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实力的作家,她以写“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又以开启“小诗”风潮而声威大振。然而她成就最高的还是散文,冰心自己也说“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诗”。本文试就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略陈管见。真:注重写实与感情真挚20世纪20年代冰心创作了一大批散文,这些作品主要包括《笑》、《往事(一)》、《往事(二)》和《寄小读者》等,这些散文“意在言外,言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郁达夫语),风格独特,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被人们称为“冰心体”。“冰心体”散文的特色有诸多方面,“求真”则是“冰心体…  相似文献   

2.
邱睿 《殷都学刊》2008,29(4):97-101
郁达夫的《采石矶》以乾嘉诗人黄仲则为题材,初次体现郁达夫“借古讽今”的历史小说创作理念,借以影射郁达夫与胡适的一段纠葛。《采石矶》蕴含了郁达夫对名士“狂狷”精神的回溯,并揭示了以“立言不朽”来对抗“在世寂寞”的途径。郁达夫对黄仲则等旧名士的追慕,不仅仅止于其诗文,更是一种名士精神的坚持。  相似文献   

3.
毫无疑问,《沉沦》的问世不仅规定了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内容与风格,而且确立了郁达夫牢不可破的作家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也许是作家的称号过于神圣了的缘故,也许是《沉沦》等小说过于感伤了的原因,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位独具风格的作家差不多就在《沉沦》等小说问世的同时发表的那些闪耀着郁达夫早期思想光芒的文艺论文以及后来不断问世的散文、杂文等作品。事实上,这些作品不仅同样具有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显示了郁达夫作为战士的思想与品格。其实,明显具有“作家自叙传”性质的《沉沦》等小说中的主人公又何尝不是反帝、反封建的战士?只不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再加上自身的一些弱点,表现伤感、颓唐,成了失败的英雄,因而不能被读者完全接受罢了。 如果说,在《沉沦》等小说中,为了从独特的角度表达反帝、反封建的主题,通过明显带有“作家自叙传”性质的主人公所表现的,主要是被郁达夫有意夸大了的性格中的消极、灰  相似文献   

4.
施笃姆是自五四以来在中国最受喜爱、最富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小说名家的郁达夫,对于施笃姆就满怀着崇敬之情。他不仅曾致力于介绍施笃姆,而且在创作中多方面地接受了施笃姆的影响。特别是施笃姆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对于“故乡的悲思”及其“带写实风的浪漫派的艺术”,更在郁达夫的小说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曹万生在同题论文(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3期)中对比探讨了郁达夫与何其芳创作母题中的“孤独”、“爱情”和“死亡意识”。作者指出:“郁达夫孤独的痛苦,最深刻地揭示出五四文学的精髓:个性主义思潮的勃起。”而后起的何其芳的“孤独”则“更靠近现代主义思潮”。关于“爱情”,“郁达夫侧重对肉美的追求,体现出颓废派的大胆暴露;何  相似文献   

6.
赵文杰 《东岳论丛》2000,21(1):123-124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学时期已正式到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破与立的斗争进程中,中国的文坛上分出了两大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代表这两大流派的文学社团也相继出现。其中成立于1921年7月的以表现自己的“内心要求”为思想核心的创造社,明确提出把唯美主义作为封建的“文以载道”观念的对立物,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郁达夫就是创造社众多作家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的创作成果是多方面的,但最有影响力的当推他的小说创作。一、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生活是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7.
<正> 崇尚写实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艺术传统,又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小说的“写实”艺术从史家的“实录”中脱胎出来而成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需要小说家创作实践的不断超越和理论上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写实”的程度与水平,是衡量艺术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小说艺术本体而言,《金瓶梅》在“写实”上有着题材拓新、艺术升华和历史超越性的意义。一、《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不重“写实”,叙事描写游离于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李南蓉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竟被某些人排列到当代武侠小说大师后边,这里的因素很多。目前即使是对郁达夫创作的研究,也依然停留在《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篇上。就以几十年来评论家...  相似文献   

9.
张继娥 《理论界》2006,(5):174-175
本文以小说《沉论》、《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例,分析郁达夫前后期小说创作之三大变化:从题材看,经历了从“性的苦闷”到“生的苦闷”的变化;从人物形象看,经历了从“知识分子”到“下层劳苦大众”的变化;从结构看,经历了从“散文化结构”到“完整情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崔炼农 《江汉论坛》2006,(8):110-114
《孔雀东南飞》诗继承了汉代乐府古辞的叙事传统,结合了“弃妇”、“殉情合葬”、“烈女”等传统母题,叙事方式和整体结构安排因情节扩展和篇幅增长均有相应发展;其叙事风格与后汉辛延年《羽林郎》非常接近,受古辞《陌上桑》“日出东南隅”影响较大,不仅迥异于以程序语句为框架的《木兰诗》,更与魏晋文人书面化程度较高的叙事作品有别。由于其文本形式的各个方面均与现存汉魏时期的文献材料密切相关,《孔雀东南飞》诗当为汉末建安文人拟乐府作品。  相似文献   

11.
张竹坡写实理论的美学贡献罗德荣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的巨大转变。从此,以《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人情一写实”小说,取代“历史一传奇”体系,成为创作的主流。这一巨大转变,对理论的发展影响甚深。张竹坡顺应历...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是以小说、散文和诗词创作闻名于世的,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往往偏重于此,至于他的戏剧理论,自然就很少有人问津了。郁达夫从小喜爱戏剧,早在中学时期,就“看了不少浪漫曲本,其中最爱读的是《桃花扇》和《燕子笺》等。”①留学日本时,又接触了大量西洋戏剧。步入文坛之后,除了醉心于小说、散文和诗词创作外,对戏剧的兴趣也是有增无减,尽力于戏剧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上的探索。1922年发表剧本《孤独》;1925年写成理论专  相似文献   

13.
冯至因其早期新诗创作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早期新诗创作的艺术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中国古典诗词,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创造社作家的文学作品。冯至与创造社的关系已被众多学者所论述,然而,他们所普遍关注的是冯至与郭沫若之间在新诗创作方面的艺术关联,而忽视了冯至与郁达夫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表现内容、创作倾向和美学风格等各方面对冯至早期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正是创造社作家郁达夫。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作家”方方在当代作家特别是女作家中,应当算是一个不断把握又不断超越自己的人。1986年发表《白梦》以后,其小说风格发生了改变,愈来愈变得沉潜、冷峻和深远。《白梦》、《白雾》、《白驹》这三部中篇的发表,评论界开始注意到方方对生活“原生态”的写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郁达夫的《沉沦》以赤裸大胆的性描写而被认为是“淫荡的文学”,“色情的文学”。周作人以宽容的态度,从“人的文学”这一角度出发,作《沉沦》为郁达夫进行申辩。在文章中,他提出了划分文学中性描写与色情描写的两条标准:其一在于创作主体的主观态度。凡是严肃的性描写,作家的创作态度也是严肃的,“虽不是端方的而也并非不严肃的,虽是劝善的而也并非诲淫的”;反之,以淫秽为最终目的的作品,其中的性描写则是色情的描写。其二,文学作品中严肃的性描写“不但不损害而有时反而增加他们著作的艺术价值”。从这两条标准出…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文坛崛起了一个新的流派——“新写实主义”。先是有一批中青年小说家,如刘恒、朱晓平、李晓、王朔、刘震云、叶兆言、池莉、方方、苏童、格非、余华、李锐等,创作了一批既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又与近年来我国文坛“先锋文学”有区别的、所谓表现生活“原生态”的小说;尔后有人在理论上加以概括,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继之则有的刊物,如《钟山》杂志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推波助澜。于是,一个新的创作流派悄然而颇有影响地在我国文坛崛起,并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对于这一文学流派的创作,褒贬不一,在理论上也颇有争议。因此,如何看待这一创作流派的出现,怎样评价他们创作的成败得失,成为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易惠霞 《船山学刊》2006,(4):145-148
郁达夫与鲁迅都强调日记的真实性,郁达夫追求的是人性的真,鲁迅强调的是艺术的真;前者重在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后者意为临摹现实、感悟人生;前者表现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后者表现为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前者明快畅晓,后者含蓄隽永。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自我小说”深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本文试从郁达夫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中“自我”的差异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对郁达夫“自我小说”的创作背景与写作手法的分析,阐释了其小说与日本私小说中自我涉及的空间和自我的情绪抒发上的差异,并从创作主体和个人地位境遇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新写实”这个话题不知不觉已延续了六、七个年头,至今仍然不见消歇.“新写实”从八十年代从容地跨到九十年代,一直占据着小说创作的主流地位.尽管“后现代主义”的话题在中国文坛上已经出现,但小说创作的重心还没有“后”移.显然,“新写实”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注的、为现实时代所决定的、有牢固现实依据的创作倾向或文学流向.尽管人们对“新写实”聚讼纷纭,但“新写实”的基本因素仍然在继续发展,并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