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全球治理成为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治理是建立在共同文化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其兴起与发展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其局限主要在于文化差异和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真正的全球治理,突破其局限的根本途径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有利于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文化价值观念。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途径在于从文化方面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2.
当比较集中的文化全球化讨论热潮即将落下帷幕,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存在现状及发展态势,学界逐渐对这一问题得出结论,文化全球化并非是指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界限,且整合了各民族文化特性而产生的一种凌架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单一独立并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形式,也并非主张以西方文化来主宰和主导世界文化发展的全球文化西方化,而是由经济全球化过程所决定的、以文化传播技术为媒介的、多元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多元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论述文化多元发展的必要性、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 ,指出全球化与多元化进程中的“文化孤立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危险 ,总结出全球意识观照下文化多元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 ,在文化领域的发展也同样有力而迅速。文化全球化在推动不同民族文化与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和融合的同时 ,客观上促使全球共同伦理价值的产生与发展。全球伦理是世界公认的行为准则 ,是 2 1世纪和未来人类生活的基础 ,为此 ,对教育理念作相应更新 ,全面加强全球意识和全球伦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5.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着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因此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文化全球化"不过是推行西方文化的代名词.而且,由于美国化式的经济全球化已经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和挑战,所以,在事实上也不可能造就西方标准的"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发展仍然是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虽然最初发生于经济领域,但是,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的全球化的问题。然而,在罗伯森以前的很长时期,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化约为具体的经济因素的做法来诠释全球化。罗伯森不满意于这种做法,并试图从文化的视角来解释全球化,实现了全球化研究的文化转向。罗伯森在从文化的视角对全球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揭示了全球化进程的文化意蕴:他没有因为肯定全球化的文化逻辑进而主张文化上的同质化,相反,却认为全球文化是建立在多样文化共存的基础之上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的互动关系。罗伯森作为当代公认的全球化、文化和宗教研究的世界先驱,他所提出的许多思想都是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的,但是他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无法超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多元文化格局的冲突与融合将长期存在。但融合是主流,这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冲突是支流,主要源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利益之争。文化产业是文化全球化的现代形态,它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提升国家竞争能力、建构先进文化体系的重要途径。让文化产业走向世界,还需注重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民族文化品牌;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积极借鉴国外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经验做法,加快文化事业的改革,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朝着适应国际竞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对全球文化的压力.但文化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测的那样在短时间内出现全球化的文化趋同;却在相反的方向上出现了逆全球化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必须重新定位自身与其他社会因素的关系,去适应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全球传播下的文化趋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球传播的视角来分析其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媒介资本的集中、传播新技术的聚合和传播 的全球化形成了新的图像空间,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概念。文化是个相互影响的体系。在 全球化时代,本土文化的意义在于其特质,它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关 系必然导致本土文化的变迁。全球传播增加了接触到其它文化价值观的机会,在理解和选择 的基础上形成对普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提出了新要求。鉴于转文化传播已超越跨文化传播成为新的国际主流传播研究视角,文章分析2023年国家形象宣传片PRC的传播策略,从而探究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传播新趋势。研究发现,在语言使用维度上国家形象宣传片PRC使用了初级转文化传播策略全球本土化,而在价值观维度上该片使用了高级转文化传播策略本土全球化。据此推衍,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策略同时使用是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制作的新趋势。全球本土化与本土全球化均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杂糅现象,本土全球化概念的提出就是对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的强调,是在兼顾两种文化的同时“增稠”本土文化比例的过程,最终可达到文明互鉴、文化融合的转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球正义首先要求各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秩序化。虽然正义标准能够通过道德推理获得,但它们只在主权国家的边界之内有效。无论从世界主义的正义观还是从政治的正义观出发,全球正义都要求全球主权。走向某种全球正义的最可能的路径是产生一种为各强大的民族国家所接受的非正义的全球权力结构。从无序状态迈向正义的途径必须是非正义的。这种观点本质上是一种霍布士主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全球化所引发的全球性人类困境问题使传统民族国家政府行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全球性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兴起。西方理论界在多个维度上探讨关于全球治理问题,涉及到民族国家主权、公民社会、世界主义民主模式、文明与文化等诸多方面。同时,各国政府、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跨国公司以及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等也纷纷转变传统的行为模式,为全球治理的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环境下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每个角落的每个公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全球化不等于一元化,在多元文化并存时代,国家之间无不存在着语言和文化差异,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英语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全球时代,全球化是催生全球时代的主要动力。全球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扩展到整个世界,它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休戚相关的整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通讯和交往的全球化上,并且深入到了个体的内心深处,使个体的生活和认同方式产生了深刻的改变。在新的全球时代,所有国家和个人既经受着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又推动着全球化进一步向前发展。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并没有消失,但在全球化力量的影响下,民族国家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民族国家的主权日益被弱化,国家认同的建构日益变得困难,民族国家变得矛盾重重等。  相似文献   

16.
全球环境话语与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既能相互促进也能相互制约,并且,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持续塑造过程可以使其作用关系最终被归结到建构性质上来,即全球环境话语与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是相互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对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探究方法进行批判地吸收 ,给予分析、整合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球伦理建构的方法 :吸取可资利用的传统道德文化资源 ,进行跨文化对话 ,从而在共时态和历时态的交汇点上寻求全球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少数新兴民主国家的民主崩溃和民主恶化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民主逆转的担忧。借助国际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第三波民主化进程中少数国家的民主崩溃和全球性民主质量的下降属于一种正常范围内的回落。迄今为止并未出现全球性的民主逆转,暂时的民主回落没有改变国际社会民主深化发展的长期趋势。在全球性民主回落的背后,是新老民主国家共同遭遇国家治理的困境、西方民主的结构性问题以及来自其他政治模式的竞争。民主国家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政府制度,改进国家治理的质量,提高政府的回应型和责任性,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我愣在那里,为一颗小小的心里驻着的尊严。 我是在面江古城看到那个女人的,靛蓝的大褂,靛青的裤子,膜系百褶围腰,典型的纳西族装束。女人很老了,皮肤松弛,多褶皱。她盘腿坐在一角檐下,守着一堆绣花鞋垫.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跨国网络中心:理解全球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灿燃 《国际论坛》2011,(3):54-59,80,81
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成了生产、贸易、金融等要素大规模的跨国流动与配置。由此促使世界各大城市联结而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城市产生新的经济活动特征和产业结构,其中枢角色与影响力变得更突出。"全球城市"的演生是全球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深化的结果。全球城市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集团的支撑点、各类"经济圈"的核心,也是国家实现与国外经济联系的桥梁和基地,故此对"全球城市"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行研究便具有积极意义,也将对"全球化"现象具体作用于经济实体的过程提供一个独特的诠释视角。据此,本文尝试检视"全球城市"此一理论概念,并进而剖析"全球城市"演生成形的背后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