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主敬思想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程朱理学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逻辑环节。二程首先提出“主敬”之功夫说,朱熹进一步明确地阐述了“敬”的思想。与二程以“主一”、“涵养”、“操约”、“整齐严肃”等阐释“敬”的涵义有所不同的是,朱熹更赋予了“敬”以新的涵义,即以“畏”释“敬”,强调了“敬”之思想中的“敬畏”之义,要人们的内心总处于一种敬畏状态,一种警觉、警省的清醒冷静的状态,始终目标纯一,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如此方能达到去人欲、存天理,“天人合一”之道德最高境界,从而使“敬”成为了理学重要的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为论述孝道的典范之作的《孝经》,是儒家学派的扛鼎力作,其蕴含的义理亦体现为追求儒家理想道德人格范型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知""情""意"和"行"四个方面。其内容分别是:道德认知——《孝经》中的"孝为德本";道德情感——《孝经》中的"敬亲博爱";道德意志——《孝经》的中"扬名显亲";道德行为——《孝经》中的"不骄、不乱、不争"。  相似文献   

3.
罗钦顺以心性理气为宗旨,心性不离不混,一反程朱、陆王“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以人欲是人的天性、天理.在理气关系上,既不是理逻辑在先,也不是理气为二物,而是“理气为一物”.在道器关系,主张道器不二合一说.程朱、张载把性分“天命之性”、“气质之性”.他认为天命之性已逻辑地在气质之性中了,并非为二物.格物是为了穷理,不是陆王所说是为明心、立乎其大,或正心等.罗钦顺之学是从程朱理体学中脱胎出来,既拖着程朱理体学的尾巴,又为明中叶的气体学开出新生面.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在论及"人以宇宙天地为己任"等到问题时,把人视为宇宙天地之主体,具有一种强烈的主体责任意识;他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融为一体,强调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和道德自律作用,进而倡导"收拾精神、自作主宰",铸成理想的君子人格.本文主要从人作为宇宙天地之主体、道德认知体验之主体、道德实践之主体、君子人格之主体四个方面来探讨他的主体观.  相似文献   

5.
高攀龙与顾宪成同为明末东林学派的创建者。他一生正直敢言,著述丰富,有二十余种,后为门人陈龙正编集成《高子遗书》。高攀龙学宗程朱,谦逊好学、学无常师,接受了多方面影响。他把朱熹的学术地位抬到与孔子相等的高度,表明了他的理学倾向;同时又以朱熹的学说来指斥王阳明的心学、驳斥王学末流的儒学禅化乃至倡导“三教统一”之弊。他也敢于对朱熹和顾宪成的某些论点表示异议,并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观点。尤其可贵的是,高攀龙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纲领出发,提倡“有用之学”,把学问与“百姓日用”相联系,提倡“躬行实践”、“贵实行”的务实、致用思想,与程朱理学相背离,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开启了明末清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实学思潮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刘蓉是晚清"中兴名臣"之一。他对程朱理学非常推崇,且形成自己的治学风格和特点,既讲"内圣之功",又讲"外王之道",强调"义理之学"与"经世之学"相结合,带有较强的事功色彩。他以学术为治术,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军政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寿祺是清朝嘉道年间的名儒,博学多才,学术造诣高深,于经学、小学、古文辞学等无不深究,著述丰富。他坚持兼收并蓄、关注现实的治学原则,不仅兼采汉宋、会通今古文经,广泛吸收各家学术所长,而且究心“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以“兼通”和“致用”为特征的学术风格。他在主持鳌峰书院期间,以有用之学造士,造就出林则徐、张际亮、林昌彝等一批杰出人才,使福建学术从过去的程朱理学一枝独秀,转变为嘉道年间诸学并举的局面,使古今文经学、经世之学在闽省开展起来。对于处在社会变革前夜的福建学坛来说,陈寿祺的这些努力为该省学术向近代方向转变做了必要的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8.
耿振东 《阴山学刊》2011,(5):96-101
轻重学说旨在增收国家财政,这一性质使其成为封建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重要工具。西汉武帝政府面对"县官空虚"的财政状况,不仅把"立币,国铜"、"官山海"、"敛之以轻,散之以重"等轻重理论运用于增收国家财政的实践,还在实践中发展了这种学说。轻重学说在宣帝时耿寿昌的常平仓制度中亦有体现。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为学归宗程朱,延续宋明理体学,以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相抗衡。在理论思维上,既批评陆王心体学,又批评乾嘉汉学,以维护清王朝的意识形态。他对理体学的理气心性核心话题及其关系作了阐述。理(道,太极)作为形而上本根,假气而化生天地万物,并渗透到人的道德领域。修身之道千万条,其要在诚意正心,心不正就会乱义、信、德及礼乐等。他特重君子慎独,要人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保持君子的人格,而不被私欲所蔽。如何才能诚意正心,必须格物致知,只有通过格物诚意,存心养性,才能恢复人性之善。由于人在生存世界有种种利益的引诱,气禀所限,物欲所蔽,而丧失善性,所以要加强进德修业工夫。  相似文献   

10.
巴文泽  王珍 《船山学刊》2010,(1):195-197
孔子的仁学以爱人为起始点.以忠恕之道把自己的仁爱之心推广出去,分殊为“孝”、“敬”、“忠”、“信”等道德条目,按照中庸之道处理好自己身心关系及与家人、朋友、同事、路人的关系,完成自己的人格,实现自己的价值,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孔子的仁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盈盈 《学术界》2024,(2):148-155
戴震以批判程朱“气质之性”为基础提出气质之性是人的本然之性。程朱以“理”为人之性善的本体论根据,将人性“恶”的来源归于“气质之性”。戴震论性的思想模式不同于程朱,力主“气质之性”为善。天道观上,他在“天道—天德”中建构“气”与“善”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命论上,他从人性结构内部推导出由“血气”之自然到“善”之必然;心知论上,他以“血气心知”为人性的基本实体,通过对“心的本质为气”“心能扩充”的诠释,揭示心知觉道德的能力来源于气,“心”通“事物之则”不惑乎所行。他强调“气质之性”不仅为“善”而且有创造善的能力,彰显了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上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卢连章 《中州学刊》2004,(5):142-145
洛学发祥于河南洛阳,因程颢、程颐兄弟在此居住和讲学而得名.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二程洛学由他们的弟子在不同地区讲学而得以广泛传播,逐渐形成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事功之学三大学术体系.它们都在洛学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发展和修正.其中程朱理学最终发展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官方哲学.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的人格学说和人生境界说联系在一起 ,呈现出以境界说人格的独特思路。他对理想人格学说的阐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在理想人格的构成成分上突出实践理性品格 ;圣贤人格的设定带有平民化色彩 ,又显出道义原则优于功利原则、群体原则优于个体原则的价值取向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在生活世界中不断觉解和用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立群 《云梦学刊》2010,31(4):31-35
严绍璗为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出身,最后却走上了比较文学研究之路,担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在三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打通学科界限,在古典文献学、国际中国学/汉学、东亚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遵循原典实证的方法论,把比较文学领域中传统的"影响研究",提升为以"变异体"理论为核心的"文学发生学研究",建构起体系性的比较文学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5.
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屈原,把道德的政治化与政治的道德化合而为一,呈现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高度认同。屈原的道德理想,主要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中得到鲜明的表现。其峻洁的人格,是在进与退、去与留乃至生与死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屈原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最大贡献,不在于他在理论上对儒家传统有多少创新和发展,乃在于他真正全面地将传统美德身体力行,以生命熔铸出光耀千古的峻洁人格,成为中国历史上"善"的空前伟大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孙奇逢在对现实社会和儒家学说的反思认识中,重倡了儒学经世致用的宗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学思想。其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他详加评析朱熹与王阳明及其后学的学术得失,形成了宗本阳明心学,兼采程朱之说的思想特点,强调治学不可拘于门户之见,而应归本孔子之道、圣人之理。二是他既重视尽心知性体认天理的心性修养,又强调躬行践履经世致用的实用实行,指出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理学思想的内容。所以,孙奇逢的理学思想,力矫了明末以来清谈空疏陋习,推动了清初崇实致用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屈原的人格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耿直无私、正大光明的品质,忠君爱国、矢志不移的情怀,疾恶如仇、苏世独立的气节补充了儒家思想的不足。开创了文人批评现实政治的先例,并使许多遭遇不幸的忠贞之士从屈赋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培养了独立人格。但屈原把人格修养确定为"完美"、"纯粹"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他以高洁的诗人之性过分热衷于参与现实政治活动,使他的悲剧具有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8.
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论发展。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在继承汉唐儒家经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礼与情、礼与性、礼与天理关系的论述,把礼提升为宇宙、人生的本体,同时还试图以超越之礼为根本,整合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外在的人伦规范,建立礼一本论体系,丰富与深化了儒家礼学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9.
陈光连 《殷都学刊》2011,(3):131-135
荀子在论述其修身学说的实践过程中,讲得最多的是士、君子、圣人这个系列,但他专门论述道德修养时,基本上是以君子这个层次为德性追求的境界。君子理想人格要内发于仁义之心,外合于礼义之情,是动机与效果、目的和手段、内圣和外王的和谐统一,如此,才能达到真正的理想人格境界。荀子以中道之行来化解矛盾的道德努力,既坚守了礼仪之道,又注意激发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使向善的道德理性在面对自然目的的诱导时,能保持个人人格的独立心态。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的心学是儒家心学发展的高峰。儒家心学导源于孟子的心性之学,到宋代陆九渊发展成为独立的学派,与程朱理学相并立,成为宋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儒家心学自王阳明之后而衰微,但它对我国哲学的发展和民众心理结构的影响却是十分深刻的。因此不能简单把它当作唯心主义而加以全盘否定,应当科学地研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