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克海默认为,传统理论的实质就是非反思的科学化的知识性理论.这种科学化的实质决定了传统理论的非反思本质.霍克海默倡导的社会批判理论并非是适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理论.而是他所倡导的人类理论不能忽略和回避的致思原则和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2.
霍克海默认为,当时的哲学研究或者体现为一种经验实证主义,或者体现为与经验实证主义相对立的抽象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也受此影响.批判理论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出发,强调从社会生活的历史性规定中展开内在的辩证批判,实现人类发展中的自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实现一种学科问的融合,重申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批判"理念.  相似文献   

3.
在霍克海默成熟的启蒙批判思想全面形成之前,他最重要的理论探索之一就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霍克海默认为,实证主义是一种非批判的思维方式,它和现实社会是一种相互维护和印证的关系;实证主义并非孤立的思维现象,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现代化状况是密不可分的。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的缺陷表现为:它被悲观主义沁润,具有抽象性特征,缺乏规范性基础;实证主义批判中所展示的概念特征并不能把霍克海默与康德和黑格尔在唯心主义方面的概念特征明显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赵文先生通过阿多诺对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批判之眼展开自己关于实践存在论理论命题的反思,由于缺乏对于阿多诺之批判视野的基本厘清以及由此导致的关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观化理解,其理论命题的反思既没有真正回到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域,也没有真正理解实践存在论命题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5.
李娟 《江淮论坛》2013,(2):142-145
作为法国当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之一,鲍德里亚不仅对以消费主义为特质的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作了深入的剖析,同时也对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社会性后果进行了哲学上的批判性考察。虽然他的这种媒介批判理论具有很大的启发性,但是由于这种否定性批判割裂了符号逻辑与生产逻辑的内在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马克思经典理论的合理吸收,因而走向了马尔库塞式的大拒绝思路。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景观,符号消费及商业广告显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受众也不是一击就倒、毫无辨别力的"靶子",相反,今天的受众对传媒的负面信息具有很强的地域能力,文章从这个视角出发,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威廉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僵化的"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模式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应该把焦点重新聚集到社会实践中复杂因素之间互动的过程中来。这对于重新理解社会实践复杂多变的过程,厘定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批判理论经历了从拜物教批判到工具理性批判的动态推演过程,其研究范式的转变,不仅改变了被批判的领域,而且促成了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的转轨。自主市场经济构成了拜物教批判的经验依据,马克思通过倒转国民经济学历史自然化的运思理路,解构了商品拜物教的神秘性结构,通过对资本经济体系不协调运行的病理学危机诊断,提供了社会总体从经济必然性统治下得到超越与解放的逻辑保证。随着自主市场的隐退,作为被管理的世界之否定性投射的工具理性批判,以否定的辩证法为拯救和批判的方法,对物化聚合体和同一性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颠覆。但是,工具理性批判终归是单维文化意识形态向度的瓦解的逻辑,内含着无法自洽的逻辑悖谬。  相似文献   

8.
李赫亚 《江淮论坛》2004,(2):99-102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西方哲学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哈贝马斯秉承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思想,基于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旨在消除人类“被扭曲的沟通”,提出“社会交往理论”。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比较二人的社会批判理论,阐述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改造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从韦伯提出官僚制至今,这种理论不断被批判,摒弃官僚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也适应时代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但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理性官僚制:是响应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对理性官僚制进行摒弃,还是立足中国国情,理性分析理性官僚制,在中国对理性官僚制进行调适性完善?本文结合理性官僚制的理论和我国的具体国情作了初步的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发展概念的形成、发展以及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观的转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对发展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作者认为,发展作为一种结果的状态以及活动的过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社会事实;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发展又不可避免地沉淀了具体人群的价值判断。这样,我们对于发展以及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批判与反思,就不能离开具体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理论面向社会批判的实践活动 ,哈贝马斯在实证主义所代表的唯科学主义背景下 ,坚持对科学从认识论上进行反思 ,力图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认识论基础。哈贝马斯将“人的科学”置回生活世界的关联之中 ,开辟了社会理论与认识理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2.
霍克海默反对资本主义制造的道德工具主义,反对工具理性编造事实、制造虚假、滋生虚伪和所导致的人性的堕落与软弱;认为传统父系家庭结构的解体,家长权威的急剧减弱、婚姻原有功能的丧失、以及新型家庭悲剧将越来越少,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使得人类日益远离自身、至善、真理和正义的启蒙的神话也将破灭。因为它在道德教义上已经演变成一种煽动蛊惑的意识形态或多愁善感的哀鸣和感叹。  相似文献   

13.
霍克海默继承了“文化”在德语语境中兼指文化和文明的传统,并将之融入具体的文化批判,因而他的文化概念也具有双重性:文化既是一种自由精神,同时又包括文明的要素.霍克海默对启蒙文化的批判也是基于启蒙作为进步精神和极权主义的双重性之上.文化批判的内核乃是对于理性的批判,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作为理性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的极端发展都会导致非理性的倾向.霍克海默的这一从概念内部展开批判的方法及其文化批判的多层次探究,值得当今的文化研究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与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已成为思想话语的中心。社会批判理论作为一种对待西方现代社会合理化过程的哲学话语,主要体现为一种现代性批判,社会批判理论接受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作为分析现代性问题的框架,从社会批判和理性建构两个维度构筑了所谓“现代性的病理学”。尽管社会批判理论内部在现代性批判问题上有着差异,但他们共同铸造的现代理性批判却以其普遍性特征,弥漫日常生活,昭示着现代性批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维尔默的现代性美学理论既得益于对法兰克福学派前辈理论家的审慎反思,也是对当代文化语境的积极回应。从真理与模仿、启蒙与大众以及现代与后现代的辩证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考察,维尔默的现代性美学理论不仅是理解其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的重要维度,也代表了批判理论在美学问题上的最新成果。从积极的方面看,维尔默拓展了批判理论的新思路,为批判理论在当代语境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设想;从消极的方面看,他对于现实的妥协远远超过了其前辈,乌托邦的视界永远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理论面向社会批判的实践活动,哈贝马斯在实证主义所代表的唯科学主义背景下,坚持对科学从认识论上进行反思,力图为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认识论基础.哈贝马斯将"人的科学"置回生活世界的关联之中,开辟了社会理论与认识理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金延 《文史哲》2007,(4):47-52
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实现的可能性及其途径问题是黑格尔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近代社会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生活所内含的伦理原则及其意义是黑格尔社会批判理论关注的核心主题。对不同伦理原则意义的分析使黑格尔得出国家对社会的超越性、优先性、制约性的逻辑结论。超越契约论解读模式,致力于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统一问题的研究,是黑格尔留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可贵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田润锋 《北方论丛》2012,(3):117-121
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具有规范基础不明确,以及坚持传统哲学的理性概念等方面的缺陷。虽然在上世纪40年代批判理论转向了工具理性批判,但这依然没能走出早期批判理论的困境。哈贝马斯通过哲学范式的转变,即从意识哲学范式转向交往哲学范式,从工具理性转向交往理性,建构了一种以交往理性为核心的交往理论,从而拯救了陷入困境的早期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正的艺术作为最精致的文化造物是人的自由自主的本质的最深刻的体现,以及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但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背景中,艺术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异化。这种异化的艺术集中表现为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创造性的丧失、大众文化的齐一化-个性的虚假、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超越纬度的消解和大众文化的操纵性等方面剖析大众文化对人的存在的负面影响。要扬弃大众文化的异化,必须扬弃人的本质的异化,恢复艺术和审美的个性和创造本质,即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当代历史与理论语境为参照系,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形而上学批判,这是马克思透视哲学观念的重要前提,由此将哲学视角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及其文化逻辑的批判分析;第二是从资本逻辑出发,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化进程及其内在的二律背反,这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三是建构社会批判理论,为未来社会的变革提供一种理性的自觉.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理念出发,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面对当代社会及其文化逻辑,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当代建构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