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市场二元结构行为分析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存在集体土地市场与城市国有土地市场并存的二元市场结构,并存在城市国有土地出让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并存的二元市场结构。为获取城乡二元市场结构之间存在的巨大租金收益,集体土地在各种名目下尤其是不规范征地向城市国有土地流动,由此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构建节约型社会需要治理土地市场的二元结构:明确土地的完全产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注重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和极端稀缺性;切实完善政府土地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2.
管好国有土地资产谨防土地收益流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约 2 5万亿元 ,是最大一笔国有资产。但因土地收益流失严重 ,使它增值减少 ,甚至化为乌有。要管好国有土地资产 ,制止土地流失必须实施国有土地储备制度 ,建立统一土地市场 ,完善土地租税费体系 ,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国有土地管理必须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加强对土地使用的宏观调控;积极培植土地市场,以经济手段调节土地的使用和流向;加强规划,合理调整土地的使用布局,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我国大土地市场的基本构想茹英杰一什么是大土地市场?目前,人们所讨论的土地市场,不论是就理论上而言,还是就其所指的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其内涵仅仅是指中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关于这个土地市场的结构(或组织),绝大多数人认为它由互相联系的两级市...  相似文献   

5.
论土地市场的政府垄断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控制权 ,历来是实现国家发展权的关键。但是国家选择什么途径实现资源有效控制权却值得探讨。国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两权分离 ,使用权市场经营由政府代理 ,是计划经济转型国家国有土地资源市场化的替代性制度安排 ,这种土地市场的政府代理制尽管有所绩效 ,却始终存在政府失灵 ,以致于国有土地资源仍未走出公地悲剧的宿命。当前中央政府即使强制推行土地市场改革 ,由于新制度变迁缺乏市场主体内在的动力和制度生存环境 ,短期内要保证转型有较大难度。要实现资源利用的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 ,地方政府必须尽快转换市场角色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厦门特区土地市场体系的实践探索厦门特区自1984年拉开土地使购制度变革的历史帷幕以来,特别是1988年6月第一次成功地拍卖两幅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后,改革的进程不断得到推进,改革的力度不断得到加强,改革的目标越来越为清晰而逼近,厦门特区土地市场体系的雏型已基本形成。回顾近几年来厦门特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追溯土地市场体系发育的轨迹,厦门在建立和完善特区土地市场体系方面做了如下探索:1.不断推进土地供给的市场化,建立相对完善的土地出让市场。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口,也是建…  相似文献   

7.
各市人民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机构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完全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改变原有的土地供应渠道、供应方法和供应模式 ,对于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解决建设用地矛盾 ,规范土地市场 ,强化国有土地资产管理 ,预防和防止土地资产流失和土地腐败现象将产生重大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广义和狭义的国有土地概念来解释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有土地。认为广义的国有土地是指国家主权所控制的土地——即领土;狭义的国有土地是指国家主权与土地所有权结合在一起,国家以土地所有者身份直接经营管理土地,或租给农民耕种而收取地租,形成租赋合一的情况。中国封建社会国有土地的削弱除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外,还有人口的增加;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及农民强烈要求土地等几个原因。文章还分别对宋明官田、清代军屯、漕屯及部分国有旗地、官庄等国有土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农村集体所有土地部份向城镇国有土地转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向。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必须通过政府国土管理部门统一征用转化为国有土地之后,方能进入地产市场,开展有偿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农业合作社,既然有土地所有权,就应该让他  相似文献   

10.
因公益需要提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性质应界定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收。于补偿层面,应确立出让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二元化的补偿规范体系。对提起收回的出让土地使用权,须退还剩余年限的出让金和按照市场价格评估补偿。对提前收回的划拨土地使用权,须对土地使用权取得成本、土地开发投入给予适当的补偿。对收回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市场价格补偿时,需将因政府投资等因素致该土地使用权极差地租提高而产生的增值利益返还给社会,由社会从事公益事业。提前收回原因的公共利益要件和收回须遵循的法定程序应准用房屋征收制度的相关规制。  相似文献   

11.
规范健全云南土地市场陈士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云南与全国一样,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至1992年底,全省已有15个地、州、市的62个县(市、区)、102个乡镇开展了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十个县市开展了城乡国有土地...  相似文献   

12.
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有土地产权集体土地产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土地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和政策目标的关系等几个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3.
唐前期土地所有权状况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玉峰 《文史哲》2005,21(4):95-101
唐前期的土地法规政策和土地制度,共同规划安排了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并存的二元土地所有权的状况,其中国有土地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体现了国家主权意志、法权意志和统治意志,体现了政治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干预和操控。同时,唐前期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的具体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把当时的土地所有权视为单纯的国有或者私有,都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14.
培育城市土地市场的关键和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建立城市土地市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抓住其关键和突破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作者指出,尽管土地交易市场有多种形式,其实质都是产权的交易,因而土地产权的明晰及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乃是培育城市土地市场的关键;而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则是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土地市场的突破口。依据这一思路,本文对国有土地产权主体的法人化、中央与地方对城市土地财产权的划分、界定以及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的规范化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端之一是城乡土地分割,同地不同权,具体表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能像国有土地所有权人那样在自己所有的土地上设置建设用地使用权,也就是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不具有国有土地所有权人国际上通行的土地发展权。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发展权从农村土地的产权束中剥离出来,并通过征地制度占有了这部分土地开发利用的权益,这使得农村集体和个人被排除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之外。本文在考察国外土地发展权产生、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发展权与增值分配现状,并结合有关土地涨价归属的讨论,提出城乡土地同权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使得国有土地供给趋于紧张,而集体建设用地由于法律制度的限制难以进入土地市场自由流转,阻碍了城乡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的建立。应当从法律制度上明晰集体建设用地的主体和权利内容,建立科学的价格评估体系,保障集体建设用地在土地市场上的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17.
单一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建立土地租赁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还分析和论证了国有土地租赁的性质、适用范围及年租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已成为经济运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如何解决价格问题,亦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国家土地收益的回收,推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的健康发展。 当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存在的价格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与普通商品相比较,土地的商品化是有其特别严格的条件限制。即一般的商品买卖,多表现为商品所有权转移,而土地作为商品买卖,多表现为商品使用权转移。虽然在特定场合,土地商品买卖,也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这种转移是单向的,而且表现为公有化程度的升级,即出卖者只能是集体,购买者只能是国家,集体只卖不买,国家只买不卖。即使是土地使用权的买卖,也是由国家严格控制的。这不仅表现在只有国有土地使用权才能进行买卖,而且表现在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经营和进入流通的第一步,即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或一级市场,也是由国家独家…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建立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和有竞争的土地开发市场、土地租赁市场,以促使地产经营活动的迅速发展,将是城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而这,又是人们对现阶段城市土地经济性质认识深入的结果。因此可以说,城市土地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实现城市土地各种经济性质的客观要求。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见解,以期能有助于对城市土地性质的认识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