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文摘     
西藏宗教文化的历史选择 我院彭英全、乔根锁在《藏学研究论丛》第1辑上撰文认为,佛教文化在封建社会能被选择为西藏地区的主体文化,其具备的历史条件应该是:①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是佛教文化立足西藏的最重要的社会条件;②封建社会在西藏流行的佛教,已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佛教了,经过了与苯教文化的重新整合,形成了具有西藏风味的藏传佛教;③佛教文化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受到各地领主的坚决支持和积极参与,这是佛教被选为西藏主体文化的最直接的原因;④佛教在吐蕃王朝虽遭失败,但它仍保留了大量经  相似文献   

2.
塔尔寺在藏传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载敖红文章认为,塔尔寺作为我国藏传佛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一是塔尔寺与宗哈巴大师以及发展史略说明,这座藏传佛教名刹至今仍以大量的文化艺术珍品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  相似文献   

3.
姜芃 《山东社会科学》2013,(1):74-87,189
作为意识形态,宗教的产生既与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相联系,又有文化上的继承和渊源.藏传佛教也不例外.西藏的地理位置与印度和尼泊尔接壤,其佛教的输入源泉(特别是后弘期)主要来自印度,因此,藏传佛教与生俱来就带有印度佛教的胎记;另一方面,西藏之所以能够接受印度佛教,也与其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以及藏族当时的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体现了北传佛教的一般性特征,即以大乘佛教教义与经典的弘传为主,注重对佛法大义的领悟与发挥.但由于所面临的文化际遇及所处文化势位的差异,二者选择了不同的演进路向,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形态与组织结构特征.就整体思维特征而言,汉、藏两系佛教分别对印度佛教采取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及继承发展模式.简言之,汉传佛教重佛之“心”,由“心”而立“法”;藏传佛教重佛之“法”,由“法”而明“心”.由此,汉传佛教形成了重圆顿、重简捷、重灵活性的修持理念与教化风格,而藏传佛教则形成了重传承、重次第、重体系的教法特色.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历程及其理论精髓对于中国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佛教艺术,顾名思义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而兴起、发展的,它促进佛教思想的传播,为宣传佛教教义服务。西藏佛教艺术也与西藏怫教共生共荣同步发展,其内容、技法、颜色等,无一不与佛教教义相联系。吐着时期,佛教传入西藏,经过与西藏本土文化的相互斗争、吸收、融合,佛教终于立足于高原。随着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为代表的西藏佛教寺院的兴建,佛像、壁画等佛教艺术也应运而生。当时,唐朝的两位公主带去内地的能工巧匠及各种技艺,极大地推动了西藏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西藏佛教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印度的大量佛经译成藏文,其…  相似文献   

6.
佛教自传入西藏后,就不断适应藏民族的心理、习俗,并在西藏政治、经济的封建化过程中实现了藏族化,这说明藏传佛教不仅能适应某一特定的社会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且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从教规、教义、仪轨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时期,只有坚持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团结、教育、引导的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不断进行宗教自身的革新,发挥藏传佛教和广大信教群众积极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在汉文史料中又有“喇嘛教”、“西藏佛教”和“藏传佛教”等称谓,藏族自称为“桑结却鲁”或“囊伟登巴”,意为佛教、大乘佛法。“喇嘛”这个名称在汉语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实际上“喇嘛”是藏语的读音,意为上师或上人,不仅可用于僧人,而且也可用于恩师、德高望重的其他俗人。所以把藏传佛教称为“喇嘛教”是不符合其教义和教理的。因藏传佛教各教派在身着的袈裟、配戴的器物以及持守的教义、修持重点和方法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教派。这些藏语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称谓,例如“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噶当派”、“格鲁派”等等,却在汉文史料中被称为“红教”、“白教”、“黑教”、“花教”、“黄教”等等,与藏传佛教本身的称呼有了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人性教育体系蕴含着藏民族丰富的伦理道德观,是藏文化不断被世界公认的价值所在,其善恶有报、护国利民、知恩报恩等人类共享的朴实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和文化载体。本文结合藏传佛教教义理论,从人身难得、尊师重教、戒律约束、行善积德、破除烦恼、众生平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藏传佛教人性教育对藏民族历史文化及道德信仰的深远意义,探讨了其人性教育理念能够对当今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NHK的《西藏度亡经》专题节目引发的日本佛教界关于生命观的讨论,主要围绕该书宣扬的"中有"说而展开。以中泽新一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它反映了藏传密教的最高教义——大圆满法的精义,甚至是三万年来人类关于生命的参究和证悟的结晶。而以山口瑞凤和袴谷宪昭等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该书的"中有"说是在对佛教教义误读基础上,杂糅婆罗门教、西藏苯教的灵魂说而成立的灵魂实在论。它不仅违背佛教的"无我"教义,而且其修行方法有违背佛教戒律的危险性。《西藏度亡经》虽然与藏族人的临终关怀问题联系在一起,但从日本佛教界的临终关怀的理念和实践看,本书未必具有跨文化的理论普遍性。两派关于"中有"说的争论,源于密教的体证主义与"批判佛教"所主张的佛教的理性主义之间的方法论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是藏族古代文化与古老佛教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佛教的藏族化和在藏族社会的民间化的漫长过程。其中佛教的藏族化体现了古代藏族社会发展中意识形态整合的客观需要,也为其民间化过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藏传佛教在藏族社会的民间化过程使藏传佛教作为体系化宗教,成为藏族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成为藏族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核心部分。藏传佛教传记文学名著《米拉日巴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藏传佛教民间化的这一历史进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内涵,对正确认识宗教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观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主要见解,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真实的本性,能独立生长发展和消亡。由于人们的虚妄分别,把本来存在的事物说成是空,否定其独立的实体。因此说性空,只能是“他空”,不能说是“自空”。觉囊派的这种见解遭到了藏传佛教其它各派的反对,斥责说觉囊派的观点是来自印度外道,不是佛教的思想。十七世纪,随着觉囊派寺院改宗格鲁派,他空义更加鲜为人知,有些学者也不乐意去研究。到目前人们(包括佛教研究者在内)很少知道觉囊派他空思想的发展传播情况。为了帮助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把多罗那他的这篇文章译成汉文,希望能引起藏传佛教研究者们的重视,同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翻译介绍,研究藏传佛教教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进程中的藏传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佛教于公元七 世纪传入西藏,经 过与本教的长期斗 争和融合,扎根于 西藏,形成西藏化 了的藏传佛教,成 为藏族和蒙古族、 土族、裕固族等少 数民族所共同信仰 的重要佛教流派。 纵观藏传佛教的全 部历史,发现它始 终处在动态的发展 变化之中。特别是 1951年西藏和平解 放后,40多年来时 代的巨变更加速了 藏传佛教的变化进 程。在庆祝西藏自 治区成立30周年 之际,本文拟就这些变化作一些粗略的回顾。 从政教合一到政教分立 西藏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法之地”。在整个藏区佛寺遍布,人民笃信佛教,历史上藏传佛教不仅是一股强大的宗教思想力量,而且也是一支经济力量。特别在西藏,对经济、政治和思想生活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从元王朝起,西藏纳入祖国的版图,萨迦派的八思巴成为西藏地区的政教首领,开始了“政教合一”统冶。同时,噶玛、直贡、蔡巴等噶举派亦备受尊崇。明、清两朝,仍袭元制,利用藏传佛教各派的宗教力量,来稳固对西藏的统治。但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形式有所变化,一度是政教分立的。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清朝在西藏珠尔墨特那木扎勒事件后,针对西藏长期以来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最高权力引起社会动荡的实际和藏传佛教格鲁派深厚的群众基础,对西藏地方的行政体制进行重大改革,进一步提高达?  相似文献   

13.
《玛尔巴译师传》是一部藏文传记名著,内容主要记述了西藏佛教噶居一大派之创 始人、塔波噶居派开山祖师玛尔巴·却吉洛追一生学习弘扬佛法的稀奇事迹。玛尔 巴·却吉洛追对西藏佛教和文化贡献卓著,在西藏社会上和西藏佛教史上的影响重大、 占居的地位重要。因此,《玛尔巴译师传》具有宗教、历史文化等多方位的研究价值。基 于这种认识,我们把藏族传记作家查同结布用藏文撰写的《玛尔巴译师传》全文翻译成汉 文,以供广大读者阅读和部分专家研究参考之用。 笔者亲自参加了《玛尔巴译师传》的翻译工作,有一些体验。本文想就围绕如何坚 持翻译标准,保证和提高译文质量这个主旨,谈谈《玛尔巴译师传》翻译中的一些做法 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论述了松本史郎的藏传佛教研究情况并对其所著的《西藏佛教哲学》一书做了详细的评介。  相似文献   

15.
<正> 隋唐时期,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已明显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记。在这之前,我国西藏地区早已有钟教、氐教和本教等宗教流行,吐蕃王朝的建立标志着西藏地区的经济基础有了新的变化,于是佛教文化便乘虚而入,在西藏地区传播开来。 对于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过程、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形成及其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方面的理论探讨,截止目前还很缺乏。为此,提出几点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形成的一个区域性的佛教系统,并广泛流传于我国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地区,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国际国内皆有较大影响,尤其对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影响和作用。本文拟就西藏佛教的形成,特点及历史发展概况作一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宗教、特别是与西藏佛教的发展是有密切的联系。西藏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佛教在西藏的地方形式。西藏佛教对藏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蒙古和宁的《西藏赋》、吉林英和的《卜魁城赋》、大兴徐松的《新疆赋》等《三边赋》,既是赋作精品,也向来被视为史地著作.本文就《西藏赋》的史料价值,从藏族源流史、藏传佛教史、清朝前期治理西藏史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今天研究清代中叶及以前的西藏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圣地重生:朝圣和印度佛教的藏族再造》是西方藏学家吐尼·胡伯关于藏族朝圣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基于海外民族志田野资料和藏文文献,丰富多面地阐述了西藏的印度"认同"。考察了在藏传佛教当代化的语境中,圣地的创造与发明以及藏文化对于"印度"的想象和重塑。  相似文献   

20.
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对于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研究,对于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这一研究领域却无人问津。近几年学术界一些同志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开展了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黎永泰同志的《中西文化与毛泽东早期思想》一书(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可以说是继汪澍白同志的《毛泽东早期思想探源》之后,全面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的一部力作。黎永泰同志是四川大学哲学系的年青副教授,多年致力于毛泽东思想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