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时十四年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革命光辉的一页。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最后终归失败了。对于失败的原因,后人曾经作了种种有益的分析。然而有一点人们似尚注意不够,即存在于这次革命运动中的家族矛盾。我认为,这个不大为人们所重视的因素,恰恰是天国革命的严重隐患。 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 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0页)。当我们考察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时,必须认真地考察构成这种政治关系的社会生产关系。但是,任何事… 相似文献
2.
《北京社会科学》1990,(4)
<正> “自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毁圆明园后,中国业已醒来。”1885年曾纪泽:《中国先睡后醒论》今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之变”130周年。马克思在论及中国的命运与前途时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①两次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为一方的古老中华封建帝国与英、法、俄、美诸列强为一方的西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殊死决斗。马克思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国被迫脱离自给自足的孤立状态,以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形式归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的这场历史悲剧的本质和矛盾;也是中国近代化历史的本质和矛盾。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1840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作为这场历史悲剧的序幕。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如果把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仅仅局限于一个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一个历史年份(如1840年),势必无法包含近代历史序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意义。因为,近代中国历史虽然只有150年,但是它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所经历、发生的历史事变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多;由此而引起的古今中西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一系列碰撞、交错、融合更是纷繁复杂。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缓慢渐进的演变,是个艰难而又痛苦的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变中国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加工场所,使中国以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形式归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这是中国历史被动地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方面。与此同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潮流的冲击,使沉睡的中华民族初步觉醒起来,开始正视世界、正视自己,为了生存不得不变祖宗之法,以适应时代要求。这种觉醒既有被动的一面;也有主动的一面;既有一批知识分子,又有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基于此,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必须孕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必然是一个绵延的历史环节。诚然,一个历史因素并非一开始就有什么重要意义,不能要求一个东西一开始就发展得那么充分,因此,要影响一个时代,成为一个时代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成为一个历史时代开始的标志,更需要一个过程。纵观两次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化历程序幕中两个方面内容的地位,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近代历史虽由1840年鸦片战争揭幕;但它并不具有近代历史开端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意义。第二次鸦片战争遭受到远比第一次鸦片战争严重得多的打击与失败。它在清统治帝国内部;在中西关系;在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上都起了转折性的变化。应该将近代史的序幕,从1840年延续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1860年(甚至1875年的甲午战争)。简言之:“中国真正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意识都转入近代”②。实际上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才开始的。本文试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主观意识的震撼导致中西关系的变化为中心,展开论述,以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求得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李吉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3)
本文认为自建党至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的理论经历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内容的广泛性、结构的层次性、思路的独创性这样三大特性。文章并就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贫农问题、土地问题等诸方面的理论观点同当时共产国际、中国共广党其他领导人和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的有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历史考察,分析比较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共识和特点。论述了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农民革命理论在中国革命和他个人的历史发展中所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努力失败原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动态进程分析的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努力失败的原因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解释。文章认为,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社会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因其面临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这个总进程就表现为特点各不相同的若干个阶段。和其它一些国家现代化过程相比较,中国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现代化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一个特定阶段上,虽然阻碍现代化的因素不是单一的,但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大学张锡勤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以下简称《文化革命》)一书,最近已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过程中,如何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和正确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为我所用,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中国近代文化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张锡勤教授的《文化革命》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述、评价和总结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行为主体,是决定中国革命和现代化道路的决定性力量。近代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性,从革命的力量来说,中国革命是一场依靠农民的革命;从革命的组织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革命型政党的领导;从革命的方式来说,中国革命具有强大的动员型特征;从革命的历史逻辑来说,中国革命本身蕴含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新时期国家解决农民问题的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7.
8.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制度革命”,即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并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而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是一次“体制革命”,即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不合理体制。不少的同志以为,体制改革仅仅是制度的形式改变,仅仅是社会改良,是一种量变。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一个很长时间里,许多社会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9.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成功之作──《中国之路》评介里伦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唐德武、富亚洲、孙勇才、叶英男同志撰写的《中国之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一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翻开这本书,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中国革...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一篇讨论师生关系和为师之道的重要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八一三年)。这时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做司马,有个叫韦中立的人,写信请柳宗元做他的老师,柳宗元便回了他这封信。在此之前,韩愈写过《师说》,阐明了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这两篇书信,就当时盛行的耻于相师的社会时弊,尖锐地进行了揭露和针砭,尽管(尤其是韩愈)夹杂不少封建性的说教,但他们提出的这一重要问题,无疑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有益的,应当予以历史的肯定。 “四人帮”为其篡党夺权阴谋活动的需要,大搞古为“帮”用,人为地制造什么儒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西方哲学历来具有的两极对立思维方式,在康德“哥白尼式的变革”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克服,立体理性仍然落在观念实体的两极对立模式中。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是当前改革实践中巨大的、潜在的障碍。中国在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自觉的实践智慧,从人类实践活动自身的规定性出发去完成的辩证的综合,是哲学领域一场世纪之交的深刻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一幅被淹没的中国近代化蓝图──纪念辛亥革命团体光复会建立九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幅被淹没的中国近代化蓝图──纪念辛亥革命团体光复会建立九十周年胡国枢辛亥革命团体光复会建立前夜,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正是民族危机接踵而至,东狼西虎,南弓北矢,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的沉重时刻,也是睡狮初醒,古老的中华民族开始... 相似文献
13.
冯至是20年代即已成名的诗人,他曾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建国前,冯至出版过3个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昨日之歌授五四时期白话诗影响比较深,多以自由体出现,缺少锤炼的功夫,句子较散漫,在诗人的情感与表现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生涩的障碍。它反映着新诗初创时期,诗人们探索路上留下的稚拙的痕迹。不过,冯至毕竟有着独到的天才,没多久,就挣脱了他人所施的“影响的焦虑”,开始以独特的风格面貌出现于诗坛之上,《我是一条小河》、《在郊原》、《蛇》等的问世,标志着诗人走向成熟。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