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渡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现已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不仅仅指社会生产的运行机制,还包含着社会产品分配的一般规律。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产品分配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呢?本文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批驳了分配先于生产,并且决定生产的庸俗经济学观点。马克思在谈到分配时,首先区分了分配的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即生产工具和劳动的分配。马克思认为,生产要素的分配是构成实际生产的因素,这种分配属于生产范畴,是  相似文献   

2.
易炼红 《云梦学刊》2011,32(4):59-60
在人类社会,当出现产品生产,继之产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后,生产、消费、交换便互为作用、互为因果,成为经济社会前行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了。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是经济体系中同生产、交换、分配并列的"经济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财政是国家政权的一种职能,体现着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经济关系。分配是生产总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生产中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要通过交换和分配,进入消费,满足需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因此,要搞好社会主义财政工作,就要研究生产总过程,要认识同生产总过程密切联系的经济规律,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4.
社会政策是有关公民福利和社会公平的政策,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改善一个国家或社会公民的福利,从而确保公民之间的平等与社会公正,是基于国民经济一次分配(市场分配、要素分配)基础上的二次分配.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提升社会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具有累积性和延伸性,因而会引发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公正所针对的主要是不能平等分配的资源或利益的分配问题,其中特别是财富的分配问题。“社会公正”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人们评价社会是否和谐、是否合理的基本价值尺度,而且它直接关涉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合作、社会稳定和社会效率。如果我们把“社会公正”理解为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那么合作、稳定和效率则是和谐社会所应达到的三个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社会产品综合平衡指标体系中的主要指标是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没有社会最终产品这个指标。按现行计划统计制度,只计算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额和使用额,不计算它们的实现额即实际销售实现的价值(包含自给性生产价值);也不计算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额和使用额、实现额。但在社会再生产中,实际发生着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现行指标体系,由于没有社会最终产品这个指标,而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再生产的客观实际,给综合平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建立以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和社会最终产品为框架的社会产品综合平衡指标体系,就可以全面地反映我国社会再生产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进行生产,国民收入分配回答的是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分别用于哪些方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起着决定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国民收入分配的关系,搞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正义作为一种道德理想、价值追求和崇高境界,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讨与追寻。奥康纳探讨的生态学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对正义性社会的一种憧憬。他认为,在生产社会化已高度发展的今天,分配性正义根本不可能实现,人们应该从对分配性正义的迷恋中挣脱出来,转而追求生产性正义,进而提出了生态学社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再分配,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避免社会问题,为建设人类共同体提供必要的环境,让共同体参与社会再分配和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它们的参与减少社会问题。社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或减少社会问题,保障人民的福祉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我国为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系统和机制,做好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大力支持社会领域的公民事务,妥善解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诺齐克分配正义论——兼论其与罗尔斯之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喜 《北方论丛》2008,(5):135-138
对于分配正义,人们总是会想到国家按照人的道德价值、需求、边际产品、努力程度或上述因素的总的平衡来进行产品的分配。诺齐克认为,这种分配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化即时原则,由于它没有考虑产品的最初获得、持有和转让是否尊重了个人权利,没有考虑其历史演变过程,所以是不道德的。而真正的分配正义则必然是以权利作为道德边际约束,从结果出发,顺着持有、转让的过程回溯到源头,如果持有、转让的过程是正义的,那么分配的结果自然也就是正义的了。  相似文献   

11.
一、分配论是否一定以价值论为理论依据 ?从生产决定分配的关系来讲 ,产品的分配要以产品的生产为基础 ,价值的分配要以价值的生产为基础 ,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也是密切相关的。但这里讨论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关系 ,是指分配制度或分配方式与价值理论即价值源泉理论的关系而言。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 ,是否以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为依据 ?资本主义实行以按资分配为核心的按要素分配 ,是否必然要以资本价值论或要素价值论即资本和一切要素都创造价值为依据 ?我持否定的见解。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并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理…  相似文献   

12.
没有社会的公正便没有社会的和谐。当可以支配社会资源的社会公共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和严格监督时,社会公正便难以保障,不公正现象随之而来:腐败是最大的社会不公正;以利益集团化为主要表现的社会结构性不公正;收入分配的不公正导致明显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群体差异;人为造成的制度安排上的不公正使得户籍问题、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凸显。上述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构建公正社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那么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何认识传统的按劳分配的原则与理论呢?这是分配制度改革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所能实现的社会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全社会的直接生产也就不可能是全社会的直接分配,只能是通过企业组织形式来组织生产、交换和分配。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层单位,同样要求成为社会分配的基本单位,在企业进行初步分配。企业的分配对象不可能是具体的劳动生产品,由企业把产品交给国家,然后通过全国统一的劳动券形式进行劳  相似文献   

14.
财富生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财富生产的自然过程,第二类是财富生产的人类过程,第三类是财富生产的社会过程。财富的生产过程是这三类过程的统一。非劳动要素在财富生产的自然过程中的作用是“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非劳动要素的所有权是“按要素分配”的社会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总价值“按要素分配”的量的界限,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重大经济学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看,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标准,从经济方面来说,大体上有五条: (一)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根据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判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分配都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即直接的社会生产、直接的社会劳动和直接的社会分配。 (二)根据生产、劳动、分配的直接社会性,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及其货币关系已经消失,以不通过市场的产品经济模式作为劳动等量交换原则的实现形式。 (三)实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产品生产的按劳分配原则——等量劳动的直接交换。 (四)社会直接组织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实行产品生产与计划经济相统一的计划产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由于巨大的社会变迁正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各种潜在的风险和灾难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不安全,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凸显,社会对公共安全的需求快速增长。风险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把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向公民提供;政府可以是供给的主体或最终的责任主体,也可以把不同的环节分配给非政府的私人或组织去生产,形成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相互合作生产——供给公共安全物品的公共安全复合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分配是连接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没有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各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分配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正确的提问方式是平等或不同不平等程度的效率比较,而不应是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目标冲突。据此,以结果相同的平等或太不平等以及机会相同的公平都是缺乏效率的。这是因为,在社会中任何产品或权利的分配都具有外部性,都会引起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嫉妒与不满,从而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合作效率。如果产品或权利的分配能使社会各群体的嫉妒或不满最小化,同时也有不同社会群体嫉妒或不满的相同,这时的社会状态可以定义为实现了社会公正;与此同时,也实现了最大的社会合作效率。这表明建设和谐社会所诉求的不宜是平等和公平,而应当是公正和正义。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作为劳动手段,是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是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对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由国家通过计划进行自觉的社会调节。正确的财政分配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重要保证。因此,探讨财政分配与固定资产再生产的关系,对于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调整畸形的生产结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纷纷建立。有一种生产责任制——包干到户,它在产品分配上不是按照传统的按劳分配的方式分配个人消费品的,而是按照各户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牲畜和大农具)的数质量,直接从社员的劳动产品中扣除社会公共基金的方法来实现劳动产品分配的。弄清这种社会公共基金直接扣除法的特点、作用和性质,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