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台湾吴秀玉的《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一书是在研究《歧路灯》方面带有总结性的学术专著。作者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并五次到李绿园生活过的许多地方逐一考察。书中对李绿园的生平、《歧路灯》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创作艺术给以全面论述,其中许多资料为首次披露。对《歧路灯》的修辞艺术分析得尤为独到,开辟了《歧路灯》流布和研究史这一新领域,对《歧路灯》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的评价比较公允和有较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程朱理学的图解——《歧路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在古典小说《歧路灯》的评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这是“一部被埋没了二百多年的优秀作品”,“清人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之外,又一巨著”;把该书1980年的校订出版,宣称为将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种评论是否能够成立?《歧路灯》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笔者不揣浅陋,略述一点不同的看法于后。 一 《歧路灯》在思想上宣传一套腐朽的儒家教条,提倡封建纲常名教、伦理道德。对此,大家似乎并无不同看法。但进一步研究,自孔、孟之后,随着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所谓儒家思想,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着的;在不同的时期,表现着相对不同的形式、特点和某些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恰当评价《歧路灯》对儒家教条的宣传,还必须对作品产生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文化思想状况及由此所决定的儒家思想的具体情况,做些历史的具体的分析。 《歧路灯》作于清代初叶。而清初开始,被清王朝极力提倡的儒家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在宋代形成的程朱理学。在整个清代,理学是官方哲学,康熙时即编辑了所谓“御制”的《朱子大全》,颁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的笛一道曙光,历代学者对其推崇备至,誉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但对其中表现出来的享乐思想却评价极低,认为是“没落阶级典型的腐朽哲学”,是“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时期的反映”(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4.
略论《歧路灯》中官吏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绿园在《歧路灯》中塑造的有名姓的人物有二百六十多个,反映了清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各式官吏形象就有三十多个,本文想从这些官吏形象的塑造方面探讨一下李绿园的政治理想、创作《歧路灯》的动机和《歧路灯》的官吏形象的认识价值以及比其他方面的人物来在艺术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成书于 18世纪后期的《歧路灯》是李绿园所著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尽管作者主观上要维护封建道德信条 ,但在客观上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从中可以看到商品经济对封建秩序的冲击 ,具体表现在对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力冲击 ,对贵族命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平顶山召开。会议从《歧路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教育思想与"教育小说"的类型定位、文化内涵、文艺美学、方言俚语、《歧路灯》的宣传与推广等角度对《歧路灯》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较高地评价了《歧路灯》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刘建华 《船山学刊》2009,(2):183-185
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歧路灯》以十八世纪的河南开封为背景。对清代中叶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习作了详细的描绘。本文试图通过《歧路灯》和清代其它小说中的“投词”、“家生子”等词语来考察、解读清代中叶的奴婢制度。  相似文献   

8.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较《史记硬为详细记录了西汉一代的社会发展变化及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其中的民族专传,在表现周边各少数民族生产劳动、政权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突出了在汉朝大一统政权之下,周边各少数民族交往、征战、逐渐融合的历史。作者班固作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生活在封建社会上升的东汉初年,其著书的思想离不开为封建地主皇朝服务的根本目的。封建正统史现在整部著作中贯穿始终,大到改朝换代,小到具体育词,都反映出作者生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汉代统治阶级与周边各…  相似文献   

9.
研究者普遍认为,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红楼梦》的结构艺术是高超的,可惜其完整结构已不复可睹,《歧路灯》的结构就成为最严密完善的了。现在一般同志都把《歧路灯》分成三大段,这未免粗略些,这种划分不能说明情节和主人公性格的发展,应该再作进一步划分。  相似文献   

10.
《歧路灯》自一九二七年北京朴社版问世以后,论者常常将它和同一时期写作的《儒林外史》与《红楼梦》相比较。郭绍虞先生认为《歧路灯》是一部“有价值的伟著”,“单从他文艺方面作一估量的标准,则《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朱自清先生断言:“单论结构,不独《儒林外史》不能和本书相比。就是《红楼梦》,也还较逊一筹”。蓝翎同志在分析《歧路灯》不受人重视的原因时指出:“平心而论,  相似文献   

11.
去年十二月间,我曾写过一篇《〈歧路灯〉初探》(发表在《安阳师专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谈了《歧路灯》的四个特点,前三个谈的是思想内容,第四点谈的是语言。这里,我想再就这部长篇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谈一些想法。 《歧路灯》的道学气味比较浓厚。这一点很明显,大家的意见也比较一致。我不打算在这方面多说什么,而是想着重从它的积极方面来谈谈这部长篇小说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杰 《兰州学刊》2010,(3):180-182
经典白话小说《歧路灯》在语言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使用了不少典雅蕴藉的文言词语。这也是校理《歧路灯》的一个难点。通行的栾星校注本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以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加以校核,考证“有余师”、“饱卿老拳”、“治县谱”、“寒唆”、“速化”等10个文言词语,对栾校本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的李绿园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被认为是“一部描写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歧路灯》描述的生活范围非常广泛,而其中有关戏曲的一些记载,则被认为是研究清初戏曲的珍贵史料。对此,不少人作过专门研究,但大多侧重于地方戏和戏剧团体的经营等方面,近读《歧路灯》,发现其庙戏以及其他与宗教演剧情况有关的材料亦非常丰富,且值得重视。 一、关于庙戏 庙戏是在宗教祭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也是一种带有祭祀娱神性质的宗教戏剧。《歧路灯》多次写到庙戏演出,如第四回:“王氏道:俺曲米街东头巫家,有个好闺女,他舅对我说,那遭山陕庙看戏,甬路西边一大片妇女,只显得巫家闺女人材出众,”第四十回:“即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兰州学刊》2007,(1):143-145,46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发展的高峰阶段,长期以来,论及清代长篇小说,常常以《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歧路灯》作为这一时期作品,名不见经传,虽为一部六十余万言的长篇小说,生成于《红楼梦》之前和《儒林外史》之后,但是,时至20世纪80年代初,《歧路灯》才得以大规模出版.此作品于两个世纪间被"悬置",抄本之多几于其他任何作品之上,流播空间狭小,始终走不出中原大地,竟几成为一大憾事.从传播与接受角度解析《歧路灯》,有助于其研究工作的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5.
朱萍 《学术研究》2000,(8):122-126
明清描写家庭兴衰的长篇章回小说有六部《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蜃楼志》。这一系列的作品分三个创作阶段明朝中后期作品,比较均衡地描写家庭上升期的盛况与家庭衰落时的衰败荒凉;明清之际和清前期作品,略述发家过程,详写衰亡过程;清中期作品,详写家庭走向衰亡的过程以及衰亡原因。从作品结构上可以分为昔日繁盛永不再来与绝处逢生两大类。这一题材的流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体现了小说作家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16.
在《歧路灯》中含有大量的讽刺性描写,几乎占了《歧路灯》三分之一的篇幅,此种现象颇值得探究。然而时至今日,海内外却鲜有撰写专文、专著对此作系统而详细的研探。有鉴于此,笔者力图拾遗补缺,弥补此方面研究的缺憾。本文从表象和事实不和谐构成的反讽叙事、独具特色的讽刺艺术、滑稽与崇高的二重奏、喜剧形式下的悲剧意蕴等角度切入,探析《歧路灯》中讽刺性描写的美学意涵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歧路灯》是创作于清代康乾年间的一部重要的长篇世情小说,对市井间赌博问题的严肃描写是其内容上的特色之一.《歧路灯》真实反映了康乾时期市井之间赌博风气的炽盛,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危害,对赌场黑幕也多有揭露,从而暴露了盛世表象下的一种社会病态.  相似文献   

18.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延年的新著《〈歧路灯〉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歧路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创获甚多,颇富学术和理论价值,有相当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在《论明清的封建专制》一文中,曾就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两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明清封建统治者,为维护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使封建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考察一下明清的封建专制,对于了解和批判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社会生活的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家长作风等等是有帮助的。现在我感到意犹未尽,特再就政治制度、封建特权和君臣关系等三个方面,略予论列。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清代中叶,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三部古典长篇小说,即《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被称为南北双璧,而《歧路灯》却遭到了冷遇。后者经栾星同志花费十年时间的整理和校勘,终于在一九八○年十二月,由中州书画社出版,重新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它的出版,立刻引起海内外学者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