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资本-劳动替代的技术特征及其对扩大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替代劳动取决于技术因素和两者相对价格的变化,是一国工业化阶段必然经历的过程。由于体制和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等原因,我国出现了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导致经济高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资本劳动替代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体制特征和时序特征,针对资本一劳动替代的技术特征,采取打破行业垄断、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和发展有较小替代弹性的产业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有利于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2.
汪丁丁在2010年1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撰文指出,“劳动-资本”轴心关系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正以格外强烈的方式呈现为我们全部社会关系的轴心。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而应当论证“劳动-资本”关系何以对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这才是“新政治经济学”之综合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途径。在经济学的古典时期,劳动与资本被视为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3.
人作为资本存在,具有资本功能。人力资本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首要资本。中国人力资本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作为“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4.
政府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基于相关的理论分析和跨国数据可对政府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社会资本无论对经济增长水平还是对增长速度都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外生的政府社会资本对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并不显著,这意味着政府社会资本在短时期内是个外生变量,而在较长时期内则是个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5.
终身雇佣与自由雇佣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内地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奉行的是长期用工制度,即通常所说的“铁饭碗”。目前,这种原有理论上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已被劳动与资本契约所取代,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形成雇佣契约关系。本文对终身雇佣与自由雇佣的制度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探索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劳动用工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财富、价值、资本的认识有很大区别。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应当建立“劳动致富、共同富裕”的新的财富观。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并不涉及价值判断,非生产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用“增值资本”和“转值资本”代替“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资本。  相似文献   

7.
基于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数据,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引入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本因素,实证研究信息技术进步与扩散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吉林省、辽宁省和全国水平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积极的,资本劳动比弹性系数均为负值,信息技术发展路径是资本节约模式。而黑龙江省的资本劳动比弹性系数为正值,信息技术发展是资本深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资本形成是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以资本形成为核心,增加资本存量,优化结构,推动社会经济水平整体跃升的经济成长过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存在巨大的市场供求缺口的情况下,加快资本形成,促进经济结构转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储蓄是资本形成的主要资金来源,经济转轨时期的储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就业压力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劳动力市场 ,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是导致我国资本深化的重要原因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限制了劳动需求 ,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分割增加了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降低了投资的积极性 ,间接引发文凭教育过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是缓解我国资本深化、教育深化的重要措施 ,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济增长方式应深入微观个量层次。从微观个量上看,经济增长方式包括:劳动型、资本型、技术型、劳动──资本型、资本──劳动型、技术──劳资型等六种形式。从宏观总量上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在短期内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关系到“九五”计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远景目标能否实现。但是在目前,我们也不能因为要转变增长方式而全盘否定粗放型增长的作用,特别是不能否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型,劳动──资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明晰企业产权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就业性别歧视与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的交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力市场中就业性别歧视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倾向同时存在 ,这种现象不仅使女性劳动力苦不堪言 ,同时使市场与社会的效率和福利水平大受影响。国内外不乏关于就业性别歧视或人力资本投资性别取向的研究 ,但对两者之间的关联及相互作用的研究还不多见。由就业性别歧视与人力资本投资倾向相互逆向激励所带来的危害可知 ,女性长期被排斥在主流劳动力市场之外、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都将使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2.
失业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针对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采取了多种财政经济措施以缓解就业压力。发展中国家促进就业的做法及经验,对于我国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必须通过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大力促进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供给进行必要的调控、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等途径以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开发、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源投资、固定资本投资和就业人数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不同 :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就业人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而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又大于固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从显著性上来看 ,财政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弱于就业人数和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因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一个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充分就业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充分就业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各国政府普遍把促进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我国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第二号任务”。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等因素与充分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 ,为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转移效应是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追求目标。为了科学体现劳动力转移过程及其成效。应建立包含培训转移就业工作能力、产业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开发的劳动力转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研究人力资本开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能力和产业和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需应用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着力分析劳动力转移工作过程中推力、拉力与结果因素之间的关联特征。为优化劳动力转移综合效应.应健全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接产业转移的机制,推广“就近就业”劳动力转移模式;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完善全面和动态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浙两省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的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其就业方式具有正相关性,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较高,而纯农就业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某些变量上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滞后或者超前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依据1978~2005年山东省所有制结构、GDP和劳动就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从GDP和劳动就业两个方面检验了山东省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效果。检验结果显示,只有集体经济与山东省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集体经济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就业人口现状,2000-2010年城市、城镇、乡村人口就业速度,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变化及人口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的研究表明:若退休年龄不变,2030年我国潜在劳动力将比2010年减少14%;若男女退休年龄分别推迟5年,则2030年潜在劳动力仍将与2010年相当。然而,青年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快,农村尤其明显;2020年以后我国劳动力递减速度快,2040年我国60岁以上、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8%、22%和4%。近20年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面临老龄化的严重挑战,老龄化通过劳动力老化、社会保障、生产成本、商品出口、社会消费、货币汇率等途径,对经济持久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浙两省4个乡镇1107位农村劳动力的调查资料,就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其就业方式具有正相关性,非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高,而纯农就业劳动力素质最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完全一致性,某些维度上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变迁滞后于或者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了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数量模型。研究表明:在一系列的激励下,中国的地方政府为经济增长而展开了激烈竞争。由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说,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强的增长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在引进和选择产业发展时,会倾向于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此,他们会采取多种措施来吸引、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过度发展,一是会造成机器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使得中国出现"低就业的增长";二是造成资本在收入中的谈判能力不断提高,而劳动力的谈判能力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资本的占比不断提高,而劳动的占比则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