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现代汉语实词具有多功能性,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然而,根据对包含不同语体材料的依存句法标注语料库的统计,我们发现:(1)实际语篇中汉语实词的多功能性并不强,大多数实词只表现出一两个(主要)功能;(2)汉语实词的功能构成(不同功能所占的比例)在不同语体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对立,而且比例高的功能其语体差异不一定大。根据词类的这种功能构成模式,运用机器学习中的分类算法,可以自动判断出一个词语的词类归属。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划分实词、虚词没有必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晓波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实词、虚词,前人称为实字、虚字,早在宋人的诗话中已有这个分别。不过古人的实字、虚字没有明确的类别,那时的实字大致是指名词,虚字大致指的是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等。马建忠所著的《马氏文通》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实字、 相似文献
3.
冯凭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
一本文的范围限于现代汉语实词。文章不是想对现代汉语实词作全面而详尽的分类和评述,而是试图系统地运用一种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来分析现代汉语实词,有助于解决一些有关各类实词的疑难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些实例进行理论的检验与方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汉语句子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志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98-102
现代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归纳和概括。结构、语气、功能、语序、语义、语用等都能成为句子的分类标准,以此所得到的"句型"、"句类"、"句式"、"句模"等分类术语往往缺乏明确界定,使用中相互交错,使句子系统认识模糊。句子分类术语的能指和所指需要进一步规范,以便构建合理的汉语句子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黎志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3,2(4)
现代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归纳和概括.结构、语气、功能、语序、语义、语用等都能成为句子的分类标准,以此所得到的"句型"、"句类"、"句式"、"句模"等分类术语往往缺乏明确界定,使用中相互交错,使句子系统认识模糊.句子分类术语的能指和所指需要进一步规范,以便构建合理的汉语句子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6.
朱英贵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3):85-87
本文从词语的语用分类和语族分类两个角度来考察汉语谦词的内部分类问题,全文将汉语的谦词以"语用分类"为纲,共分为12个语用大类,再以"语族分类"为目,共分出36个语族小类,并举出近300条常用谦词为例,以求全面深入了解汉语谦词的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一、问题的提出汉语的词,按其结构方式,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为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为合成词。合成词内部,根据语素的作用,又可以分出复合式、附加式(或称“粘附式”、“缀加式”、“派生式”等)、重迭式三种——由“词根+词根”构成的是复合式合成词,由“词根+词缀”构成的是附加式合成词,由一个词根重叠而成的是重迭式合成词,这一切已经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公认。但 相似文献
8.
第一步,论证必须放弃句法结构类型和词法结构类型对应性的流行做法,而提出研究词组应从词组本身出发.第二步,借鉴并改造布龙菲尔德向心理论,提出词组语义中心说,并设计出拓展法和替换法来验证这个中心,发现汉语词组可分为并列构造、饰中构造和述谓构造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学者对人类的亲属制度、亲属关系及亲属称谓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特别是近些年来,学者们又从社会语言学等新角度、运用义素分析及称谓生成等新方法进行探讨,使得亲属称谓的研究(尤其是对汉语亲属称谓的研究)成为当今世界人文科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论著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是令人兴奋的。然而,笔者发现在亲属称谓分类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对世界诸语言中堪称最复杂的汉语亲属称谓的分类)似乎较少涉及,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0.
陈立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从思维方式影响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探讨了产生汉语实词多功能现象的内在机制。认为,汉语实词的多功能性与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十分吻合,特别是汉语传统思维方式的意会特点能消除因一词多用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使实词多功能现象不至于成为语言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徐晓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0):193-195
在组合中,部分“量词”、部分“方位名词”同相关方面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不能作任何句法成分,它们应该视为特殊的实词。现代汉语实词与虚词的划分标准应该随之调整:可以成为“关系组合”一方的词为实词,不能成为“关系组合”一方的词为虚词。实词可以分为成分实词与非成分实词两类。因为明显相似,介词应该划入非成分实词范围。非成分实词只能同相关方面分别合成数量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直接出现于句子。 相似文献
12.
孙福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本文根据语法学家对法语语态的传统定义,结合法汉语言教学、语言互译的实际,通过时法汉两种语言有关句型的比较分析,对法汉语态进行了再概括,试图归纳出法汉语态的主动态、被动态和中动态。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种语态进一步分类比较。通过法汉语对释的形式,探讨法汉语态的异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在分类问题上的研究和探索。全文主要分四部分,首先,对汉语外来词作解释;其次,介绍日语借词的发展过程;再次,是对关于日语借词不同分类的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阐述对于日语借词的正确态度,以及对于日语借词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介现象与汉语语法分类的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全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汉语语法中介现象是汉语语法研究领域一个长期以来难以处理而又争议颇多的重要课题。所谓语法中介现象,指的是相对立的语法范畴类别之间或语法单位之间、语法单位内部的类别之间的兼融两端特点的中介过渡状态。随着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汉语语法理论的深层拓展,中介现象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吸引着人们对它投去审视的目光。本文拟从语法分类的角度,对汉语语法中介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张云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1):92-96
汉语简称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其构成方式也比较多.以往的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结果便不甚理想.本文从简称的构成"原素"及其在全称中的位置两个层次人手,对简称的构成方式进行了重新分类,结果相对严谨合理,界线分明,而且对简称的规范化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处置式分类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春来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16-19
处置式是历史汉语重要的语法现象,句型丰富。处置式的分类是历史汉语处置式研究的重要前提,不同的研究者对处置式的分类标准各不相同,有从语义分类的,有从结构分类的,标准往往杂糅,内部不统一。论文在"处置表致使"说的基础上梳理前人关于处置式分类的研究,认为近代汉语所有的处置式可以分为积极致使和消极致使两大类。 相似文献
18.
实词虚化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实词虚化说于江一般来说,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是由实词发展变化来的。所谓实词,是指那些具有一定词汇意义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数量词。所谓虚词,是指那些不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并在句中起一定语法作用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副词既有词... 相似文献
19.
唐曙霞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1,(3)
乔姆斯基把“虚范畴”(emptycuteorg,简称EG)作为“支配与约束理论”(简称“支约论”)的研究中心,认为对语言中虚范畴性质的认识可以加强这种最新理论的解释力.在支约论中,界限理论、支配理论、题元理论等六项构成了原则系统.乔姆斯基运用这些原则,规定了虚范畴与其先行词之间的照应关系,说明它的分布情况,并对英文中的虚范畴现象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在时体分类和对时间看法上存在的差异,使英汉语时体分类和语义解释难以一一对应,因而对汉语时体进行语义解释不能直接延用英语的语义解释方式,而必须对汉语时体的语义特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中间语言形式化地描述语义特性,才能有效地解决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时体处理问题.汉语的"了"、"过"、"在"、"着"、"起来"和"下去",在语义上相对应,是常用的典型时体标记,以它们为例进行语义对比分析,以时态逻辑为形式化描述手段,较好地体现了汉语时体之间的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