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1910年一1989年)是现代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除本文要介绍的《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XI%1/NN)外,还有机类群体》(1950),《社会科学的性质》(1967)等,霍曼斯的学术生涯与哈佛大学有着不解之缘。他毕业于哈佛大学,其漫长的社会学研究开始于在哈佛商学院与马约教授的合作。马约是住心理学家,致力于一项有关心理因素对工厂中工人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他也是后来著名的“霍桑实验”的指导者。“霍桑实验”揭示人的行为不是环境刺激的简单反应,而是对刺激的解释并据以作出复杂的反应。研…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基于对古典管理学局限性的反思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的,首先出现在美国。它既是产业组织进到社会学综合分析的直接成果,又是展开这项分析的有效手段。近代产业组织由于其大机器生产的特点,要求产业人口聚集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协作,共同劳动,由此构成了以非农业劳动为基本特征的产业社群——企业。它的成员的价值观念、劳动意识、人际关系(包括个人与企业内部各种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等,便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而企业文化的内容并不仅止于此。按照一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埃尔顿·梅约负责,美国几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了长达8年的实验。这就是著名的霍桑实验,由此产生了人际关系学说。与此同时,雨果·孟...  相似文献   

4.
劳动社会学成为一门科学是社会学分化的结果。劳动社会学的内容就是确定劳动作为社会的和人的生活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各种规律和范畴,指出研究的方法和提出实际的建议。劳动社会学是马列主义社会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劳动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农业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家庭社会学、青年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和医学社会学等作为社会学的部门学科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学科的建立是因为它们既有科学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可供探讨的科学原理体系,这一体系又可有机地成为专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586号)和天津市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建立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发布及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正常调整制度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的精神,自2012年1月1日起对天津市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苏联《真理报》(1983年9月23日)刊载苏联社会学协会主席团成员A.兹德拉沃梅斯洛夫教授撰写的《社会学:问题和前景》一文,摘译如下: 今天,不经常注意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解决经济实践、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改善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是不可想象的。换句话说,苏联社会科学家,包括社会学家必须积极地参加解决生活提出的各种任务。近年来,社会学的一些部门(劳动社会  相似文献   

7.
从公平理论看国有企业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利用西方社会学的公平理论来分析我国国有企业中职工劳动积极性现状,进而找出产生这种现状的深层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产业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公共关系研究首先要解决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即把社会作为企业的“市场”,如研究原材料资源、工厂用地、产业道路与港湾设施、交通通讯手段等等皆是。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同新闻媒介的关系,也应该是产业社会学必须重视的新领域。本文就上海冶金设备总厂的一次公开活动,探讨企业同新闻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能力在劳动社会学中的意义,是一个值得加以重视的课题。在目前国内为数极少的劳动社会学论著中,一般地考察了政治的道德的素养(包括劳动态度)与劳动能力的发挥和提高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在劳动集体中思想上的相互启示和促进的作用。在这里,不可忽视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特别是智力的自我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社会的过程,需要借助劳动集体的推动,借助社会因素的激发。个人的劳动能力在未被使用之前,是一种港在的力量,即马克思所说的“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这种潜力的储备、发挥和再生产,当然首先是靠主体的内驱力,但在许许多多的场合中,还存在着强大的社会推动力。这种力量,有时来自错综复杂的社会力量的交互作用,有时来自人与人之间在知识、经验和技能上的相互砥砺、传授、暗示。社会的激发,使个人潜能成倍地增长,并且得到充分的发挥。群体中经常大量地存在着“共生效应”,把个人的能力推到新的水准  相似文献   

10.
津政发〔2008〕1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统计局《关于建立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发布及工资保险福利待遇正常调整制度的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认为,作为社会学工作者,我们应当而且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因为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各按其不同社会经济基础的要求,都具有一套社会行为准则。如果该社会全体或者绝大多数成员都能按照这套社会行为准则办事,这个社会就能做到安定团结;也可以说,这个社会有它自己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厂大学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卓有成效地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重要途径。发展工厂大学形式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方针,是把全社会一切成员都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的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革命人材,从而有力地推进革命和建设,彻底贯彻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武器。建立工厂大学是尽快地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强有力的手段。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就是要求社会所有成员都具有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和大学毕业程度的文化技术知识水平。全社会知识分子化方针是以普遍的高等义务教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社会学的对象和任务〔南斯拉夫〕Д·马尔科维奇在科学知识系统中,劳动社会学具有双重地位——既是普通学科又是专业学科。普通社会学的范畴奠定了对劳动进行实际研究和理论思考的基础。普通社会学范畴首先是:认识社会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对...  相似文献   

14.
群体的社会网络对于集体行动的生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群体成员内部的积极情感与针对反对派的消极情感借助网络得以产生、传播和强化,群体的凝聚力以及参与集体行动的内驱力也因此得以强化;通过群体的社会网络,群体成员对社会问题的诠释得以不断传播、交流和整合,从而上升为集体层面的意义建构,这种高度共意性的意义建构能对集体行动潜在参与者产生强大的动员潜能;此外,群体网络通过对信息的传递、对行动者的监控、激励与庇护、对组织者和积极分子的供给施加影响,从而改变潜在参与者集体行动的预期收益,进而改变着他们的行动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地位和角色是分析社会结构的中心问题和有力工具。因为,社会结构无疑是由处于特定地位、扮演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的互动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弄清了社会地位和角色问题也就掌握了分析社会结构的钥匙。社会地位(或地位)是指社会或某一群体中成员所取得的特定位置,其特点是: 第一,社会地位是由社会承认的或公认的。其中,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却须通过一定的较为正式的形式方能被承认。如工程师地位的承认,须通过正式的考试(考查)和较正式的形式方能有效。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社会学迅速发展,目前全国的综合性大学基本都设有社会学系或社会学专业,专科大学也设有社会学讲座,并有专职的社会学教授。随着日本社会学的发展,很多全国性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其中最大的是日本社会学学会,几乎所有的大学、研究所的专业社会学工作者及大学院的院生都是该学会的成员。但由于日本社会学工作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除日本社会学学会外还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成立了很多学术  相似文献   

17.
袁方  陈宇 《社会》1988,(11)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题。对劳动的探讨和研究必然要涉及到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实践正是这样,在我国的学术理论界,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劳动为中心的学科群,包括劳动经济学、劳动管理学、劳动法学、劳动美学、劳动生理学、劳动理学和劳动统计学等等。劳动社会学也是这众多的劳动学科中的一题。那么,劳动社会学在关于劳动的学科群中处于什么地位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劳动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概括的说,劳动  相似文献   

18.
社区在国外社会学领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作为讨论社会生活组织以及社会成员归属形式变迁的重要方式,社会学社区研究的一般目标是完整理解社区的本质,并揭示特定社区的特征,以及它如何起作用.每当社会面临危机,社区往往成为加强社会团结、对付困难的希望所在.它赋予享有社会团结与归属形式的群体生活以独特意义,反映人们对这种共同善生活的期待与困惑.  相似文献   

19.
<正> 社会是由不同的个人、集团、组织、群体层次构成的复杂的结构实体,不同层次上的社会成员又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社会的发展正是这些不同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合力结果。因此,无论研究什么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首先都要依照一定的标准,按其特定属性将有关的社会成员加以划分、归类,据此勾画出大致的社会结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分层研究。舍此就无法解释社会的发展变迁,更无以解释社会本身。所以,社会分层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基础的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经济基础的一次深刻转型。在劳动交换关系上是从国家统制的半自然经济转向市场配置的现代商品经济,在劳动占有关系上是从单一的、国家垄断的公有制转向以分散、独立的公有制为主的多元占有制。经济基础的转型决定了我国的道德观念形态必须重建。作者指出,我国原有道德观念形态的核心实质上是国家统制观念,主要倾向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排斥和对服从国家统制的强调。其所造成的负面后果是社会成员中出现的依附人格和双重人格。文章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群体、社会和国家等不同社会利益的高度整合和集体精神的基础是契约性机制,是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对道德传统的继承和道德理想的坚持,都必须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生活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