再现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原貌,在反映社会变革的同时记述了主人公梅丽迪恩的成长经历。从一个普通的黑人女孩到勇敢的妇女主义战士的成长过程中,小说不断体现着作者后期所提出的妇女主义主张:反种族主义、反性别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毫无疑问,《梅丽迪恩》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妇女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20.
《紫色》象征意义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境遇,展现了其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全面解读与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深入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