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有一个我小时候听来的故事,每次想到它,都觉得有趣——故事也跟朋友一样,越老越好。  相似文献   

2.
猴山上有只机灵活泼的小猴,可大家都不喜欢它,因为它爱取笑别人。  相似文献   

3.
善待别人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相似文献   

4.
李辉 《快乐青春》2009,(10):53-54
听说苏东坡做了大官,他的一位同窗好友找他帮忙,希望通过苏东坡的关系弄个一官半职。苏东坡知道这个人不学无术,如果让他做了官,一定不是个好官。但毕竟同窗多年,苏东坡又不好直接拒绝。  相似文献   

5.
肖阁 《快乐青春》2009,(11):8-8
罗慕洛是个善于演说的人,由于身材矮小,参加公众活动常常遭到别人嘲笑,甚至受到歧视。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他是最后一个上台的。他精神焕发地走上演讲台,却发现前面的桌子几乎比自己的头顶还高。  相似文献   

6.
朱晖 《快乐青春》2009,(11):12-13
12岁那年,她参加了学校的大合唱,表现不俗。老师鼓励她说,你很有歌唱天赋,只要努力,今后一定会有所成就。从此,她稚嫩的歌声开始飘荡在放学的路上、贫寒的家中。  相似文献   

7.
马德 《快乐青春》2009,(12):38-39
12岁那年,他参加了全市游泳比赛,不大的游泳场座无虚席。他发挥得不好,许多很有把握的项目,他都没有取得好名次。  相似文献   

8.
魏宁 《家庭科技》2011,(11):7-7
她是一个普通银行职员,平时工作紧张,但凡有时间,总会想法给他做好吃的。后来她内退了,他升职了,儿子工作了。这个年龄的女性,更把家庭和老公放在首位,一年365天,只有她忙碌在几间宽敞的屋子里。  相似文献   

9.
书店很温暖舒适,里面挤满了人,也许是因为人们不知道雨已经停了。此时,是午饭休息时间。突然,我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有人在窥视我。  相似文献   

10.
从小对父亲的感觉我真有些说不清楚,说怕他吧,也怕,他总是相貌严肃,说一不二,让我不敢反抗他;说不怕他吧,也不怕,他有时又很随和,还常和我们子女开玩笑,和我们一起唱歌,带我们爬山、采蘑菇、挖地菜,俨然一个和蔼又可亲的老爸。  相似文献   

11.
是否一定要犯过最残酷的错,才了解这人生最简单的道理? 姐姐当年执意要嫁的时候,爸是掀了桌子的。妈回忆起来,就说:"你姐,太像你爸了。"一样的薄嘴唇、窄窄眼角,固执,主意正,讷于言,却会在突然间爆发。谁也不知道,姐姐是几时爱上那个西部来的少年的。有一天,她带他回家,说:"我要跟他走。"爸什么也不肯听,揪着男孩的衣领,  相似文献   

12.
“6·18”,一个特殊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13.
父亲是名军人,铮铮铁汉,却一辈子心疼和尊重自己的妻子。父亲对奶奶孝而不顺,从不会无原则地迁就陈规陋俗。如今想来,他的处事方式挺有用的。母亲是江南水乡的女子,身材苗条,非常纤弱,不符合北方农村一般人的审美标准。她的小姑子就在婆婆耳边嚼舌头,说母亲身体不好,  相似文献   

14.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也没有一个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相似文献   

15.
“文学考古学”一词化用了福柯的知识考古学,虽然现有研究较少涉及,但并非新说法。美国有解读非裔文学传统的“文学考古学”(Literary Archaeology),中国的张哲俊对此亦有专书,称其为研究文学物质、努力还原事实的比较文学新方法。无论如何,大多论述是以研究者为主体铺陈,不曾以作家为底本,来关注他们在文学中的历史实践,因此没能突出作家的主体性。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则包括在外界诘难作家漠视文学公共性的当代,为何作家却愈加倾向于历史题材的书写,进行文学考古,以及他们其间的写作理路是怎样的,所呈现出的写作又有着哪些类型。  相似文献   

16.
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推出了大量故事化新闻报道,这些报道采访扎实,巧妙运用场景描写,人物由"写作需要"成为新闻主角,并借鉴了小说的叙事方式,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新新闻主义的特点,但部分报道也存在客观性出现偏差、情感过度表达、真实性存疑等问题。故事化新闻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原则,在借鉴新新闻的报道技巧时要谨慎并加以改良,加强有益的探索,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使我们的新闻工作回归新闻本原。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63岁的朱先生最近很苦恼,因为老伴牛女士动不动就拿他跟别人比,比如王老太的老伴退休金上万、张奶奶的老伴特别会疼人。一旦有比不过的地方,她就会一个劲地数落朱先生,经常引发争吵。老伴总看着别人家的好,简直就是得了攀比症。这  相似文献   

18.
傅其林 《浙江社会科学》2020,(1):119-131+159-160
文学理论教材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本土化历程进程中的突出成绩,体现了新中国文学理论制度性的定位与规范。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作为一种制度性的文学理论话语文本,彰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本土化命题的推进。它从文学观念的提出与中国文学话语范畴的阐释到中国文学经验的渗透与融合,形成了文学知识体系和社会历史机制、政治意识形态的有机联系,具有历史合理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刑志 《家庭科技》2008,(2):46-46
西方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跳出个人立场,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  相似文献   

20.
《看不见的人》与《小癞子》等流浪汉文学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 (RalphEllison)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艾里森通过一个黑人流浪汉在寻找自我的流浪中 ,审视自我 ,探求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来反映美国社会中现代人的自我异化和生存困境 ,以及民族岐视和压迫 ,隐喻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通过《看不见的人》与《小癞子》等经典流浪汉文学的比较 ,可以领略艾里森创作手法、人物塑造及语言选择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