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培育积极的机构投资者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才能促进新兴市场的稳定和良好发展。但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目前还不能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机构投资者积极行为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的关键矛盾,本文提出了我国培育积极机构投资者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必要性,分析了制约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制度原因和影响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内在原因,并得出我国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思路:加快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新的金融产品的开发,适时推出股指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中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保持了应有的理性.本文研究发现:总体上而言,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量成反比关系.但也有例外:当第一大股东持股量很大或者很小时,机构投资者持股量都很小,机构投资者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成倒"U"型关系,表现出理性的选股策略.但是,机构投资者选股时并不关心上市公司的公司规模、盈利能力、风险水平和发展能力等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机构对股价操纵盛行,机构投资者盈利丰厚而个人投资者屡屡亏损。在证券市场不规范而机构投资者自身行为又发生变异和扭曲的前提假设下,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中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声誉模型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投机对策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科创板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在价格形成、信息披露、市场流动性以及交易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构建与机构投资者功能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科创板市场的功能。监管制度与机构投资者功能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合理的监管制度对科创板机构投资者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促进机构投资者功能发挥的监管制度有利于科创板市场秩序以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等监管目标的实现。监管的关键是两者之间达成均衡。但从我国科创板市场监管现状来看,监管制度仍不健全,阻碍着机构投资者在科创板市场上的功能发挥,通过完善科创板市场机构投资者监管体系,并结合政府监管、自律监管以及司法途径,可构建与机构投资者功能相适应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机构投资者介入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构投资者凭其所持股权介入上市公司治理 ,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 ,可以促使股价上涨 ,从而使机构投资者获利 ,这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规模经济效应与学习曲线效应使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收益大于成本 ,而且机构投资者监督上市公司是一种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7.
根据询价中的价格机制、发行人的目标函数、机构投资者的目标函数显示,IPO公司为达到发行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应联合保荐机构在询价过程中采取数量歧视,有效地在机构投资者与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分配股票数量。越多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参与如PO认购,发行人可以通过降低机构投资者的外部选择价值来获取更高收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更接近有效市场假说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存在泡沫条件时的投资策略,以及存在监管时其投资策略的选择,发现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并不总是维护市场的有效性,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波动;进一步,从加强证券市场稳定性角度必须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健全监管体制和法规、强化社会责任以及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引入机构投资者以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德日模式巳成为国际公司治理模式变迁的统一基础.本文首先对美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经验和捷克共和国利用机构投资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反而恶化公司效率的教训进行了实证,然后结合转轨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机构投资者、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风险资本投资是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投资者的资金实力及其观点对风险资本运作具有很大影响。美国风险资本业在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参与及其越来越富于经验的压力下正迅速地走向成熟 ,风险资本行业正在合并 ,投资范围正在扩展 ,并且对机构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强化了责任心。然而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也使风险资本投资失去了原有的本质。我国应根据不同资金主体的投资偏好发展广义的风险资本投资 ,让最适合承担某种风险的投资者承担相应的风险 ,使各类资金主体各尽所能 ,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手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管理层采用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没有监督效果,相反却促进了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程度;而对公司管理层采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监督效果。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仅体现在机构投资者增持组中,而在机构投资者减持组中,没有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这些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还不够深入,现有的机构投资者对于信息使用和识别的能力可能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12.
朱雪华 《理论界》2008,69(4):63-65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时可能会遭受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机构投资者不是“天然的”公司治理积极参与者的结论。因此,应该重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但也不能过分夸大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搞活公司的关键.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发展,给全球范围的人们带来了一种化解公司治理结构危机的新思路.从机构投资者优于个人投资者的特点,以及其介入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影响,可见只要不断克服和限制其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通过立法,不断完善、创造条件使之积极介入公司的治理结构,在现阶段,不失为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危机的一种有效的、可行的办法,并对进入攻坚阶段的我国国企改革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构投资者拥有对于市场价格、交易者信息分布、信念持有等多方面的市场势力。利用这种市场势力 ,机构投资者使用的股价操纵方式主要有三种 :基于行动的操纵、基于信息的操纵和基于交易的操纵。利用源于证券公司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点、操作规律 ,可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股票市场的内在规律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还未建立,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优秀基金管理人,退出渠道还不顺畅,这些问题都亟待在发展中加以探索和解决.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保障PE基金市场化运作,改善机构投资者投资政策环境,拓展PE退出渠道,培育优秀的基金管理人.  相似文献   

16.
吕沙  郑钰佳 《天府新论》2017,(1):112-118
本文以2010年到2015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考虑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情况下,建立联立方程组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压力抑制型机构投资者青睐选择财务报告可靠度低而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的公司,持股后,会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积极作用;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倾向选择财务报告可靠度高且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的公司,持股后,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可靠度产生消极作用,而对信息披露透明度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失范:表现、成因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但由于市场、制度、监管、自律、结构等种种因素,机构化在给市场带来深刻影响和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如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过度投机等行为失范问题。加强规范、优化结构、强化治理、转变机构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非参数检验、截面回归、面板回归方法,从不同市态和不同市值角度,对机构投资者整体和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与股市稳定性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加剧了股市波动,这种加剧作用在牛市比熊市更加显著,大市值比小市值更加显著;倾向于投机策略的机构投资者,如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加剧了股市波动;而理应倾向于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如QFII和社保基金,没有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反而加剧了股市波动,仅有保险公司起到了稳定股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资本成本是投资者的最低预期资本投资收益率,其本质是投资者的资本机会成本,它体现了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企业要合理运用资本成本,真正理解资本成本内涵;注重并提高投资项目评价方法和贴现率的选择及估算的科学性;实现持续的企业价值增加值,积极吸引机构投资者,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53-63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究竟是否理性,一直是备受争议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本文引入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随机效应的面板多元回归模型,运用2008年1季度到2016年1季度A股市场全部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进行评级调整时更加偏好非基本面的无形信息,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非理性;但从持股比率调整以及投资收益的角度看,机构投资者更关注基本面的有形信息,表现出理性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