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魏末晋初楼兰文书编年系联(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3月至4月间,新疆楼兰考古队在楼兰古城进行考古调查时,又在古遗地中发掘获得一批汉文文书.这样,自本世纪初第一次在楼兰遗地发现古代文书以来,先后已有五批文书出土,总数已有800件左右.前四次出土的文书,包括1901年斯文赫定发掘、1906年及1914年斯坦因两次发掘、1909年橘瑞超发掘共700余件,由林梅村同志将已发表过的录文按照出土地点编次辑为《楼兰尼雅出土文书》一书,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第五批出土文书,经侯灿同志整理已在1988年7期《文物》上公布.笔者与李均明同志合作撰成《198O年楼兰新出土文书校释》一文,对这批文书重作了清理考证.数年前,我在研读前四批出土文书时曾  相似文献   

2.
楼兰古国曾经在最荒凉的地方创造了最绚烂的绿洲文明,而罗布泊作为一大水系的消亡,又使古代楼兰王国的遗民罗布人经历了那最灿烂的绿洲文明重归于荒凉的过程。 谁来破解这其中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4月1日报道,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科技人员王宏、李凤林等,最近首次发现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凝结水”。这一发现对认识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王宏、李凤林参加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科学考察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个名为“塔中”的地方,发现了两处“凝结水”。经过实测,渗水部位高出潜水层水位约20米,在这座沙丘顶部他们还发现簇生着不少芦苇、柽柳、梭梭等耐旱植物,植物周围散布着虫迹、鼠迹和犬科动物的足迹。王宏说,塔克拉玛干沙漠过去被认为是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凝结水”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有充分的事实证明生活在非洲的尼基萨人是通过社会舆论压力维持其血亲和婚姻关系的。在尼基萨人的血亲和婚姻关系中,我们发现他们之间是有着相互经济义务的,如果一方忽视了经济上应尽的义务,那么另一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起因在次大陆以往的历史上,对孟加拉比哈尔人的仇视有着社会、政治和语言上的根源。分治以前,在印度比哈尔邦将近三千万的总人口中穆斯林有四百万人(约占百分之十三)。虽然他们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成分,但是除了在普尔尼亚县之外,他们的人数却被印度人大大超过。所以,当1947年分治比哈尔划归印度后,虽然许多比哈尔穆斯林留了下来,但大批的比哈尔人却迁移到了成为穆斯林巴基斯坦东翼的东孟加拉。另外,相当一大批人由于在比哈尔失  相似文献   

6.
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吐蕃居民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人对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敦煌的吐蕃居民及其生活状况和归义军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敦煌文书的分析研究,认为敦煌地区的吐蕃居民主要来源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官员、驻军及其家属等,归义军时期敦煌吐蕃人改用汉姓并使用吐蕃名,主要由退浑部落进行管理,部分生活在敦煌诸乡的吐蕃居民成为归义军管理下的编户.  相似文献   

7.
当回鹘人在公元840年失去了他们对现今蒙古大草原的一百年统治时,这个民族的很大一部分人逃向了他们的近亲——高昌王国(今天的吐鲁番、塔里木盆地)的突厥人。他们与这个绿洲国家早已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和政治联系。他们肯定清楚,在那里他们会遇到有着共同信仰的宗教徒,即吐火罗、粟特的佛教徒和突厥、粟特的摩尼教徒。可是,这个国家只有天山以北的那部分地区才适合于他们到那时为止的生活方式——半游牧生活,而这条高大山脉的  相似文献   

8.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朱湘与顾城有相似之处,而他们之间的差别又是相当明显朱湘把生命的意义沉醉在诗歌创作中,至于顾城,却将生活等同于诗歌。朱湘和顾城都是十分相信艺术功能的诗人,而他们的艺术世界又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区别诗歌之于朱湘,是梦想的港湾,精神的支柱,希望的寄托。而顾城,却因他对“个人主体”的沉迷和对自然的发现,力图营造一个脱离现实的幻型大厦。  相似文献   

9.
诚信感人     
1900年,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附近,雇了位名叫奥尔得克的当地维吾尔族人即“罗布人”当向导。有次在沙漠中露营,他们发现他们将整个探险队携带的唯一一把铁锹,遗落在前一晚的宿营地了。斯文·赫定当即决定派奥尔得克返回去寻找那把在沙漠里作考古挖掘、随时都会用得着的宝贵铁锹。可等到奥尔得克再回到探险队时,他带来的就不止铁锹这一样东西了,他甚至带了几块有雕刻痕迹的木板回来——举世瞩目的楼兰古城遗址在无意中被发现了! 时隔34年,当讲过自己“一定还会回来”的斯文·赫定,再次来到罗布泊见到也曾许诺一定等他的奥尔得克时,两人都是古稀老人了。“他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0月,在若羌县楼兰古城遗址考古调查中,考古队员发现了10余件虽已锈迹斑斑但整体保存较好的铜带钩。其中一件长3.2厘米,呈“S”形,首端上部有柱状凸起,尾端向内侧弯曲。它小巧精致,没有什么纹饰,注重实用性,可能是魏晋时期楼兰地方官员的用具。  相似文献   

11.
1930年,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成员、北京大学教授黄文弼在寻觅楼兰的途中,意外发现了土垠遗址。1934年,他再次前往遗址进行调查,并于1948年将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刊布于《罗布淖尔考古记》一书中,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土垠地处罗布泊北岸、孔雀河尾闾地带,北倚库鲁克塔格山,南临罗布泊湖床,是罗布泊北部地区仅次于楼兰古城的重要遗址。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支田中外考古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伍,在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考察时,于距楼兰古城遗址100多公里处的营盘附近,发现了两具虽遭破坏但大部分肢体保存完好的女性干尸。女尸上身和膝盖以下保存完好,皮肤呈古铜色,肚腹弹性良好,脚指甲保留完整,脚背上的血管清晰可见。女尸周围还发现了一只精美漂亮的绣花鞋。考古人员已将两具干尸运回乌鲁木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正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这两具女尸的出土,使考古学家和普通民众想起了16年前在距营盘不太远的地方曾出土的轰动一时的“楼兰美女”。于是关于“楼兰美女”的议论,再度成为考古学界和民众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3.
契约文书的地权流转书写形式最能反映乡村地区的流转形态。新发现的闽东民间契约文书在地权流转过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契约文书,这些文书显示,闽东的地权在流转过程中,如福建其他地方一样存在着"田骨权"与"田面权"的流转形态,这些形态与其他地区有着较多的相同点,但也有着相异的地方,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地权流转尽管在民间交易中存在着多种分割与形态多样性,但在书写中体现出与清政府关于土地买卖政策的一致性,学术界并没有进行探讨,所以,学者对于福建土地所有制的研究,在资料的使用上仍然是有偏缺的。本文利用新发现的闽东民间契约文书,通过对土地流转形态的书写形态进行探讨为切入口,对闽东地权流转诸形态进行重新审视,从观点上对前贤的观点进行再次探析,并在资料上进行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揭秘楼兰     
对于探险者来说,新疆有一处地方充满了吸引力,它就是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西域古国楼兰。古楼兰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岸,是一片荒凉之地。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令人神往。它是如何在地球上神秘地消失后又意外地出现的?这一切牵动着无数中外探险家前去考察。他们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1979年1月,我国已故科学家彭加木就曾从孔雀河北岸出发,徒步穿过荒漠到达楼兰遗址考察。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西汉时,…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初,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了被黄沙掩埋了千年之久的楼兰故城。它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冲,鼎盛时期有两万多人口,是首屈一指的西域重镇,为沟通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第一次记载楼兰城。盐泽就是罗布泊,是古代塔里木盆地东端的交叉路口。  相似文献   

16.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干脆叫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沙漠深处的生命奇迹 由乌鲁木齐乘飞机到达南疆古城喀什后,我们便转乘越野车直奔小城麦盖堤,然后从这里骑骆驼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按计划前去拜访颇有传奇色彩的“刀朗人”,试图揭开蒙在他们脸上的神秘面纱。 在许多内地人的想像中,沙…  相似文献   

17.
笔者2019年初至台湾交流学习半年,发现邵族杵歌与云南景颇族舂米歌曲调有较多相似之处。舂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经资料调查,两个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环境、方式等方面基本相似,笔者大胆提出设想,是否相似的生活环境会使音乐中元素更为贴近?两者之间是否互有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杵歌与舂米调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生活环境、音乐结构、舂米调的历史发展来源与联系三个方面对比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笔者2019年初至台湾交流学习半年,发现邵族杵歌与云南景颇族舂米歌曲调有较多相似之处。舂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经资料调查,两个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环境、方式等方面基本相似,笔者大胆提出设想,是否相似的生活环境会使音乐中元素更为贴近?两者之间是否互有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杵歌与舂米调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生活环境、音乐结构、舂米调的历史发展来源与联系三个方面对比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从目前已经刊布的西夏文献中,进行了细致的钩沉索隐,发现西夏文书的种类可分为官方文书和私人文书两类,并作了简要的探析。这为今后研究西夏文书档案史提供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里宣卷,又名"吴江宣卷",是一种古老的颇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说唱艺术和地方曲艺。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在经济相当发达的吴江地区,仍然能够保存宣卷这一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它受到民众的喜爱,这一现象与当地原住民的存在及其生活相——心意愿景、地方性信俗、审美诉求、生活空间等生活样式息息相关。同里宣卷如今已成为吴江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而在这一文化中,最核心的就是"人",即原住民。他们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在同里宣卷存续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