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从文化的符号三元动力机制角度观察,当下中国电视剧剧情人物正呈现大规模异项翻转局面,即:文化三元的中项向异项偏移,电视剧剧情人物正、异项地位置换。本文尝试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以军人剧、家庭剧以及历史剧三大最具典范意义的中国电视剧类为分析样本,力图揭示中国电视剧人物的标出性历史翻转样态,并一探其背后文化的深层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文化符号学的"标出性"理论考察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文化特征。先锋小说以主流文学(正项)和大众文学(中项)为背景和参照,主动反抗主流文学的美学规范,作为异项强势标出,自愿走向边缘,从而引来关注和排斥。而由正项、中项和异项组成的三项模式却处于动力关系之中,当先锋小说(异项)摒弃标出性而争夺中项,势必造成标出项的翻转,从而丧失先锋性。但是先锋小说并未断绝,而是由一个新的异项来充当,形成新一轮的动力关系,推动小说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标出性的讨论,是文化符号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标出项具有风格特征,但究竟风格特征是标出性的原因,还是因为被标出才让人觉得具有风格,这个因果关系必须辩论清楚。本文以歌曲为例:歌曲的歌词由于体裁的规定性,失去了"正常"语言的指称功能,失落了语义功能,这明显是由于歌曲体裁的风格性导致了歌曲语言的标出性,是一种典型的风格导致标出。  相似文献   

4.
在正项-中项-异项的动力性关系中,中项处于两头受压的位置。正项对中项的压力是受其维系自身地位的要求驱动的,其压力大小与文化的宽容性相关。异项对中项的压力来自于亚文化自身翻转的要求,也来源于艺术对自身标出性的追求。在文化的不同层面上,中项的受压情况是不同的。正项、中项、异项之间复杂的张力关系影响着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古典诗歌的逐渐式微,二十世纪初期,新诗开启了一个新的诗歌表意系统。与古典诗歌相比,新诗因语言的标出性降低,而导致诗体确立困难重重。标出项要足够标出,才能确立自身。中国新诗在元语言性与诗性相互冲撞的漩涡之中沉浮,但未来新诗的出路,仍在于其标出性的强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汉语性詈语形成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功能作了分析,并从传统文化角度对汉语性詈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做出阐释。通过对这一类詈词的分析研究,显示了对詈词进一步研究和规范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被现实常态文化标出的盗,正是武侠小说文体要展示的江湖美学。金庸《鹿鼎记》与张大春《城邦暴力团》,分别从盗之美学的两个维度的标出项异位——侠之观念和江湖幻想,展开了武侠小说文体的主题性颠覆以至文类性颠覆。而武侠小说标出项异位所引发的形式否定,最终指向了其自身意义的构筑方式。  相似文献   

8.
"异域文化的可容性"在文本转译过程中所发生的机制作用,对于翻译理论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翻译的多元理论与"文化的可容性"的多重影响直接有关;翻译原则的选择同样建立在"异域文化的可容性"机制的作用之下;当代语境下"异域文化的可容性"机制对翻译也在进行着有效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为信息化开启了新纪元。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为英语口译课翻转课堂的展开提供了新的思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最广、最多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采用学生问卷调查、课程评估、SPSS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翻转课堂应用在大学英语专业口译课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许为翻转课堂口译教学的改革提供实践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将会有利于学习者应用能力培养与提升。在论述了翻转课堂的内涵、开放教育学习者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基础上,探讨了翻转课堂下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教学模式,并对模式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完善学习评价机制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流行文化的宣泄性特征是大众文化参与的基本诉求和文化表达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也与现代社会生活机制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流行文化及其宣泄性是工具理性式的现代性制度压抑的宣导工具。弗洛伊德关于文明压抑的精神分析为宣泄性文化的合法化提供了学术的支撑。后现代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中的个体感受性倾向则与流行文化的感性化叙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大众通过流行文化的娱乐、时尚、消费性元素实现被压抑能量的宣泄。现代商业传媒则是流行文化宣泄功能的载体。在流行文化成为强势文化,宣泄性文化合法化的今天,文化的发展需要的是理性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类课程是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背景下,探讨中国文化类课程翻转课堂如何有效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现代教学评价理论,针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类在线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以国家精品课程《中国文化概况》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为例,讨论该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书本文化与屏幕文化的争论不仅是一个大众话题,而且发展成为一个学术问题。由此,本文基于从书本到屏幕这一媒介结构转向,就屏幕文化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历时性的史学还原和社会学分析,通过趣味原则与市场原则、文化惯例与文化信仰之间的转换分析,探讨了屏幕文化的合法性基础与生成机制,以及随着文化场域的权力关系结构变化而动态生成的屏幕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回族文化亦不例外,但回族文化自身的传承机制本能地对这一形势进行着调适与整合,清真女学的兴起就是这一适应机制的创新和表现。本文以同心县城区女学为个案,就女学这一文化现象对回族文化传承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反思文学”的代表作——《芙蓉镇》为研究个案,以身体话语为切入点,从身体表征、性的话语、身体的抗争与僭越等层面探析文本的文化政治学意涵。本文将身体话语作为解析社会深层权力机制、厘清政治文化图景的镜语,试图在身体话语、权力以及文化政治三者的意义互动中构建对“文革”的历史书写新的阐释空间,从而揭示铭刻在身体之上复杂的权力关系,并由此展开对“文革”悲剧多维度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针对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实践教学中运用进行的思考与探索.首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两点优势:解决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促进师生角色重心翻转与提升.最后,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型进行阐述.该模型主要由课前教学模型和课中教学模型两个部分组成.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胡宏于善端发见时察识以识仁的说法,朱子表示了质疑,通过对心之认知功能的辨析,他否认了心体反观自体的可能,从而翻转了程颢所提出的“学者须先识仁”之于心上识取自身完整结构而上达仁体的简易、顿达之工夫路径。但在朱子,道德活动的依据依然是仁体、性体之发动而呈现于心体之道德意识,心体之知可以片段、分立地呈现此仁体流行之义理。在朱子之敬义加持、即物推明的致知过程以及力行不懈的道德实践中,朱子之心体亦在实然上与仁体流行贯通为一。朱子将程颢、胡宏之识仁工夫翻转为渐进、积累之致知,遭到了陆、王心学的驳斥。究其实,在于朱子认为心只能在内容上发见仁体之流行,而非能够即机制即内容地肯认心体即是仁体之于穆不已之流行,以达到即本体即工夫而消解掉主观之工夫努力。经过朱子与陆、王在工夫上的两次翻转,理学工夫上的识仁与致知经历了二者的统一到割裂并再次统一起来的过程。理学文化中两种工夫路径的辨析、争论,实则显示了理学中合理地存在着奠基工夫与成就工夫之完整的下学上达的为学之方。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社会性、道德性与乐观性等方面,即社会关系性的人性本质理论,道德性的人性特质规定,人性善的乐观性信念。它们对中国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社会关系性的人的本质理论导致了社会本位、整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趋向。第二,德性主义的人性论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道德本位的德性主义文化。第三,乐观性的人性论信仰,使文化与社会控制仅有劝善激励机制而缺乏防恶约束机制,因而容易形成人治而忽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文化: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活动。教育与文化是互动的关系,文化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简要分析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影响作用,深刻揭示了文化对教育制约的全面性、独立性和潜在性特点,对于准确把握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制度理论视角探讨鄱阳湖生态品牌资产构建的机理与途径,提出鄱阳湖生态品牌资产制度驱动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生态制度环境是构建鄱阳湖生态品牌资产的基础,集群规范、政府指导和文化认同分别通过规范趋同机制、强制趋同机制和认知趋同机制对鄱阳湖生态品牌资产构成驱动力.其中,集群规范源于生态资源优势性、生态产业优势性、生态产品优势性和生态产业规范性;政府指导源于生态目标一致性、地方领导专业性、生态资源动员性和利益群体协同性;文化认同源于生态价值观共享性、生态理论认知性、生态理念俗成性和角色任务定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