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竞价上网是电力行业实现市场化的基础条件,竞价机制设计是深化市场化改革亟需探讨的议题。基于离散多物品逆向拍卖的理论框架对电力市场竞价上网的交易机制进行建模,在考虑需求状态、市场结构和报价区间等现实情形下刻画出统一价格(UPA)和差别价格(DPA)两种常用竞价机制下发电厂商的均衡报价策略,并从期望收益和生产效率两个视角进行机制比较。结果表明:(1)在低需求状态下,两种机制的市场均衡价格均为未被调用的最高效率发电厂商(机组)的边际成本;在高需求状态下,UPA存在多重纯策略均衡,DPA出现混合策略均衡。(2)在需求确定(较短报价区间)的情形下,DPA比UPA更可能形成更低的均衡价格;在需求不确定(较长报价区间)的情形下,对称发电厂商在两种机制下具有相同的期望收益。(3)两种机制在生产效率方面的比较是不确定的,具体取决于模型参数和UPA多重均衡的选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电力竞价上网交易机制和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的是存在战略消费者行为风险的动态定价问题,垄断厂商在需求不确定的有限时间内销售定量易逝商品,追求既定风险下的期望收益最大化;战略消费者在动态定价下基于参考价格安排购买时机.研究表明,厂商和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间存在完美博弈均衡;在均衡价格范围内,战略购买行为改变了各交易主体的收益或支付,扩大了厂商收益不确定性风险;风险敏感的厂商定价趋于保守;交易信息透明是厂商实现预定目标的引导条件.  相似文献   

3.
承销增发新股中承销商是否存在交易操纵行为是涉及到市场信息效率的关键问题.从国内发行核准制度和无市商的电子交易机制出发,流通市场承销商与策略交易者的博弈行为研究表明,纯操作均衡是唯一的均衡,即承销商始终选择流通市场交易操纵行为,此时流通市场净指令流的信息失效,增发公告后流通市场信息缺乏效率.同时,本文也通过首日流通市场中收盘价和交易量回归,以考察承销商是否存在增发实施前的交易操纵行为.实证表明,增发首日交易量与承销商信誉无关,且难以用公开信息预测,预示承销商交易操纵行为;另外,收盘价与交易量无关,交易量没有信号效应,这与纯操纵均衡相符.本文从实证角度验证了模型结论.结论表明现行发行核准制驱使承销商操纵增发前流通市场交易价格,这要求监管当局修正或者重新设计股票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日内收益的持续和反转入手.对上证综指的日交易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构建了一个具有联立特征的多元回归对隔夜收益和昨日收益、市场升降以及是否处于周一或周五纳入模型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整体而言,中国股市的日内特征表现为反转。依赖于不同市场状态以及是否处于周五,惯性特征也同时存在。(21昨日收益与隔夜收益对随后市场的日内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最后基于out—of-sample效率检验则说明本文的收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Mincer-Zamowitz效率,并且在交易期间市场存在特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市场的微观结构出发,结合行为金融的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了竞价市场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与形成过程以及股票的供求变化规律,解释了股价波动的随机性、跳跃性、趋势性、反转性、周期性和心理性特征,并建立了竞价市场股票定价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揭示了在外部冲击的作用下,股价会形成上下两个均衡价格,并在两个均衡价格之间围绕平均期望上下波动,最后收敛于平均期望,而股票的价格水平决定于市场交易者的构成.  相似文献   

6.
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在Kyle型做市商市场中,假设知情交易者对私人信息的实现值存在认知偏差,研究知情交易者的交易策略、相互竞争及资产定价结果,并比较有认知偏差与无认知偏差时交易者策略行为和资产定价结果的差异。通过贝叶斯更新理论和投影定理求解模型,发现信息认知偏差在一定范围内,市场存在唯一完美贝叶斯均衡,且:(1)理性知情交易者仅基于其私人信息进行交易,非理性知情交易者既基于私人信息,还基于其与理性知情交易者的认知偏差进行交易;(2)理性知情交易者对共享信息的交易强度、期望交易量、期望收益均大于(小于)过度悲观(乐观)认知的非理性知情交易者;(3)过度悲观(乐观)的认知偏差下,市场流动性、资产价格发现效率小于(大于)无认知偏差下的市场流动性和资产价格发现效率。同时,进一步探讨认知偏差与资产定价泡沫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造"成交积极性"变量,提出了一种在连续竞价指令驱动市场中估计信息交易概率的新方法,运用有序probit方法和马尔科夫转换技术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对该方法与基于PIN框架的经典信息交易概率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研究了信息交易概率和资产收益波动、报价价差、成交持续期之关系的日内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模型较之基于PIN框架的经典信息交易概率模型对价差具有更好的解释力;信息交易概率和资产收益波动、报价价差、成交持续期等股票交易特征之关系具有显著的日内效应.该结论经过面板回归模型检验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8.
巩国权  王军  强爽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444-448
为考虑最优化信息安全投资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寡头垄断竞争两阶段博弈的信息安全投资收益模型,第一阶段厂商决定最优的信息安全投资及其收益,第二阶段厂商决定竞争价格.利用本文的最优化信息投资的决策方法分析了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厂商具有较高的期望收益,证明了信息安全投资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和增加利润,并得出在寡占市场条件下的企业最优信息安全投资和均衡的市场价格,证明了率先进行信息安全投资的厂商可以成为市场的领导者的结论,这一理论结果符合现实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结果.本文的信息安全投资模型与方法对在线厂商的信息安全投资决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俊  吴兴海 《管理评论》2008,20(9):26-32
谈判采购与招标采购是企业常用的两种采购方式。本文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研究了这两种采购机制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交易效率问题,证明了招标采购机制的交易效率高于谈判采购,并且采购价格更低。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论证了在招标采购机制下,采购方设置最优保留价能最大化其期望收益,但是却降低了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10.
郭捷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6):137-145
基于包括供应商、平台和消费市场的三层供应链网络结构,利用变分不等式刻画均衡态时在线旅游供应链网络各成员的最优经济行为,以及平台交易安全风险控制投入对供应链平台企业、供应链整体的风险水平和期望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平台企业风险控制投入相同情况下,平台和消费市场的产品交易数量和价格大致相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随着交易安全风险控制投入的增加,平台自身交易安全风险下降,供应链网络整体的交易安全水平和交易数量上升,但平台自身的期望收益下降。最后,随着更多的平台加入,平台的期望收益下降,市场需求价格下降,消费者获利。但部分平台企业的搭便车行为,会导致供应链整体的交易安全风险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