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法律文化孕育和造就了法律语言,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英汉法律语言表达、体现、象征着各自民族的文化与法律文化现实.在习得一般法律语言的同时也习得法律文化.因此,在进行法律翻译时应兼顾语言转换和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2.
法律规范是法律内容的基本成分或核心成分.法律规范是指,存在于法律文本当中的,关于有关主体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一定条件下,如何行为及其相应后果的具体行为标准.法律规范由适用主体、适用条件、行为模式和行为后果四个要素构成.法律规范可以划分为权利性法律规范、义务性法律规范和职务性法律规范三种类型.法律规范除具有显在含义外,还具有隐在含义.  相似文献   

3.
法律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其配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生产和供给的特殊经济过程.当下,一些法律出台和施行引发的争议,归根结底都源于法律资源初始配置的欠缺性.为此,探讨法律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成为科学、合理配置法律资源的基础和关键.法律资源配置应该遵循适应制度需求原则、降低法律成本原则、提高法律收益原则、提高法律效率原则和加强制度间配合原则.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建设与法律的供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既存的法律秩序和消费者偏好是影响法律需求的主因.建设初期应由地方政府来供给法律.在供给方式上,应采取强制型法律供给与诱致型法律供给相结合.以强制型法律供给为主的方式.两型社会中法律制度的建设策略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供给理念,遵循以现有立法为基础、借鉴和创新相结合的法律供给原则,重视法律供给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法律供给中的法经济学论证.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实效是法律的实际效果,是法律的功能和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其实现程度是判定法律实施运行情况和法治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判定一件法律的实效情况可综合根据概况性标准和具体性标准.影响法律实效的因素很多,既有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直接因素,又有个体、体制、法律监督、法律环境等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在法律思想上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论及,其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上.亚里士多德的法律和法治思想在中西方的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新闻法律关系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法律关系是新闻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在学术界,人们对之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新闻法律关系与新闻社会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是新闻法律规范调整新闻社会关系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新闻法律关系又反映新闻法的特质,不同于其它法律关系.文章试从新闻法律关系的概念、类型、主体、内容和权利冲突救济诸方面阐释新闻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尝试构建系统的新闻法律关系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法治中,把法律适用者视为自动售货机的机械主义思想已不能适应法律的现实发展.法律不可能包含解决问题的一切方法,它需要依靠法律解释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法律解释的运行必须有一定的限度,无论在主体、客体、方法上,还是在价值、权力范围等方面都应该加以限制.要增强法律解释运行的合法依据,进而确保法律解释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法律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其根本途径之一是重视法律思维的培养.法律思维是依据法律进行的规范性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具有一定可行性.教师应从课堂内外、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0.
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 --方法论视角的四个追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根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如果我们省略其他的形式分类,则大体上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非实定的法律原则"和"实定的法律原则".通常情况下,两者本身不存在矛盾,实定的法律原则是由非实定的法律原则转化而来的.但有时人们必须从方法论的角度考察"非实定的法律原则"和"实定的法律原则"效力的优先性,以及"非实定的法律原则"能否通过法律解释或论证纳入现行法律秩序的框架之内.法律原则是否具有可诉性,是通过个案来加以验证的,不能断言法律原则自始即无可诉性.相反,在对法律原则有否可诉性进行实证检验之前,预设其在性质上属于具有可诉性的法律规范,是符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11.
诊所式法律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大学法学院教育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质的法律教育课程。这种模式通过设立法律诊所,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法学教师作为指导,由学生去代理或者以其它方式接触各类案件,接触真实的案件当事人,在法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为当事人处理案件,解答法律咨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锻炼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而缩小理论培养与实践技能的差距。目前,在我国实施本土诊所式法学教育,存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机构等方面的障碍。应结合国情,转变法学教育理念,合理筹化教育经费,并将诊所教育纳入系统法学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承担着大学生在校期间法律课堂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是囿于教学时间所限,如何实现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需要对“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我们认为该课程应以法律知识为基本,培养大学生先进的法学理念,进而培养大学生尊重法律、敬仰法律的崇法意识,这是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油画风景写生在高等美术院校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在教学中实施一系列改革来探寻个人绘画语言、培养学生的创作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绘画修养,为将来该专业的学生无论从事绘画专业还是从事设计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搞好"法律基础"教学,思考"法律基础"课教学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可采用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范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从师生的平等关系出发,通过教师的“助产”技艺而达到除蔽的效果。在法理学教学中,适当引入这一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法律思维能力及提升法科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也有助于对学生的成绩测评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运用这一教学法时,要改革法理学的课程设置,有适当的教学班与教学课时,适时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并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为”与“不为”的技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制史教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法制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仅仅是清楚、条理地讲授各朝各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实施及其效果;更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宏观把握中国整个法制的发展线索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教学实践中,启发式应取代灌输式;提问式和讨论式是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统教学理论的拓展以及通过分析“SAKAI”当代网络应用平台的功能实现,对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相关建议。指出合理运用网络应用平台对于设计类相关专业学生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拓展创新设计思维具有现实意义;高等院校应当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网络课堂教学实例,完善自身网络教学系统,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课堂价值最大化,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水彩画作为建筑院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应加快教学改革,建立适合时代需要的色彩基础教育体系,在有限的范围内尽量提供有益于学生建立艺术观念的土壤和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奠定良好的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工作者要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艺术类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目前,艺术类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着校方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生自身对法制教育兴趣不大等问题,教育部门应从提高管理层的认识、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等几方面着手,改进艺术类高校法制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全力进行司法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成为法律界思考的重要问题。积极探索法律教育改革是实现司法改革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法学本科生培养单位同样在探索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民法实例研习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务能力的重要功能,应当单独开设民法实例研习课程作为综合性专业实践课,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课堂研讨等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能服务于地方法治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