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军 《天府新论》2013,(6):158-160
金岳霖(1895-198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在20世纪30-40年代,他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其哲学体系包括本体论、知识论等。其哲学体系的特色主要在于,金岳霖有自觉而系统的方法论意识,比如逻辑分析方法就是他的主要的哲学方法论。他在清华哲学系的教学生涯就是以介绍和研究数理逻辑开始的。他运用这一方法建构了自己的庞大的知识论体系。对这一知识理论体系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那时的研究多从整体上着手研究他的《知识论》。邵明博士的《金岳霖的所与理论》却选取金岳霖知识理论体系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困难的所与理论来做研究。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较系统地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哲学家,其思想对后来哲学影响深远。然而柏拉图方法论的内容以及在对话中的前后发展,迄今仍然是异常困难的理论难题。本文试图从柏拉图对话中的方法论思想的前后发展看其理论内容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开端处最具方法论意义的代表,以其理性演绎的四条基本原则为方法论的前提,以直观推论的几何学方法为具体过程,有效论证了三大实体的存在,建构了西方哲学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几何学哲学体系,彰显了体系与方法的内在有机联系.深入思考理性演绎法在其思想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是研究笛卡尔思想、方法和体系统一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经指出,与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哲学也要随着科技革命和社会运动的时代性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态。哲学形态的改变不是自发地和自然地实现的,而是通过哲学家们的自觉研究和创造性探索活动而实现的。探索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形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重要历史责任。 哲学形态是哲学内容与哲学形式、哲学方法与哲学体系的有机统一。探索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形态,需要我们在多方面展开工作:一是研究新的唯物主义哲学方法,二是充实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内容,三是提炼新的唯物主义哲学规范,四是建构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在以上四个方面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更新,即从方法论上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积极成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三十年代的一批哲学家们所发明的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至今还是我国唯一的占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这一哲学体系,使之适应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对哲学的迫切需要,早已是时代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 在十七世纪欧洲大陆的哲学体系中,实体范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时,哲学家们都以回答什么是实体问题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对世界的实质作出哲学家自己的解释。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作为十七世纪尼德兰的杰出哲学家,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也首先研究了实体问题。实体学说是斯宾诺莎自然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和核心。他的认识论、心理学、伦理学和宗教无神论,甚至社会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 郭象(252-312年),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哲学家。他有一套精致的、思辩性很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就其认识论思想而言,涉及到了认识的本性及来源问题;世界的可知性问题;真理的标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成为郭象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一个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哲学家,不管他是否自觉,总有一个哲学体系。任何一个哲学体系,都为一系列范畴所组成。对这些范畴的规定,范畴之间的联系与转化,以及这些范畴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便构成一个哲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研究一个哲学家,不能认为只要按照既定的框框,寻章摘句,加以定性分析就行了,而应首先着力于抓住他的哲学体系,否则,便很难准确把握他的哲学本质。这是近年来一些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在研究实践中所得出的一个共同结论。我想对老子的研究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9.
论文提要 全文13000字,分四个部分。首先论述了宋明理学及其集大成者朱熹学说在本体论、认识论及修养论诸领域中的内在矛盾,接着层层分析了王阳明思想体系中哲学思想与封建道德属性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一矛盾在他的体系的每个环节上的具体表现,指出集“思想敏锐的哲学家“与”狂热的封建卫道士”于一身的王阳明如何无法消除其学说中的矛盾现象。最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史研究自胡适开创以来。成为哲学家们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基础,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冯契对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新定义中国哲学吏。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建立起了独具个性的中国哲学史观。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是从儒学所习染的霸术的思想方法入手的。霸术是从一定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对象性研究而获得的各种知识和技术。王阳明认为,霸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顺其思路发展不知返,就会忽视人的因素,造成对人性全面发展的反制和损害。儒学既然采取霸术的思想方法,其关于礼教的知识也有同样的后果。由此,王阳明提出了自己关于思想的观点,并批判了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的知识论是如何造成对思想的僭越的。王阳明对儒学的批判,就是要从知识性学问的局限中实行超越,回归到没有现成知识却无所不知的心灵本性,即思想自身。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是明代大思想家,宋明理学中心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批判朱熹理学思想过程中,创立了“良知”说,即以“良知”为本,倡鸟语花香、山川水流及其宇宙万物皆由吾心之良知中出,从而既冲破了朱熹理学的束缚,又克服了陆九渊一切唯“心”心学的不彻底性,彻底完成了心学体系.“良知”说也即是王阳明哲学体系的核心.王阳明以“良知”为本的心学思想固然是理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但另方面也与佛学特别是禅宗思想影响分不开.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自幼笃志二氏”,认为“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有毫厘之间”.(《传习录上》)所以,他的“良知”说实际上与禅宗的“本心”论思想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哲学也在进行着痛苦而又意义深远的蜕变,而促成这一蜕变的工具就是自西方引入的现代化成果--科学和逻辑方法,当时的哲学家都纷纷利用这一工具,致力于重释中国哲学和重构哲学体系的工作.冯友兰无疑是赋予中国哲学以现代化形态的一个成功个案,这个成功离不开他的哲学方法论,是冯友兰在学习现代方法(特别是逻辑分析方法)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诸多哲学家建构形上学的合理因素,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哲学史"作为一个学科,本身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哲学家构建自己哲学体系的本土思想资源的精神谱系,是在现代性问题与启蒙视域下构建出来,是现代性学问建制与本土思想资料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贺麟以斯宾诺莎哲学融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轨迹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认为斯氏《致知篇》的全部宗旨合于王阳明的致良知,把西方理性主义的认知方法与中国“能近取譬”的伦理方法相结合。2.吸收斯氏之身心平行论,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命题阐发出一种新知行合一论。3.用朱熹的理观法解释斯氏之“从永恒的范型下观认事物”,即在物中直观到此物的理念、此物的本质以及此物与宇宙大全的关系。4.重视吸收数学方法与逻辑演绎,其最擅长是“绎理”方法即得自于斯氏“据界说以思想”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编辑学方法论研究的滞后导致了编辑学研究不能深入进行.著名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已经对国际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尚未引起国内编辑学界的关注.借鉴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可以对我国的编辑学理论进行更理性、客观的分析与评价,重构编辑学学科体系.编辑学的"硬核"--文本是可以被评判(包括对真实客观性和创新性进行评判)、加工、传播的,可以据此提出编辑学的"保护带"和"解题方法".编辑学方法论的研究应该遵循"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将其放到人类文化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心学体系的魅力和灵魂正是其对心理暗示的应用,它一反朱熹“格物穷理”的方法,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构建他的“心为本体”的哲学理论,企图从根本上变道德修为的外在强加为内在的心理自觉,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心理暗示在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具有方法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松涉,作为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创立自己"事的世界观"哲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深入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而且还兼容了现代自然科学和西方哲学的思想,尤其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分析.这集中体现在他在<海德格尔与物象化的谬误>一文中对海德格尔"上手状态(用在性)"的批判上,并以此贯穿其理论体系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6,(1):131-135
平田清明是日本战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注重回归马克思原初语境的研究方法,为日本学界带来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新风。他主张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认识,并关注到如"所有、交往、市民社会"等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时极为重要却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缺失的范畴"。平田从马克思原初语境考察论证的方法,不仅在哲学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亚洲社会的独特性认识,也为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敖运梅 《船山学刊》2011,(4):165-168
王阳明的诗歌创作与其心学思想是相呼应的,通过对其诗歌的剖析可以深入理解他的心学思想,借助诗歌这一载体,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中的“心”、“意”、“知”、“物”概念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其心学思想的递进过程正是其诗歌内容的表达向度。本文通过对其诗歌的独到分析,揭示王阳明哲学与文学、儒学与佛道思想的循环交汇与构架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