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秀山,位于渝、湘、黔、鄂4省(市)边区结合部,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居住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文化艺术极为丰富,尤以秀山花灯最受青睐。秀山花灯,是一门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戏表演为一体,并以打击乐器、琴弦乐器为伴奏的综合艺术。源远流长秀山花灯秀山花灯,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明、清,发展于民国政府提倡的“新文化运动”,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秀山花灯的原始名称叫“跳团团”,属土著人祭祀歌舞的形式。清代“改土归流”、“赶苗夺业”后,大量的汉兵汉人从江浙湖广一带迁居秀山,高度文…  相似文献   

2.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16,7(2):74-84,123-126
选择学术反思的“小角度”,简明回顾、辨析重庆秀山花灯传承保护十年(2005-2014)研究成果的内在学术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四部学术专著《中国花灯论文选》、《秀山花灯文化生态的考察与思考》、《从文化特色到经济特色——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开发调查》、《灯神乐舞——秀山花灯人类学研究》的学术意识、理论依据、逻辑理路等方面展开阐释.作为民俗类国家级“非遗”秀山花灯传承保护的核心学术问题,就是基于文化经济视域,秀山花灯本体“灯体艺用”与“艺体灯用”对立观念整合的学理阐释、秀山花灯文化基因活态传承与市场利用具体路径的探讨.应该高度重视,秀山花灯作为中国花灯本体研究的“这一个”案例,及其成为国家级“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田野调查点研究的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族论坛》2013,(5):51-53
正遗产发现地:麻阳苗族自治县花灯戏,是湖南地方小戏剧种,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在湖南,它主要包括以平江为代表的湘北花灯戏、以嘉禾为代表的湘南花灯戏和以麻阳为代表的湘西花灯戏。湘西花灯戏的前身是"花灯",因脱胎于灯节赛会而得名。湘西花灯戏首先出现在今麻阳、凤凰一带,后逐渐流传到整个湘西地域,并影响邻近的湖北、重庆、贵州等省市的  相似文献   

4.
一台以《花烛夜》、《师生情》、《年关宴》为主要戏目的花灯戏,正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紧张排练,这是为11月上旬即将召开的全国秀山花灯论坛献演准备的。秀山因花灯而扬名,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秀山花灯以歌舞为主要表演形式,融百戏、礼乐、纸扎艺术和宗教、民俗为一体,这一民间艺术表演活动一直保留着原始宗教特点和表演习俗以及以歌舞为主体的“跳团团”等艺术特色,全县,有以清溪、溶溪、龙池、洪安、梅江为代表的6个地区风格流派。秀山花灯起于唐,兴于宋,明末清初时开始有掌调师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秀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地处渝湘黔三省市交汇处,风光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以他们勤劳与智慧,纯朴与力量,创造着新的生活。秀山是全国著名的花灯歌舞之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名扬中外的《黄杨扁担》名歌,原本就是地地道道的秀山花灯歌曲。秀山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起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在民间深深扎根,广为流传。秀山花灯旋律婉转动听,舞姿优美抒情,生活气息浓郁,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的各种文艺调演,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  相似文献   

6.
花灯二人转,顾名思义,即由二人表演的跳花灯形式。它分男角和女角。男角,又名丑角,亦称花子或赖花子;女角,又名旦角,亦称花妹或幺妹子。过去受封建旧礼教的影响,传统的旦角多是男扮,新中国成立后才改为女扮。它的名字过去也并不叫二人转,而是经历了从“跳团团”到“门斗转”再到“二人转”的漫长过程。“跳团团”源于秀山土著民族的祭祀歌舞,他们在祭祀活动时,围成圈跳动,故而得名。唐宋时期,土著先民进京纳贡,不但观赏了京城的花灯盛会,也带回了皇帝赏赐的精美花灯。因此,在以后的祭祀活动中,他们把花灯高挂于祭祀堂内,围绕花灯欢舞。随着…  相似文献   

7.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21,12(3):29-36, 97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用理解,阐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逻辑起点。风俗习惯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与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重庆国家级民俗类非遗的秀山花灯,当代以来舞台化精品打造历史经验收获不少,但我们可能更应注意的是其民间交往功能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秀山花灯春节“跳花灯”习俗活动,成为本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交往功能重要载体,有助于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愿景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星子西河戏俗称大戏、星子戏,学名弹腔,是江西六大古老剧种之一,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Ⅳ—145),是江西地方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运用“口述史”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在记录星子西河戏传承人及其相关者口述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梳理星子西河戏的历史轨迹、演出剧目等,旨在更好地为传承和弘扬星子西河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陵 《民族论坛》2004,(8):44-44
张家界花灯是一种非常有趣、极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性小戏曲。每逢春节,张家界各乡各村的花灯队伍便云集城镇,登台演唱,引来千百群众围观。台上演员全身投入,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掌声不断。花灯在张家界如此深得人心,魅力无穷。那么,它是怎样在该地生根、发展并壮大的呢?  花灯艺术扎根张家界,成为张家界人人喜爱的传统小戏。笔者以为:辰溪县是花灯从四川传入张家界的通道之一。清道光元年《辰溪县志》载:“庆元宵,有采茶歌及川调贵调之属,其词俚鄙,操土音。”这种在元宵上演的音“土”词“鄙”的川调贵调,与四川花灯极为相似。辰溪县…  相似文献   

10.
汪清梅 《民族学刊》2010,1(2):117-117
2010年7月29日,历史文献“《吉昌契约文书汇编》首发式”在契约文书发现地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举行。为祝贺首发式,数千名吉昌村村民自发组织了地戏、花灯等一系列具有屯堡文化特色的展示演出。《吉昌契约文书汇编》首发式举行@汪清梅$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有机会去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参加了西南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議。在会議期間,听了不少报告,和四川、云南、貴州、广西四省、区二十一个民族的四百多位代表共同生活了一个时候,还观摩了不少精采的演出。这里面除了这二十来个民族的歌舞节目以外,接触到的少数民族戏曲計有侗戏、傣戏、土戏、彝剧、藏戏、白族的吹吹腔和大本曲等七种。沿途,还看到了滇剧、弥渡花灯,桂剧和彩調等汉族地方剧种的演出;广西僮族自治区,云南省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等三个京剧团的演出也給我們許多啓發。这些丰富多采的歌舞和戏剧演出,使我們大开眼界,改变了过去对少数民族艺术看法上的某些陈旧观念,并对大跃进以来民族艺术的新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各少数民族地区在1958年經历了生产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各族人民不仅在經济基础上、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结合部,系渝东南“门户”。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素有“武陵明珠”、“小成都”之美誉。全县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8%,是著名的花灯歌舞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庆直辖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抢抓机遇,大力发扬“务实树形象,苦干求发展”的精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2年,全县各族人民以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饱满政治热情,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与探讨了重庆市"秀山花灯"仪式艺术的表征性、隐喻性和功能性意义,认为通过对仪式艺术形式及内容的解读,可以直接进入仪式表达的核心,进而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艺术来传递思想、表达意义以及仪式艺术场域的形成与宗教意图间建立的连接。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应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之邀,最近向首都人民推出了他们的新作——回族花儿剧《花海雪冤》。这簇盛开的鲜花为全国361个剧种增添了又一个新剧种。人们对“花儿”并不陌生。这支带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源远  相似文献   

15.
湖南桑植,有一个神秘的村庄。在这个村庄,至今仍保留着古老而神秘的楚风巫舞。这些歌舞是中华民族古老歌舞文化数千年的积淀。神秘古老的文化村桑植县廖家村镇老庄坡村,有一个叫木鱼坪的小组,该组因其地形状似和尚打禅念经的法器——木鱼而得名。这么一个仅50户209人的小地方,却有着数千年历史,从古至今传承着10多个文化品种。歌有民歌、梯玛神歌、澧水号子,舞有摆手舞、傩舞、巫舞,灯有花灯、龙灯,戏有花鼓戏、傩戏、木偶戏、阳戏、佛戏、道统戏、八王鞭等,鼓有三棒鼓、渔鼓等等。每每逢上红白喜事,这些民俗歌舞文化便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是在布依族传统丧事的绕棺仪式中表演的哑剧性质的仪式性傩 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傩戏。它的巫术意识最为强烈和直接,它的表演本身就是一个让死者重获 生命的巫术仪式性活动,这在傩戏中是非常罕见的。其表现的性意识也是目前所见的傩戏中最为直白的,而且其表现形式更为单一和纯粹。它的面具的形式更具朴陋特色。如果说“撮泰吉”(变 人戏)①是一种“亚傩戏”,②那么,这种布依族丧事中的仪式性傩戏“哑面”则应该是一种“前傩 戏”了。  相似文献   

17.
仙居花灯素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仙居花灯起源于唐朝,伴随着明清时期制灯技艺的日趋成熟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破四旧等历史原因,仙居花灯制作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仙居人民开始怀念起热闹喜庆的元宵灯会,在仙居县政府、文化局和民间老艺人的共同挖掘下,仙居花灯才得以重放光彩。本文就仙居花灯的历史起源进行简要追溯,同时就仙居花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8.
<正>侗戏是侗族文化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相传侗戏是在清朝道光年间(1830年前后)由贵州省黎平县腊洞寨人吴文采等在侗族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创建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  相似文献   

19.
仙居花灯素有"中华第一灯"的美誉,仙居花灯起源于唐朝,伴随着明清时期制灯技艺的日趋成熟而得到快速的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破四旧等历史原因,仙居花灯制作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仙居人民开始怀念起热闹喜庆的元宵灯会,在仙居县政府、文化局和民间老艺人的共同挖掘下,仙居花灯才得以重放光彩。本文就仙居花灯的历史起源进行简要追溯,同时就仙居花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20.
花灯,是流传在麻阳苗乡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每年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一到三十,全县每个乡都有花灯队.举起“神灯”,打起灯笼,敲响锣钹,走村串寨,玩灯拜年,整个城乡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由来已久的麻阳花灯,又叫“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