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这是财政运行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成为我国财税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认真探究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增加劳动报酬刺激居民消费的财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是目前我国消费率持续走低的症结所在.财税政策作为影响劳动报酬的指标和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在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应通过创新财税机制,支持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制度和职工持股分红制度;同时改进我国现有的税制结构,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建立起有利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体制和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制度.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治理整顿期间,更要强调适当集中,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是正确的.提高"两个比重"对于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职能,搞好治理整顿,缓解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消除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国财力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从1978年的37.2%下降到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比重"下降的特点;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中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的增长持续快于居民收入增长,广东"两个比重"大幅下降并低于全国及兄弟省的根本原因是90年代中期以来重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轻居民收入增长的思想倾向作崇;并提出广东提高 "两个比重"的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分配理论、原则、制度和政策上勇于破旧立新,实施富民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两个比重偏低”现象出现 ,引起人们对比重偏低原因的静态与神态的分析 ,给人们提出“两个比重”多少才不偏低的指示定位问题的思考 ,以及对“两个比重”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可比口径、税种设置等一系列影响比重的动因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财税政策激励自主创新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自主创新"是指我国公民经过其主导的创造性活动而形成的依法拥有的,并能够自我控制的创新成果.由于自主创新所具有的外部性、风险与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特性,在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成为财税政策实施的有效理由.只要财税激励制度设计得适当,就能够低成本地有效地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要从加强和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总量和结构、改革财税制度、实施财税激励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正进入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偏低、实体企业经营尚存困难、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有差距等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机遇主要有"双碳"目标将催生出一批新需求、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新挑战主要是对传统能源使用技术路线的颠覆、生产过程减排问题更加凸显、因用能和碳排放而产生的企业成本上升.为适应"双碳"目标新要求、推进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应夯实矿产资源供应基础,提高矿产资源供应和全产业链安全水平;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需结构;多措并举,降低实体企业发展成本;创新发展,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开发人力资源,但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农村教育与农民培训资金匮乏,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偏离,人力资源绝对数量大但素质偏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瓶颈,只有规范农村教育与农民培训,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的快速健康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知识从就业比重、资产比重、GDP比重、税收比重、外贸比重等五个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量"的演变趋势,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但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占主体。同时,应注意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包含两个方面:"质"与"量",在提高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还要保持公有制经济适度的"量"。  相似文献   

10.
河北等五省税负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国范围内看,河北省税收占GDP比重多年居下游水平.本研究选择4个与河北具有可比性的省份,对它们的税负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河北省税收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比重的系统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7.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奎 《社会科学》2001,38(7):13-17
以新的视角研究政治信念 ,特别是对 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特点进行研究 ,对于共产党人在新世纪强化理论创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一信念是人们对于某种学说、原则、理想的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信念包括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和生活信念等 ,其中政治信念是人生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那么 ,今天为何去探索共产党人政治信念形成的规律与特点呢 ?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就在于 :在社会主义运动暂时的低潮时期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展经济学虽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它不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指导理论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主体和发展方式。以此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总结中国的改革经验 ,预测中国的发展趋势。目的是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发展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