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以警御侮”的思想产生于清末对西方近代警察制度的探索过程中。清末是中国传统治安走向终结的时期,也是西方近代警察制度引进萌生的阶段。从改良派到维新派,从封疆大吏到中下级士绅,均有代表人物赋予警察以“御侮”的职能。“以警御侮”的思想对中国近代警察的建立有着深远影响,其内容与渊源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2.
警察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构件,警察形象是警察制度的组成部分。清末新政是一场以现代国家为取向的改革,警察制度的建立和警察形象的建塑是新政向西方学习的主要成果。因此,警察形象建塑不得不打上现代国家取向的印迹。官方和社会从多方面建塑警察形象,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警察形象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这些变化既是新政的结果,也为新政创造了条件,更为警察形象的持续向好,进而为警察制度和现代国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晚清广东复杂的社会环境,使两广总督多为名吏,他们的警政思想和具体实践反映了清末警察在中国推行过程中的曲折斗争.本文主要从总督的警政思想和警政实践中的阻碍两方面来叙述.  相似文献   

4.
清末巡警制度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国各级巡警机构的建立、中央、地方最高领导机构的建立,各项警察法规的颁布以及巡警素质的提高等。清末巡警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警察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大致经历了清末民初、北京警官高等学校、南京中央警官学校等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中国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高等警察教育在最初模仿和照搬日本、欧美的办学经验之后,逐步摸索出一条结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借鉴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受到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的强调警察专业化建设和军事化管理的办学模式,对中国近代警政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频仍,小说戏曲案件是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值得关注的审判事务,部分西方法律制度被移植到小说戏曲案件审判之中。从审判程序上看,小说戏曲案件属于违警罪,租界警察既是小说戏曲案件的主要侦缉力量,也是主要起诉方;在案件审判中,比较重视证据,出现了被告聘请辩护律师的现象,公廨谳员的审判权力逐步被外国陪审官侵占。从量刑标准上看,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判罚开始了刑罚的近代转型:一是量刑比清朝衙门采用的刑罚要轻;二是率先移植了罚金刑。晚清上海租界小说戏曲案件从侦缉力量、罚金刑移植、量刑轻刑化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管理法制的近代转型和中国现代文艺管理法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清末地方警政始办于各省的省城和重要商埠,多系原有保甲局改编,其中商埠警察以芜湖为最早。统领一省的警政领导机构以直隶警务处为先,后于各省设置巡警道,东三省设置民政司,专管全省巡警、消防、户籍、营缮、卫生诸事务。基层的各府、厅、州、县警察机构则由警察局和乡镇警察局来管理。在清末各省中直隶是办警最为出色的省份。  相似文献   

8.
警政建设是清末国家权力向州县以下地区进行扩张的一次重要尝试。但是由于中央政府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因此不得不谕令地方自筹经费开办。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因财力不济,不得不采取加重捐税、增加税种以及和地方士绅合作等办法开办警察。由于经费筹措的困难和税源结构的重大调整,清末的警政建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扩张之后,逐渐走向了困顿与萎缩。兴办警政助长了士绅力量的膨胀,冲击了原有的国家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因清末帝国主义沿海河兴建各国租界而使其拥有独特的租界文化景观,使天津拥有“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租界区是中国近代史的耻辱见证。这样的租界文化载体,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起着记录历史文化的作用,而如何科学营造租界景观并使其融入整个现代化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清末巡警部的成因有三:一是警政思想的传播及各地警政的经办,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二是规范各地警政建设,以实现集权中央;三是"吴樾一弹"成为最直接的诱因。巡警部的设立无疑是近代中国警政史上的里程碑,然而它的成立又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意味着一个新机构的诞生,而且也兆现了近代中国特定背景下社会历史的演进、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以及中央与地方复杂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朱晓明 《南都学坛》2012,32(1):45-4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尤其是法租界内活跃着大批朝鲜革命党。最初法租界允许他们自由居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提供政治庇护,并拒绝和日本政府合作来打压朝鲜革命党的活动。但是随着日本在东亚扩张的加速以及法国自身利益需要,上海法租界内的朝鲜革命党成为法国换取在日本活动的越南革命党的交换筹码,上海法租界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及其他的朝鲜革命党人的政策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放弃了原有的不干涉政策,转而协助日本镇压朝鲜革命党所进行的独立运动。这一政策的转变发生在1925年,而非国内学术界所认定的1932年。总之,法租界警察在面对政治选择和利益诱惑的时候,争取法国在华利益最大化和利益交换是恒久不变的黄金法则。  相似文献   

12.
晚清新思想、新学说以书报为媒迅速传播。政府通过软性和硬性控制,加强对报刊的检控,以规范意识形态,控制各种思想,稳定统治。但是清廷希望通过书报检查来掌控意识形态的预期目的并未达到。相反,清政府的报禁激化了社会矛盾,刺激了被禁书报的广泛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清政府因报禁而制定的引以为据的系列法律法规,客观上加速了近代新闻出版建设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进程,可谓清末报禁政策的另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民初小说娱乐功能的被忽视与归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启蒙思潮的鼓荡,促成文学与政治的联姻。新小说家期待视野的扭曲和启蒙行动的错觉,在改变小说的文类地位的同时,也相对忽视了小说的娱乐文化。民初小说家检讨晚清小说观念,批评与扬弃了小说观念的载道趋向。小说趋向娱乐文化的归栖,既是对小说娱乐母体的沿袭与发展,也是对晚清启蒙思潮的反叛与弥补,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正是在由家国关注到情感娱乐的转变中,实现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晚清警察的设立是以国家职能为目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警察职能最外在的表现,但由于清政府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决定了广东警察职能的特殊性。文章对广东警察社会服务职能内容和作用进行阐述,并从人口控制和舆论控制的角度重点对广东警察的国家职能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1911年的辛亥武昌首义,给当时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湖北临时警察筹办处开风气之先,成为中华民国最早的警察机构。这一机构的诞生,不仅填补了清廷倒台后的治安空白,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克服了战事频繁、秩序混乱、经济困窘、人员奇缺等诸多困难,客观上起到了襄助革命颠覆清廷的作用,最终成为革命成果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清季民国词集校勘成果丰硕,《晚清民国词籍校勘研究》以具体文献文本为依据,细读详剖,对词集校勘做整体研究并做理论提升,同时对词集校勘值得商榷之处提出见解,这无疑对建构完整的词学体系富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西学的输入与传播,是近代思想发展的两大前提.救亡图存与争取国家富强成为先进中国人思考的核心问题,社会的剧烈变化,又促使人们的思想此呼彼应,形成云涌风起的社会思潮,百余年间社会思潮的主流沿着经世--变革--洋务-维新--立宪与革命的轨迹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8.
围董及围董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在清末与民国时期,自发组成的一种民间性基层水利管理机构。它在动员群众修筑堤围、筹集资金、防汛抢险、调解水利纠纷等方面,始终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自清末至民国,政府对围董(会)的管理与渗透虽日益加强,但其权威却始终未能深入到水利基层管理中去。  相似文献   

19.
没有“五四”,何来晚清——兼与王德威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德威先生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命题,并由此得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在晚清的结论。这个命题貌似无懈可击,实质上存在严重的理论误区。他误将母亲受孕的那一刻当作了新生儿生命的起点,并且忽视了"五四"相对于晚清文学的艺术创新,从而无限放大了晚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立价值和意义。晚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需要"五四"来凸显,与其说"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倒不如说"没有‘五四’,何来晚清"。  相似文献   

20.
控制和打击犯罪,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国家制度之一。英国的治安制度大致经历了古代社区自保、现代专业警察和当代警民联防依次递进的三个不同阶段。从形式上看,当今英国以预防为主的社区联防警务似乎是向古代社区自保治安传统的一种回归,但这种回归不是简单地复古,而是对先前“全民皆警”和“专业警察”两个阶段的综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