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初诗人颜光敏金涵颜光敏(1640-1686),字逊甫,又字修来,号乐圃,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曾任《一统志》纂修官,以诗文名重当时,与田雯、宋荦等并称为"十子",与兄光猷、弟光同称"曲阜三颜",著有《乐圃集》、《...  相似文献   

2.
崔国光 《东岳论丛》2001,22(3):124-126
张笃庆是清初山东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 ,其诗歌创作见解精辟 ,别具特色 ,在有清一代享有较高的诗名。诗歌还有着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他与蒲松龄交往很密切 ,从他同蒲松龄的赠答诗里 ,可以考知《聊斋志异》创作的一些罕为人知的、至为重要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陈鹏年出生于湖湘学派发祥地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出仕后清廉奉公,勤政爱民,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性情刚正,勇于任事,敢为人先;屡进治河方略,深受朝廷嘉许,最后积劳成疾,逝于工所;一生手不释卷,博学多才,长于文翰,著述甚丰。他是继明内阁大学士、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之后,湖湘又一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4.
5.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其卒年,诸家记载不一.杨积庆《吴嘉纪年表》尝广征众说: 汪懋麟《吴处士墓志》云:"殁于国朝康熙甲子(二十三年)春三月."陆廷抡《江村诗序》:"甲子秋,客广陵,再遇云家,则野人已前数月死矣."……袁承业《王心斋弟子师承表》云:"康熙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九."《乾隆两淮盐法志》及《道光泰州志》皆作"年六十八卒".兹从《墓志》及《江村诗序》,"五月"姑从陆说.  相似文献   

6.
一个地域的艺术观念和创作风气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由于这种作用的复杂和多变,不仅造成不同时期时尚的异趣,经常也带来区域内部风格的差异。在浙江这一文化区域,浙东和浙西的风土民情历来就存在着微妙的不同。如果将这种不同追溯到六朝时期,有点显得过于牵强的话,那么至少到唐代,我们已可看出浙东和浙西常成为浙江的两个文化中心。到明清之际,杭州因地理密迩苏州、松江两府,习尚更多地带有江南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7.
王士祯等清初诗人眼中的岭南风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 《学术研究》2004,(3):104-109
本文以王士祯康熙年间奉祭南海神庙的行踪和入粤诗为对象 ,梳理了他入粤的时间和行程 ,依次分析了他入粤所作风物诗、览古诗及民俗诗 ,认为其诗较全面表现了岭南的自然风物、民俗和历史文化遗迹 ,较之早前到岭南游历的诗人朱彝尊、施闰章 ,王氏的诗中少了些对岭南文化先入为主的偏见 ,但与朱、施二人一样 ,都是用古朴、诗意的眼光去看待岭南 ,没有体察到岭南在近代化过程中经济与社会民风的新变。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中,清初诗歌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为整个清代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作为清初诗歌创作主体--遗民诗人与贰臣诗人,理应进入学界研究的视野,得到相应的重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以往学术界囿于传统的政治道德观念,对清初诗坛贰臣诗人群体的评价多失客观.近年来,随着学术气氛的宽松与研究视角的转换,上述现象逐渐得到改变,但对贰臣诗人的研究仍有大量的空白领域,如清初的京师贰臣诗人群体,这是一个在清初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对清初诗歌发展的走向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诗歌群体.因此,本文力求立足历史与文本,以期还原这个群体在清代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有关辛亥革命的论著多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而忽视或否定陈英士等革命党人的反帝爱国民族气节。这是扭曲了历史的真相。陈英士的民族气节具有重要的时代特色。他以“反满”为口号,以爱国与革命相结合,反对压迫人民、勾结列强的清王朝,实质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陈英士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民主革命家。他反对列强侵略,强权政治,力主捍卫中华,扶助弱小民族,铲除“不平的世界”的反帝民族气节,反映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陈宝琛生命的最后几个春秋是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度过的。本文拟就陈宝深晚年的民族气节作一探讨,力图给予公允的评价。一“九·一八”炮声一响,深刻地影响着在天津静园“静观变化,静待时机”的亡清末代皇帝博仪及其周围遗老的前程。是利用这“机遇”卖国求荣,还是站在全国绝大多数人一边维护民族利益,他们必须作出抉择。对于既是亡清遗老又是对博仪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帝师”陈宝深来说,更是面临着能否保持民族气节的严峻考验。(一)“九·一八”事变后,陈宝读首先遇到的重大问题是对博仪出走东北采取什么立场。他一而再地…  相似文献   

12.
一、忠烈而深远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志气和节操,是民族成员基于对本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出于对民族的热爱,为维护民族的尊严而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它是一个阶级的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内容。通观中国传统思想,民族气节传统可集中概括为以下儿个方面:①“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民族自信精神,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肯定的,积极向上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当一个民族由于深切地认识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平等地位和不可否认的独立存在价值时,当一个民族由于深深地认识到自己民族对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崇高贞献和价值时,便会产生对于本民族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能力的确认以及  相似文献   

13.
钱曾历来备受文献目录学史重视而长期为文学史家忽视,然而他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诗人,是清代虞山诗派的中坚.在清初用诗笔记录了血与火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篇章.他的一些以西昆为范式的诗绮丽瑰妍而朦胧凄迷,其中部分作品有所寄托,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冬,林则徐从新疆流放回来,先是代理陕甘总督,次年,担任陕西巡抚,在陕抚任内约有九个月,于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因病休假,专程来到蒲城,一方面治疗休养,另一方面为王鼎守"心丧".王鼎(公元1768年-1842年),陕西蒲城人,历任工、吏、刑、户、礼各部侍郎、尚书,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林则徐与王鼎素有交往,在禁烟斗争,同仇敌忾,  相似文献   

15.
清王朝的缔造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在进取中原之前,先统一了黑龙江流域。当时,在此区域,分布着许多女真部落,有个被称为“呼尔哈部”者,是这些女真部落中的一部分,成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招抚和征伐的主要对象,并构成十七世纪前期形成的满族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呼尔哈部”的由来、分布及其与满族的关系,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河北东部渤海沿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盐产区之一。河北沧州又称长芦,五代时,即于此地设置盐运司,“故直隶之盐以长芦名”。 长芦盐产区“滨海环居,迤北而南,起直隶临榆界,讫山东海丰县界”。它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曲折平坦的沙质海岸,沙软潮平,且海水含盐率高,咸度大。故所产食盐,不仅数量多,而且质地洁白、味咸,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元代在此曾设盐场二十二所。明初设场二十四所,至“隆庆间因有场无丁,裁为二十场”,清初又“裁为十六场,复于雍正十年裁并为十场”。 这十场是:兴国、富国、丰财、芦台,此四场为天津分司所属;越支、济民、石碑、归化,此四场为蓟永分司所属;海丰、严镇,此二场为沧州分司所属。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牛录是清代八旗制度的核心,它源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在清初编设的满洲牛录中,保留了浓厚的氏族制末期的特点,血缘和地缘关系都十分明显。以血缘关系编设的牛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地缘关系编设的牛录,其出现也很早,随着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大,就显得更为突出,它实际上也是一种氏族制残余色彩的反映。但是,清初的牛录,具有多种职能,又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成为奴隶制国家统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清初顺治、康熙年间,经世致用史学思想极为兴盛,促进了历史研究的蓬勃发展。回顾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经世致用虽是悠久的史学传统,但象清初这样如此高扬经世致用的旗帜,将史学与现实政治极其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还是前所未见的。清初堪称古代经世致用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潮黄宣民清初学术界百家并起,群星灿烂,涌现出一大批知识渊博,思想深遂,宫于创造精神的学者、哲人和思想家。他们以“坐集于古之智”的宏阔胸襟,继承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传统,还接触到了刚刚东渐的泰西学术,通过自己的总结和批判,几乎在学术的各...  相似文献   

20.
清初,通过思想与文化的重建运动,程朱理学重新占据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在清代的复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弥合了民族之间思想意识的鸿沟,也填补了旧的思想信仰体系崩溃之后在思想和伦理领域出现的空白。这对经历长期动乱的国家来说,对稳定社会生产关系、恢复社会基本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清初理学研究的现状明末清初,伴随着政权的更迭、社会的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局面。今人在对那个时代的哲学史的研究中,大多只注意清初诸大家思想的研究,而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起过特殊的历史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