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一百年以后,清初洪升创作了《长生殿》.因为该剧也有女主人公梦境的描写和鬼魂游踪的情节,故当时便有人称《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牡丹亭》”,洪升颇为高兴,“世以为知言”。由于这两部剧作都申明是以言情为宗旨,也有某些类似的情节,所以一些文学史著作和研究文章,常把它们相提并论。如,有的文章认为“《长主殿》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的真挚爱情”,有的  相似文献   

2.
李杨爱情悲剧是清代戏曲家洪昇的传奇《长生殿》的主体内容。说到《长生殿》,几乎无人不承认它是一出悲剧。作为悲剧,必定要有一个悲剧冲突。奇怪的是,人们忙着讨论《长生殿》的主题、人物,却很少有人真正从悲剧的意义上来探讨它的矛盾冲突。也许因为李隆基、杨玉环身份太特殊了,他们的遭遇是否值得同情和怜悯都成了问题,要与悲剧联系起来,话就更不好说,所以人们就绕道而行了。但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离开了对于悲剧冲突的把握,对于人物和主题的分析就都只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所以,本文将在悲剧的意义上来讨论一下有关《长生殿》矛盾冲突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牡丹亭》和《长生殿》两部传奇中的爱情描写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第一部分论述了两剧中描写的爱情显示的不同的倾向和思想意义;第二部分对两剧中相类似的情节进行了比较,议沦了两剧情节处理的短长;第三部分结合题材来源和历史背景,对汤显祖和洪升的不同的创作动机、艺术趣味作了介绍,从而挖掘了造成两剧爱情描写倾向不同,“貌似而神离,形近而实远”的社会历史及艺术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一《长生殿》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这是学术界争论最多而且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李杨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爱情理想,是《长生殿》的中心主题。但作者没有孤立地描写爱情,而是把它同当时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因而这部剧作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在关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认识上的进步思想。这种进步思想同作者在剧中所宣扬的爱情理想本身,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剧作家洪升的《长生殿》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极大的艺术魅力,奠定了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洪升不受历史上真人真事的羁绊,对历史人物加以艺术虚构,不无深意地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与妃子杨玉环的爱情。可是关于李杨之间爱情描写的评论,三十余年来是众说纷纭,且多持否定态度。归纳起来,持否定态度的代表性意见有三: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严歌苓十分擅长描写"错位"爱情。其早期中篇《倒淌河》《我不是精灵》及近作《你触碰了我》中的"错位"爱情,在有限的篇幅中,本能与根性,神性与凡性,以及感情与理智的对立冲突,呈露着人性最根底因素的复杂纠葛,就爱情主题内涵的挖掘而论堪称佳作。  相似文献   

8.
元明清三代戏剧代表之作《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渲染了女主人公的爱情追求,她们爱情追求的方式和理由虽各具特色:崔莺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杨玉环维系政治式的爱情,但她们于爱情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执著是同质的。她们情感追求之热烈,行为表达之大胆,个人意识之独立是旷古罕见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洪在《长生殿例言》中所说的“专写钗盒情缘”,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看成《长生殿》的总体构思,戏剧情节即围绕这一总体构思来展开。作为情节推进的标志,吴舒凫指出“钗盒”在剧中出现了八次,其实远不止此,而“钗盒”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李、杨爱情的净化和深化,最终完满地表现了《长生殿》的爱情理想。  相似文献   

10.
爱情书写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千百年前《九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抒情杰作,其中对于爱情的描写更是风流蕴藉、情致荡漾。人与神、神到人、神和神之间种种爱情姿态摇曳多姿。而到现代社会,爱情书写没有消失,却出现了新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九歌》爱情描写的分析和对当代社会爱情描写的透析,比较爱情描写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透过十七年最为权威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我们可以窥见十七年文学所具有的鲜明政治色彩,以及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背离传统伦理和现代理性的基础上,十七年文学建构了全新的革命伦理观念。它统摄了文学创作的全部过程,使文学失去了自由表达的权利,而这一时期《人民文学》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也越来越偏离“文学是人学”的轨道,成为政治祭坛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五四年纪念洪昇逝世二百五十周年以来,学术界曾經对《长生殿》展开过不少的爭論。有些問題,至今意見仍很分歧。这篇文章想就作品的主題思想及李楊爱情評价等問題来談談我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对《长生殿》的主題,有的认为是政治批判,不时爱情主题,有的則强調是爱情主题不是政治主題。这种爭論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长生殿》問世之时就已經产生了。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說:“棠棣相国尝称于是剧乃一部鬧热牡丹亭,世以为知言。”这可說是当时一般人对《长生殿》的看法。但朱襄在《长生殿》的序里說:他看到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古老陈旧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能引起了几乎是遍及全世界的读者的兴趣?因为它极大地满足了我们对爱情描写上的审美要求──这要求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也不分时代的;它是全人类在长时期的心理积淀中形成的共同的审美理想。这就是爱情(包括婚姻)中的“灵”与“肉”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圆满”与“缺憾”的统一。《廊桥遗梦》生动而又深切地描写了这种统一,它于是成了风靡世界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14.
爱情,作为人类一种高尚、珍贵的感情,是“自从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恩格斯语)。用诗歌来表达爱情,几乎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十五《国风》,那些以恋爱、婚姻、家庭为主题的民歌,就是我国古代人民用诗歌表达爱情的典范.它热烈、纯朴、大胆而真率地描写恋爱过程中我们民族特有的心理状态和以爱为中心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关系,委婉而执著地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5.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唐至清 ,不断被人们所演绎 ,从杜甫的《丽人行》到洪升的《长生殿》 ,李杨故事渐渐脱离了它历史传奇的本来面目 ,向爱情神话的方向发展。本文力图以七夕故事作为原型意象对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心理和李杨故事演变造成的影响出发 ,探究它们不断契合的过程中帝王妃子的情事转变成为具有现代平民性爱性质 ,令人同情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神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中,爱情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又是描写得最为出色的部分,甚至可以说自它问世以来,主要是以其爱情描写打动了历代读者的。曹雪芹不仅在书中写了宝黛爱情,而且以宝黛爱情为中心,写了尤三姐与柳湘莲的爱情,司棋与潘又安的爱情,春龄与贾蔷的爱情,小红与贾芸的爱情,等等。这些爱情描写,不仅从不同的角度,放射着反封建的思想光芒;而且各以其独特的形式,给人以美感教育与性格陶冶。它们虽然有主次之分,浓淡之别,但曹雪芹却都能以其细腻的笔触,活现了恋人之间的痴情,刻画了在封建社会里,青年男女们为追求纯真的爱情而反抗、挣扎乃至牺牲生命的动人形象。很显然,如果抽去了书中的爱情描写,其反封建的政治倾向便会大大减色,同时人物形象也会被毁坏。因此,研究《红楼梦》的爱情描写,无疑是研究《红楼梦》艺术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娇红记》是中国爱情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部标志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上承《西厢记》、《牡丹亭》等经典杰作,下启《红楼梦》这部煌煌巨著,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爱情文学的发展树起了一杆标尺。《娇红记》爱情描写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动摇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的伦理价值、揭示社会发展本质规律的历史价值和拓展崭新爱情义界的认识价值,也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一出脍炙人口的爱情戏,它还是一部成功的悲剧,自问世以来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扉,具有强烈的悲剧艺术感染力。对爱情义界的创新性开拓,更使它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了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它所倡导的爱情婚姻原则已经颇具现代性意味。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文学最重要的意象与主题之一,也是文学的永恒魅力所在。爱情文学和文学中的爱情描写在本能与人性、人性与神性的交叉地带,真实细腻地呈现了人类可能具有的性与爱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心理、社会元素纠葛冲突的状态,进而思考人类自然层面和精神层面可能具有的关联方式和跃迁潜能,因此,在塑造人性、创造人们对可能生活的想象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百年孤独》是一部反映拉丁美洲孤独落后与封闭现实的伟大长篇小说。小说中 ,作家马尔克斯描写了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蒂亚家族整整六代人的生活与爱情。马尔克斯认为 ,“布恩蒂亚家族之所以孤独 ,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爱情。”[1 ] 但是 ,当“百年孤独”这四个字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字逐渐成为一个固定词组时 ,当人们在津津乐道百年的魔幻与百年纠缠不清的爱情时 ,甚至包括马尔克斯本人却都忽视了另外一段也许是很不起眼的故事 :那就是布恩蒂亚家族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和其情妇佩特娜·柯特以及妻子菲兰达·德卡皮奥之间的纷扰爱情。而实际上 ,这段爱情虽不起眼 ,但却偏偏延续得历史最久 ,而作者马尔克斯也正是在对这段纠葛爱情的描写中表现出了他思想的独到和深刻。对这段爱情的描写 ,马尔克斯是通过三个层面来进行的 :那就是爱情的功利性、爱情的爱情性、爱情的亲情性  相似文献   

20.
何其芳的诗集《预言》,并不是一部讴歌“爱情”的诗,而是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诗。诗人以“爱情”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象征符号,生动表现了自己精神世界中的“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纠葛,深刻揭示了青春何其芳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诗集《预言》受道家生命哲学的影响颇深,诗人用诗性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乘桴浮于海”地表达主体自我对于“自然”与“自由”的思考和向往,并试图通过灵魂的自我对话,探寻有限生命的终极意义,进而为我们提供一种可以展开充分联想的艺术空间。“爱情”在诗集《预言》中只不过是一种未来理想的艺术载体,诗人的主观目的是要向读者展示“年轻的神”的“寻道”之旅。诗集《预言》意境之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内涵之深,具有展现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与“寻找”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