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心强 《学术界》2012,(7):143-153,275,280
不同志向追求、知识背景、审美心理、个性特征的批评家,决定和孕育着批评文体的品相和面貌,"文体"是折射批评家主体世界的一面真实镜子,是其独特的"面孔"和"名片"。批评文体是批评家诗学思想的载体、个性特征的流露、审美旨趣的折射与表现手法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赵厚均 《兰州学刊》2007,(3):129-132
汉魏六朝是文体辨析观念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文体辨析观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渊源,一方面,早期典籍主要是社会生活的记录,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产生了模糊的文体分类意识;另一方面,随着文学的发展和文学自觉意识的确立,进一步加强了文体辨析的诉求,原本模糊的文体辨析意识逐渐明朗,出现了一系列文体辨析著作,基本奠定了文体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芸芸 《学术界》2023,(11):158-165
通行的“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说,其基本项为脱离政教、文体细分、发现审美特性并自觉追求等三个方面。细究之,情感、辞藻、声律等审美特性指向的其实是“杂文学”。其中辞采的部分因素和情感表达以文体细分为基础,而声律、偶对、夸饰、用事、练字等因素,则以当时各文体共同的创作方式——骈体为基础,追求的是共性,特别是声律的讨论并未与文体细分结合,于是“文体细分”与“发现审美特性并自觉追求”两个基本项之间产生分离力。基本项与后世文学兴盛的关联有限,导致“自觉”的命题缺乏自洽性。“文学自觉”说是一个伪命题。究其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新出的某些重要文学现象的探讨不够,同时对传统诗教的核心观念也缺乏接续性思考。其将讨论的重心转向创作主体和创作过程,特别是创作技法及其产生的审美效果上,归根结底是一次极富热情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何亮 《兰州学刊》2013,(7):79-84
唐小说吸收某一文体、某一文体元素进行小说叙事,破"体"为文;唐小说还从前代作品中吸取"营养"进行创作。融入唐小说叙事中的某一种文体,与融入唐小说叙事中的其他文体元素及"营养"一样,以吸收和组合两种文本自合方式,成为小说文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而形成其"文备众体"的艺术特征:"吸收"就"形式"层面而言,指唐小说在"形式"上吸收前代不同的文体或不同文体元素及其表现手法加以会通;"组合"就"内容"层面而言,指唐小说在"内容"上从前代作品中吸取相似或相近的"文本"加以融合。  相似文献   

5.
文体思想是古代文论的研究核心。本文基于传统文体思想研究现状的不足,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中心,从“文体”概念三层面清理了“文体”概念的形式化误读问题,提出“文体”概念非仅涉及文学的艺术形相,实与情性具有两面一体的统合性关系,且在二者关系之中,情性是第一位的,故传统文体思想在肯定“文体”的本体性地位的同时,有效遏制了形式主义文风的泛滥,并因其对“文体”与情性关系的深刻理解,开出了“言少意多”、“意在言外”的审美思路。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两部伟大著作。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它们为后世文学家和理论家的创作与欣赏提供了蓝本。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刘勰以文体评论为主,从理论的高度对文学样式进行总结;萧统以选文为主,以文代评。从《文心雕龙》和《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勰与萧统有着不同的选文标准和文艺思想。本组专题三篇文章分别以三种文体为例,对比分析《文心雕龙》和《文选》文体观的异同。刘群栋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乐府诗的批评和选录入手,分析了二者乐府观的区别和联系;罗明月以《文心雕龙》中的"封禅"与《文选》中的"符命"这两种异名同称的文体为例,说明了刘勰与萧统在文艺思想上的个人差异性和时代趋同性;赵俊玲比较了刘勰与萧统在诔文观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18 97- 1 91 6的 2 0年是中国小说文体理论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初始阶段。其间 ,人们对小说文体的认识理解 ,经历了在“经、史、子、集”框架下小说与“群书”的比较 ,到中西小说比较以及“艺术系统”内比较的过程。通过比较思维的更变 ,“引进”了一些新的小说文体概念术语和理论模式 ,小说观念上发生了许多变化 ,并尝试构建系统的现代“小说学”。  相似文献   

8.
当叙述信息之于纪实的可疑性是无须对叙述内容的真伪作材料的考辨即可从叙述本身作出判定时,其叙事方式的合法性在报告文学中就成问题了。本文通过剖析《史记》式"展示"与《心灵史》式"讲述",认为前者叙述者的无所不知与作者所知限度存在巨大差异,这差异使其在纪实文体中难以具有合法性;后者通过凸现叙事者"我"对所叙之事的理解、推断、想象、分析及其情感、情绪倾诉等对叙事的直接介入,既使叙事在故事的建构上展示出纪实文体于信息来源上严谨求实的作风,也契合报告文学文体张扬作家"自我",凸显反思理性,赢取诗性特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狸猫换太子"故事自元代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或以为源于佛典。事实上,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古文周书》中,就曾记载了一则情节类似的故事,这才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本源。从它产生的源头、笔法及文体特征等方面看,它也是我国早期带有民间讲唱性质的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童话文体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中国童话文体发生过程入手,分析文学语言变革对文学童话修辞特色的彰显、对童话文体界定方式的影响,探讨语言变革在童话由民俗学意义上的文体向文学文体转变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儿童文学的产生是现代文学发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其与语言变革之间紧密联系的揭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变革对于现代文学发生的标识性作用,以及语言变革作用下文学文体的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罗宗强 《学术研究》2012,(4):121-128
文体研究的第一步是文体寻源,与之相联的第二步是辨体.每一种文体之出现,必有其出现之原因与条件,这也决定了其文体体式.文体寻源涉及礼乐制度、政治状况、社会风貌、文化环境,能从一个角度很好地说明我国古代诸种文体产生的民族文化特色.辨体涉及尊体与破体、正体与变体、文体分类等方面.文体的生成与它的正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辨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辨别各种文体的功用及与其相匹配的体貌,它的正体的形态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变体的面貌.文体研究有种种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它与文学的关系,即在诸体中,或每一体之内,分出文学与非文学,这也是文体研究中最困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是近两年小说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我看来,“新写实”不单是在某一文体创作和某一部分作家中盛行,它实际上已渗透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成为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一种创作倾向,形成了一个对文坛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的新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13.
唐爱明 《殷都学刊》2008,29(2):53-56
六朝是我国哲学与美学大发展时期。作为诗运转关文学家的谢灵运,在其哲学思想及创新思维指导下,也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创作思想。尤其是他的“文体宜兼,以成其美”的创作自觉,以审美的标准打破文体间的绝对界限,互吸互融,从而兼善各体,风格多样,突破了传统的源自儒家“正名”思维“辩体”观念,有利于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田恩铭 《殷都学刊》2008,29(3):98-102
“龙虎榜”的录取过程为中唐文体文风改革的一次代群承传提供了最佳机遇,“龙虎榜”是中唐文体文风改革思想承传的一个联接点。陆贽、梁肃等人继承了萧颖士、李华、独孤及等人的文体文风改革思想。进一步形成了自己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他们的文化精神和文学观念通过贞元八年(792)的这次科举取士被韩愈等人接受下来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才有了文体文风改革运动的发展高潮。文体文风改革思想的发展从陆贽、梁肃传至韩愈、李观等人已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5.
关于梁启超的“新文体”,我们一般较多关注到其中的一种而多少有些忽略了另一种。事实上,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提到了两种新文体:前一种是他“以宣传为业”时期“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柬”的新文体;后一种是作家“向文艺方面讨生活”的“‘纯文艺’之文”的新文体。前一种侧重引入东瀛文体之“新名词”,后一种在主张“代译西籍”的语文翻译之外。也重视从文体古今流变的延续发展中锻造“国语新文学”。摸索二者的变化脉络,可知梁启超对作为启蒙工具的文学和“为文学而文学”的文学的不同态度。因此前后提出的两种新文体,既是梁启超为寻找理想的文学形式而进行不断探索的执著表现,也显示其在文学“革命”和文学“改良”之间的摇摆择抉。《清代学术概论》作于1920年,梁启超对两种新文体的论述,既是他对清末趋新文学的回顾总结,也是与五四新文学的对话商榷。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揭示声律音韵之美既是诗区别于经史典籍的文体特征 ,也是诗“以声动人” ,产生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声调节奏源于内心情感的律动 ,二者必须协合和谐。由此标举“声情” ,并围绕“穆耳协心”这一准则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玮 《江苏社会科学》2008,1(1):222-227
通过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速写体产生和成熟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文学发展中的"文体矫正"现象,即文体发展对于外力给文体带来的审美损害具有审美"矫正"的反作用。速写体为顺应政治文化环境而生成,"文体矫正"使其发展成为成熟的审美文体。速写体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当时盛行的"思想大于形象"等反审美性的倾向,并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报刊是现代散文得以广泛传播的载体,并对现代散文的文体和分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古典文学中的散文是作为一种文人化的写作被纳入主流话语之中的,其主要文体如章表、奏议、史论、序记等,其向皇上"进言"的功能在向现代报刊"舆论"功能转变的过程中,文体也在现代报刊的体制中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新闻舆论取代章表奏议,以新闻报道等叙事性新闻文体作为新的媒体文体,之后新闻报道类文体和论说评论类文体合流分化,逐步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叙事类、杂体类和小品类文体。本文以《申报·自由谈》为例,从现代报刊与现代散文形成发展的关系出发,探讨现代散文的文类意识,并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进行必要的辨体。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 ,一些专业的辞书、论著 ,一致认定公案小说是在宋人的勾栏瓦舍中“说”出来的。其实不然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始终伴随着中国古代小说走完了产生、发展、衰微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文体概念 ,公案小说是在大量的作品产生之后 ,经宋人的“说话”而定名的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体观念十分丰富。前人关于刘勰文体论的讨论有多种不同意见,但这些观点都有缺憾。徐复观的体裁、体要和体貌三次元的理论是有益的,有的研究者对他观点的批评更不可取。我们要在全面理解刘勰文体观念的基础上,加以理论的系统化。刘勰的文体论是针对他所处的时代"文体解散"而发的,具有现实意义。刘勰对于文体问题作了历史的逻辑的梳理,指出了文体的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刘勰的文体论具有体制、体要、体性和体貌四层次或四个序列,并且四层次之间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