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宋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投降派。然而,《水浒》自明代成书迄今的数百年里,大量的评论却把《水浒》捧为“农民革命的史诗”,把宋江吹成“农民革命的英雄”。他们一条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宋江是在外族侵略的情况下”,出于“民族意识”而招安的,所以“宋江受招安,有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①那么,宋江受招安到底是不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保护人民利益?对此。让我们借助《水浒》这部反面  相似文献   

2.
《水浒》问世以来,“招安”问题时有争论。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招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认为《水浒》中的“招安”基本上是真实的,是宋江思想局限性的反映。本人赞同这一看法,但觉得言意未尽,故写出下面这些,以求教于大家。一、从宋江所处的环境看,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又是被“逼下梁山”的——“招安”是真实的。提到“招安”,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宋江。宋江是“招安”路线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几经周折,他和众好汉走上梁山,最终又走下梁山。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宋江的讨论中,曾经有人说历史上的宋江没有接受招安,没有打过方腊,同《水浒》人物宋江不一样。并说历史资料上有关宋江接受招安、从征方腊的记载,都是南宋初年评话艺人“捏造”出来,才被史学家写进历史,不足凭信云云。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的悲剧根源于宋江的悲剧 ,宋江的悲剧根源于他的双重性格。宋江把轰轰烈烈的梁山事业葬送了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招安 ?招安的目的是什么 ?历来多有争论。本文认为 ,是中国封建专制政治体制和忠君的儒家思想赋予了他忠君又叛逆 ,主性与奴性兼有的双重性格 ,这种双重性格是造成梁山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出于他的反动立场,砍掉了《水浒》描写宋江受招安以后的二十多回,并添了卢俊义一个“惊噩梦”,把梁山一百零八人全部杀掉的情节作为结尾,竭力宣扬对农民起义不能招安只能杀绝的反动思想。鲁迅对金圣叹砍《水浒》非常不满,专门写了一篇《谈金圣叹》的文章,批判金圣叹:“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梦想有一个‘嵇叔夜’来杀尽宋江们,也就昏庸得可以。”说金圣叹“昏庸”,是因为他不懂得革命人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的作者通过塑造宋江这个典型,歌颂投降派,歌颂投降哲学,歌颂宋江的修正主义和投降主义路线,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鲁迅评《水浒》评得好。鲁迅说:“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宋江是“奴才”;“不反对天子”——接受“招安”——替“国家”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就是宋江投降  相似文献   

7.
王立柱 《社区》2013,(14):59-60
少读《水浒传》,对一心想招安的宋江颇为不满。唯觉宋江浔阳楼酒后疏狂、醉题反诗一章感觉尚有些英雄豪气。到了九江,便去寻浔阳楼。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指出:“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深刻揭露了宋江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真面目。本来,在农民起义军中,“投降主义者是得不到群众的。”宋江投降,遭到广大部下的反对。《水浒》作者却竭力为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大唱赞歌。过去不少评论家  相似文献   

9.
王文彬同志在《延边大学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发表了《关予〈水浒传〉与“招安”的再认识》,明确提出了宋江受招安“有理“、平方腊“有功”的观点,实在新鲜!拜读之后,反复思考,又实在不敢苟同,现写出自己的拙见,愿与王文彬同志商榷,并求教于广大读者和学者。  相似文献   

10.
《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大军一到,便受招安;以至最后充当封建统治者的奴才,镇压农民起义,是宋江搞投降主义的“三部曲”。宋江就是沿着这个过程,改变梁山泊义军的性质,叛卖农民革命事业的。充分利用《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剖析宋江投降主义的“三部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识别什么是投降派,进一步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宋江,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等绰号;想到那个义释过晁盖、令天下英雄望风归顺、带领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呼风唤雨的英雄寨主;想到那个一心想招安、招安后又四处奔波、没得善终的屈死的冤魂。然而,再一次读完《水浒传》,掩卷而思,又使人对宋江的“忠义”产生了怀疑:作者为这部书定名为《忠义水浒传》,难道真是为了宣扬宋江等人的忠义之举吗?宋江也真的象他自己所剖白的那样;“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宁肯朝廷负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古典小说《水浒》的研究中,如何理解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毫无疑问,至今仍是诸多争议的核心。由于《水浒全传》对宋江的描写前后似乎很不一致,前半部主要是写他如何被逼造反以及为发展梁山泊的革命事业作出贡献,后半部则着重写他如何寻求“招安”以及为统治当局巩固封建政权充当鹰犬,这就很难避免使人各持一端,在谈到宋江时产生水火不容  相似文献   

13.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相似文献   

14.
说到《水浒》中的宋江,有人赞美他是农民起义中“非常杰出的领袖”,说他的“受招安”,只是他“软弱、妥协、动摇的一面”,是“农民的局限性”。果真如此吗?不!“受招安”,就是投降,就是叛卖革命! 把宋江的投降主义算作“农民的局限性”,实质上就是抹煞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坚持农民起义路线和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两条路线的原则界限,就是为投降主义辩护。这是大是大非问题,必须辩论清楚。  相似文献   

15.
《水浒》的成书应当有一个内在的源动力 ,那就是对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只有宋江形象改造的成功并趋于稳定 ,他才能成为一部大书的主角 ,也才能享有“忠义”的声誉。但这个改造并非文人加工的功劳 ,也非繁本对简本增饰的产物 ,而是民间传说不断积累、铺衍后的一种选择。文人加工在宋江领袖型气质的形成上起了一定作用 ,但这又使“招安”、“征方腊”成为《水浒》成书的必然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晃盖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歪曲农民起义、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揭穿了打着革命造反旗号的宋江这类投降派的真面目,不仅是我们评论《水浒》的指南,也是我们识别投降派和投降主义路线的思想武器。但是在过去一些评论《水浒》的文章和著述中,一部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水浒》却成了“农民革命的史诗”,叛徒宋江成了“农民革命的英雄”。他们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把宋江的投降主义算作了“农民的局限性”,并把这种观点称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水浒》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綫、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斗争集中在对《水浒》中的宋江形象、招安结局、以及全书倾向与作者的评价这样一些原则问题上。而在这些问题上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论调,归结起来又都是宣扬了“阶级调和  相似文献   

18.
所谓《水浒传》的悲剧结局,当然是指宋江们的毁灭而言。梁山泊农民起义军的前身,原先只是四位头领,“七、八百小喽啰”的一小股队伍。在严峻的现实斗争锻炼过程中,这支队伍与官府开展了六次大规模的武装对抗,逐渐汇集成一百零八位头领,建立成完备严密的组织。到招安之时,已经发展成“十万之众”。如果不走招安道路,梁山泊起义军也就不可能导致《水浒传》式的悲剧结局。可  相似文献   

19.
一部《水浒》招安的结局犹如迷宫,视角不同,评判各异,见仁见智,各有会心。先时的“投降说”、“忠义说”等等,篇什充栋而不出政治学,伦理学的樊篱。如果一旦转换视角,从心理学和社会信仰形态的角度来透视问题,那么招安的结局完全是梁山英雄盲目崇拜宋江的群体偶象意识所致。接受招安的行为背后,潜伏着一个特定的社会集团,在特定的条件下,一种经整合而成的特殊的群体偶象崇拜心态。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揭露了《水浒》的要害是投降,投降主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黑线,明确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反动本质。《水浒》这部书是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小说,但它决不歌颂农民对反动派造反有理,而是美化叛徒,宣扬投降主义,为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