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青年华,他们最热情、最敏感、最好幻想,在他们心中充满着理想、憧憬和爱.而由于高中阶段学业负担过重,感知、情感、想象、对美的追求……青春的活力和许多属于人性的东西都被压抑了.因而刚入学的大学生普遍有一种获得解放感,本属于青年特有的青春的热情、活力和感情都苏醒了.他们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迫切要求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渴求沐浴在美的阳光雨露之中,迫切希望参加多种文艺活动.但是,为了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这种对美的追求必须加以引导,以使其走向正确的道路和发展到预想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做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接待大学生谈论不良人际情感方面的问题,如有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交往嫉妒、虚荣心、猜疑心等,由此而衍生出一些难以摆脱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使他们处于紧张状态,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甚至引起大学生们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本文旨在使大学生们对这些不良人际情感方面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学会简单的调适方法,对他们今后无论是心理保健,还是人生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藏族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可称为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民族法学教育予以培育.  相似文献   

4.
上古神话是上古先民世界观的综合反映,但同时又是上古先民社会生活的折光反映,而且其反映的方式与文学相通相似,因此,神话最具有文学艺术的基质和特征。 文学艺术主要是抒发情感的,而情感是体验社会生活的直接心理反映,故情感的抒发也只适于通过描绘所体验的社会生活来抒发、即通过再现或表现社会生活、通过典型化的艺术形象来抒发。神话的基本特征也是形象性,而且神话所描绘的形象也是充满感情的。同样可以说,形象是神话的外在表现,情感是神话的内在基质。神话的文学性.又表现在神话与文学都以抒发感情为主,都描绘出灌注情感的形象这种一致性上。 在神话时代,外界力量随时威胁着上古先民的生存。面对变幻莫测又无力支配的大干世界,他们直接产生着震惊、恐惧、悲伤、喜悦、爱慕、憎恶等心理反应,并且因外界力量对其生活影响的不同而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他们积累于头脑里关于外界事物的表象,就是带有情感的表象。他们不具备抽象思维,又只能借助这些带有情感的表象来“形象思维”。他们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渴望了解和征服外界、渴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心灵和宣泄自己的情绪再感动或影响外界,于是便借助带有情感的表象联想而创作出神话来。神话是表象的自由联想与自由组合的产物,但神话创作却是以表达  相似文献   

5.
主体思维的主要特征有直观性、连续性和概括性;主体思维对散文创作的重要功能有对作者感受的影响,对构思的语言限定;创作主体的抽象思维功用是指导作家对材料的选择,约束作品叙事情节的发展,制约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影响作家内心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写作的主体。若想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是个负担,有话可讲,就应让他们从小处着手。内容上注重生活小事的观察积累,注重内心真实情感的抒发,形式上给学生"减压",利用小作文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心理。写作,从"小"做起。  相似文献   

7.
李贺诗歌中涉及了大量的女性描写,其内容之丰富,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总体上李贺笔下的女性可一分为二,即虚幻世界的女性和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虚幻世界的女性又有神女和鬼女之分,其诗歌中对神女的描写形象尤为突出。袁行霈先生说李贺的诗歌"一言以蔽之,就是书写内心的苦闷。"李贺对女性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苦闷的抒发,并且大量的女性描写已经成为他抒发内心苦闷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西方古典悲剧往往一悲到底,而我国古典悲剧却大部分有着“善恶有报”的团圆结局。这种以“大团圆”而收场的悲剧大致有四种类型:复仇型、补偿型、果报型和调和型。形成这种结构模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长于作整体思维的我国古人认为天地万物起于冲突,终于和谐,否极泰来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中国传统美学着眼于内心情感的抒发,悲剧中“大团圆”的结局便成了作者和观众抒发主观情感的载体。再次,是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中关于"了"字的读音和我们口语中的读音是有差异的。古诗文中"了"字须读(liǎo)音,这不仅有表达"了结、完结"的意思,也是诗人为追求音节完整,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其内部来说,是个体心理机能失衡;就其外部来说,是个体社会性发展不良。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社会性成正相关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的社会性可以分为社会交往、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适应四个维度,涉及大学生对社会文化的接受、认同、践行和对社会角色的认知、体验、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与他们的社会交往缺乏、社会认知有偏差、社会情感缺失和社会适应不良有关。笔者基于社会性发展的视角,探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职业情感是人对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能够从内心产生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需求意识和深刻理解,因而无限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高校师生和谐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迫切需要知识水平高、身心素质好的大学生。社会公众给予大学生有效的情感社会支持有助于他们认知和身心的协调发展,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然而,目前大众对大学生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支持、理解和接纳,对于他们的评价过于消极,大学生的情感社会支持较为匮乏。  相似文献   

13.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意志,知识才能和兴趣爱好等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大学生实践活动则有效地促进了个体心理的发展,便于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开展好大学生各项实践活动就能为大学生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音乐艺术是随着人类诞生而产生的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拥有着巨大的魅力并以编织出优美的旋律,来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来歌唱生活,是人人都为之倾心的一门艺术。音乐的学习有很多方面,其中声乐的学习又是很多面性的。简单的来说,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水平的高低和自身的文化功底的深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有人说声乐就是把文学作品变成音乐符号,而这中间,需要我们演唱者有足够的文化素养与音乐专业技能。只有有了这两样东西,我们在声乐演唱的时候,才会声情并茂,才会恰如其分的表达我们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姜体发 《老友》2013,(11):42-42
《老友》杂志《婚姻家庭》栏目是展现老年人晚年和谐生活的一方乐园.是抒发老年人内心情感的一个窗口。多年来,在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支持下,该栏目的风格得以一贯延续。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们爱好红叶。红叶欣赏源于它的诗情画意,千百年来红叶演绎着悲秋、相思与离别,不同时代的人物面对红叶抒发了不同的情感。该文通过红叶之诗情画意、红叶之多用途、红叶之林学知识、红叶文化与旅游业4方面探讨和分析了红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数量最多、最为活跃的读者对象。图书馆的书刊,阅览室的环境,最能吸引大学生读者,最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他们需要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印证或辩驳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观点和理论,满足课外学习的各种兴趣和爱好,进而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其人生价值。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必须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作为学校工作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对学生的人生观塑造、品德的熔练、情操的熏陶、文化的积…  相似文献   

18.
网络它给大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便利,使他们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对其认识不足或利用不当,导致了许多网络问题的出现。本文从大学生网络生活问题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生活问题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姓名是每个人身份或认同的集中体现。了解和调查大学生获取和使用英语名字的心理取向,深入探索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以及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对培养大学生文化反思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自我认同的建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九十年代的大学生面对扑朔迷离的多重化的文化价值观念,意味着新的定位与选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迷惘、失落、忧虑和盲从的心态.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本文拟从大学生光怪陆离、变化多端的行为入手,分析、透视其内心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