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产生极其巨大和深远影响。在这个《建议》中,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人”等方面的宏伟蓝图。这意味着,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人加速发展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我国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程度。从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宏观地阐述了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力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目标,农村将迎来新的更大的转机和发展,农村治安形势和一些深层次矛盾也将逐渐突出,给新时期农村公安工作乃至社会稳定带来许多新的冲击和挑战。公安机关必须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定位,找准工作重心,超前谋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全力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T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把农村“建成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江西、湖北考察时又强调,“我们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篇文章要做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本文结合四川的实践,就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建?她的突破口在哪里?新农村建设标准中的第一句话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重要的物质基础,离开这个物质基础无异于无水之源。随着城乡差别的不断扩大.占绝大多数的农村入口未能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如何让农民增收。已经成了构建我国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卢海燕 《理论界》2007,(6):33-34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不断提升、农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利于城镇化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者应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科学地概括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阶段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相似文献   

8.
新疆县级图书馆普遍存在读者少、规模小、图书利用率低的现象,在新形势下,县级图书馆如何发挥其传播知识的作用,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推进“三农”的发展,而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图书馆历来以传播知识、启发民智为已任,但多年来县级图书馆的受益对象大多仅限于城市居民,农民很少享受到读书的权利。为了图书馆的发展,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县级图书馆必须突破现状,扩大读者群体,提高图书利用率,在农村建立图书服务点——乡村图书室。它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基地,积极发展乡村图书室,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为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农民生活福利水平,以加强农村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综合建设计划。其建设任务或内容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民培育、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体制改革六大方面。新农村建设在总体上要把握“五个坚持”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五要五不要”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宏观体制改革、县级政府主导、规划先导、资源整合、村庄整治起步、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推动下,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但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相差很远,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建设资金投入还存在很大不足,金融支持缺乏;资金使用有些不当;文化建设内容不够全面,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起色不大,利用效率很低;农村中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少,自发性文化活动内容单调低俗,缺乏组织引导;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文化建设规划简单,内容表面,重复现象较重;文化建设对生产经营的服务与促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应着力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刘丹 《理论界》2007,3(11):17-19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曾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具体情况的变化,中国农村在改革中面临着新的困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共中央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本解决这一困难的途径,因此,深入理解和挖掘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本 《南方论刊》2006,(12):15-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针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对于电白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生产。这是因为,农村面貌的改善,归根到底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地方的农村面貌变化比较大,农民享受比较多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主要在于他们用发达的二、三产业所产生的利润,以工建农、以工补农,从而改善了农…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差、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贵州的实践表明,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重硬轻软”,在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村容整洁等方面投入大,在农民培训、组织建设、机构管理等方面投入小.对不同发展水平个体而言,项目建设又存在明显差异:贫困村重在村容整洁尤其是房屋修建与改造,温饱村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村重在生产发展和精神文化建设.各级政府和农民都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来源缺乏.改善农村投融资环境,引进市场机制,同时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是建立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保障机制的重要基础.还要更多地关注农民培训和农村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攻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论断不仅深刻揭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而且也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清晰的思路。中央把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高起点、全方位、多层面地涵盖了新形势下对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应当突出“三新”:新农业,即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新农业;新村镇,即农村单位…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任务,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笔者实地调研和走访,结合徽州区农村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模式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讨论较多,而对实  相似文献   

17.
和谐视域中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雪松 《理论界》2008,(8):141-142
在新形势下,以构建新农村和谐文化为目标,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适应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构建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关键问题是处理好新农村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关系,农村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文化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和谐视域中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村文化建设新的生长点、完善农村文化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主要采取了理论分析和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进行历史分析。并确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模式的选择标准,从基础设施的性质、经济发展、经济效率和公平性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资模式。最后,提出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资模式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科学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它将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成败。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国家政策文化建设,加强生产文化建设,加强生活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等等。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为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重两个基础一个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另一个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技能教育的提高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两个基础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