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代时期,钱镠由一介平民而晋身为吴越国王.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是他善于争取将士的支持及激励士气;二是他善于争取民众,并且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三是他礼贤下士,"忠君"睦邻.钱镠励精图治,终于使吴越国得以在乱世之中长久偏安一隅.钱镠对属下较宽容,而对亲人近侍却较严格,自身又简朴而勤勉,与同时期其他军阀、君王作风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2.
五代时期,钱镠由一介平民而晋身为吴越国王。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是他善于争取将士的支持及激励士气;二是他善于争取民众,并且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三是他礼贤下士,“忠君”睦邻。钱镠励精图治,终于使吴越国得以在乱世之中长久偏安一隅。钱镠对属下较宽容,而对亲人近侍却较严格,自身又简朴而勤勉,与同时期其他军阀、君王作风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3.
曾国富 《船山学刊》2007,(4):107-110
钱镠的成功,与其善于利用传统宗教有密切关系.他利用时人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天人感应"信仰,制造种种神话,为自己增添神圣的灵光,以增强凝聚力;通过各种祭礼,神道没教,以培养臣民的忠孝之心;并从卜篮中获得了战胜挫折的信心.建国后,他又通过封神建庙等宗教活动,宣扬王权神授,藉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在用人治国及生产领域,都可见传统宗教思想对钱镠的影响.传统宗教在吴越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积极性大于消极性.  相似文献   

4.
钱镠的成功,与其善于利用传统宗教有密切关系.他利用时人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天人感应"信仰,制造种种神话,为自己增添神圣的灵光,以增强凝聚力;通过各种祭礼,神道没教,以培养臣民的忠孝之心;并从卜篮中获得了战胜挫折的信心.建国后,他又通过封神建庙等宗教活动,宣扬王权神授,藉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在用人治国及生产领域,都可见传统宗教思想对钱镠的影响.传统宗教在吴越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积极性大于消极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是具有深厚哲学修养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革命实践活动处处闪耀着一个伟大哲人的睿智.当我们较系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思想和领导艺术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善于分析矛盾,善于把握矛盾的转化,是毛泽东领导艺术的一个十分鲜明而突出的特征.这一特征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核心内容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他善于讲短话,言简意赅;他善于讲新话,独具创意;他善于讲真话,实事求是;他善于讲实话,脚踏实地。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自我意识提升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充满冲突的转折时期 ,又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青少年解决冲突并提升自我意识的四点方略是 :1 .正确评价自我 ,敢于自我表露 ;2 .争取家庭成员的支持 ,消除基本焦虑 ;3 .注重情感开发 ,拓展同辈交往 ;4 .主动攻克逆境 ,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8.
郭琼玉  王爱云 《南方论刊》2021,(1):58-60,63
谭天度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世纪松".他在教书和革命活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地升华,不论是在革命活动中还是在理论传播方面,他都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思想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和推广,为共产党的发展和革...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富于探索精神。他的探索精神的养成和发展经历了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争取中国革命胜利时期以及建国后等四个阶段,他的探索精神的养成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求异,大胆怀疑和批判;具有求实性;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求是和求佳等四大特点。毛泽东的探索精神是毛泽东科学精神的核心,也是毛泽东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中原处于大动荡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而此时的西域亦是各地方政权相互兼并,民族大交会大融合时期.中原虽然对西域的管理较薄弱,但却从未中断.而西域各地方政权也从不自外于中原,仍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联系.这些联系可以从曹魏西晋在西域的管理;十六国时期前秦和河西地方政权同西域的关系;北魏及南朝各政权同西域的密切联系三个方面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周总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历来非常重视团结、争取、信任、依靠和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革命战争年代,他是执行毛泽东提出的大量吸收和争取知识分子的模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制定了党的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每当党内发生“左”的错误倾向,排斥和迫害知识分子时,他总能坚持正确的原则挺身而出,主持正义,尽量爱护和保护知识分子。因此,他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最为崇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辛辛。由于在各国革命斗争中,知识分子往往是最先接受革命的思想理论、最先觉悟的。所二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党的主要领导…  相似文献   

12.
折遇兰,字佩湘,号霁山,山西太原市阳曲县人,生于雍正、乾隆两朝之间,卒于乾隆四十七年前后。他主要活动于乾隆中期,先后在甘肃、湖南、广东等地任知县,以善于处理赈济、兵差等头绪多而乱的事件深得上司赞赏,更以善于审理处置多年积案而著称。他常被派往多事之地任知县,但一生未得重用,官职再未得到提拔。《看云山房诗草》是折遇兰的诗集,收有折遇兰各个时期诗作297首。折遇兰的诗歌,描绘了从西北边陲到东南沿海的山川湖海的景物,诗中饱含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对  相似文献   

13.
生意眼光     
广告位1元出租 这是一家刚成立的广告公司,规模小得可怜.创业初期,他没有足够的钱去争取在闹市区的黄金广告位,只有一些不显眼的地方供他挑选.而对于这些位置,他的员工凭着职业习惯全部否定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先生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称之为"市民社会的历史理论".然而从马克思的理论著述中可以看出,"市民社会"这个概念在马克思早期的著述中,也就是在他的历史理论的形成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阐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起源、基础、前提和功能.而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形成以后,特别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则很少使用市民社会概念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性分析.而且,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恰恰是扬弃或消灭市民社会而争取人类解放的斗争.因此,对马克思来说,他的历史理论的立脚点,不可能是"市民社会",而只能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相似文献   

15.
1940-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争取胡适,是期望他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地位,为国家的和平、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服务。抗战胜利后争取胡适,是期望他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发挥影响;建国前夕争取胡适,是期望他与过去决裂,在思想信仰和治学方法方面改宗马克思主义,以影响和挽留一批知识分子为新中国服务;50年代中期争取胡适,是期望他拥护统一事业,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大业。胡适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理念以及1949年以后大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是胡适最终没有接受统战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刘杰超 《学术研究》2004,(12):132-135
金圣叹是从整体的角度点评《水浒传》的: 一是他善于把握全局, 从宏观上感受作品的整体美; 二是他善于在整体性比较中鉴别作品整体价位, 在对水浒人物群体的比较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美; 三是善于从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相统一的角度, 从研究整个艺术方法体系的角度, 感受作品的艺术方法美。  相似文献   

17.
国民参政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中央最高咨询机关.皖南事变后,中共在国民参政会上选择了斗争而不是妥协的策略,成功地挽救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分则两损,合则两利",这场斗争对争取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现今的两岸合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创造第一时期的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是英国历史上伊丽莎白统治的盛期.当时,封建统治正在逐步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学也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阶段.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满怀反封建的战斗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力投入到写作中.在这一时期创造的历史剧中,莎士比亚称颂了集中统一的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在喜剧中则满腔热情地描绘了青年男女争取自由恋爱权利的斗争.他深信人文主义的道德理想可以战胜封建的道德偏见.因此,他的作品洋溢着战胜禁欲主义以后生活的幸福和欢乐.《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威人》和《第十二夜》是人们所公认的莎氏第一时期最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喜剧代表作.在这几部艺术珍品中,莎士比亚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妇女形象.赫米娅、海丽娜、鲍西娅和薇奥拉这些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形象,之所以长期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她们不仅出身高贵,温柔美丽,而且聪明机警,敢作敢为.她们勇敢地冲破封建束缚,要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新女性.一、赫米娅、海丽娜赫米娅身材娇小,肤色浅黑,口齿伶俐,活泼可爱.她爱情专一,性格直爽,倔强而又泼辣.为了争取婚姻自主,她敢于对簿公堂,违抗父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商业经营活跃。汉代司马迁十分赞赏这一时期的商人,并刻意为商人著书立传。如他赞扬经营祖师白圭就是例证。自圭是周地(今河南洛阳)人,他善于观测市场行情的变化,当人们大量抛售商品时,他却敢于收购;当人们收购商品时。他偏偏出售。他常说:“我搞经营管理,就象伊尹(商代大臣,辅  相似文献   

20.
在<论语>中到处都体现着孔子好学的态度以及他孜孜不倦求知识的行为,孔子的主动学习主要表现在他好学乐学的学习态度和广知博学、善于实践的学习行为上.这是孔子能够成为圣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论语>中通过孔子同弟子们的对话,表现出他对学习的独到见解.孔子的一生是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距."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